APP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吉首市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9-02-16余海云秦廷发涂洪强

茶叶通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吉首市吉首湘西

王 蝶,余海云,秦廷发,涂洪强

(1.吉首市茶叶办,湖南 吉首 416000;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农业农村局,湖南 吉首 416000)

吉首市地处湖南湘西武陵山脉腹地、世界优质绿茶黄金带,是湖南省规划的优质绿茶产区。近年来,吉首市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建设茶业强省,打造千亿湘茶”及湘西州委、州政府“打造百亿茶产业,建设湘西新名片”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兴茶兴市,富市富民”的发展思路,坚持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和文旅活茶,将茶叶产业打造成为市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

1 现状

1.1 基地面积

2011年,全市茶园面积约134 hm2,主要分布于马颈坳镇隘口村。2012年全市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至2018年底茶园面积达到5628 hm2,其中可采茶园4355 hm2,主要分布于马颈坳、太平、矮寨、河溪、丹青等乡镇,形成了以马颈坳镇为主产区,逐渐向周边扩展的良好态势,种植区域遍布全市10个乡镇(街道)81个村,其中集中连片67 hm2以上重点村14个。现茶园面积每年递增超过536 hm2,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湖南省十强生态产茶县市”“全国茶叶百强县”等荣誉称号。计划到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8000 hm2。

1.2 产品加工

现有茶叶加工企业86 家(2012年仅1 家),其中具备规模加工能力的30 家;有州级龙头企业3 家、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会员企业4 家。建成年加工能力2000 t 以上高标准绿、红茶智能生产线6 条,成功开发湘西坊、苗疆、神凤、神仙谷等企业子品牌。2018年干茶产量1020 t,综合产值突破5 亿元。茶类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为辅,兼制白茶、黑茶、黄茶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和研发新产品,相继研发黄金杜仲养生红茶、黄金茉莉花茶、黄金茶枕及黄金茶面膜等产品。

1.3 品牌宣传

2012年产业发展初期即明确“品牌兴茶”的发展思路,确立“湘西黄金茶”为产业公共品牌,现成功注册“湘西黄金茶”国家地理证明商标。邀请了湘西籍中国当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苏高宇为湘西黄金茶设计商标标识和包装图案(已申请专利保护);拍摄了湘西黄金茶宣传短片及制作了湘西黄金茶主题曲和MV;统一店面门头设计、广告宣传语和制作统一外包装袋;开办了“湘西黄金茶”微信公众平台,并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跨平台、多形式和广参与宣传活动;开展“每年一节会”活动,连续四年举办湘西黄金茶品茶节;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大型茶事活动,如展销会与茶叶评比等,实现奖杯与口碑“双丰收”,湘西黄金茶先后荣获澳洲“金树叶”金奖、“亚太茶茗金奖”、“武陵山片区十大名茶”和湖南省“潇湘杯”金奖等多项殊荣。

1.4 茶、文、旅融合

吉首市正在竭力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基于此,吉首在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挖掘和借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乡村旅游,实施茶旅融合等特色项目的建设,重点打造十条“生态黄金茶谷”及建设一批休闲生态茶庄,其中茶谷建设已纳入《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隘口村苗疆黄金茶谷2016年被评为“全国茶乡之旅特色路线”,“隘口茶旅小镇”建设正有序推进。

2 优势

2.1 品种优势

全市茶园主栽茶树品种为黄金茶1号和黄金茶2号。其品种优异,发芽早、产量高、适制性强、抗性强、无性繁殖力强,已列入湖南省推广的优质茶树品种。加工绿茶,具有“高氨基酸、高水浸出物、低酚氨比”的品质特点,其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7%,是同期其他品种绿茶的2倍以上。产品“香、绿、爽、浓”,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1]。

2.2 生态优势

吉首地处湘西武陵山中心腹地,属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三带”交集区。境内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云雾缭绕,漫射光多,有利于茶树芳香物质、氨基酸和多糖类成分的形成[2]。土壤多由板页岩、砂岩、紫色岩和石灰岩发育形成,多为砂土,pH值4.2~6.5,适宜茶树生长。

2.3 区位优势

吉首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境内横纵高速穿越、高铁贯通与四大机场辐射,畅达长沙、武汉、重庆、贵阳、南宁等周边特大城市的“三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同时,吉首还地处武陵山区的优势茶叶产区,毗邻的古丈毛尖、沅陵碣滩茶、石门银峰等茶叶已具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为吉首发展茶叶产业奠定基础。

2.4 文旅优势

吉首自古以来就有茶叶种植历史,相关的州、县志及吉首市年鉴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同时吉首山川绮丽,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矮寨大桥、乾州古城、德夯苗寨及矮寨公路奇观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示范点。拥有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东歌、西鼓、南戏、北狮、中春”的民族文化格局。南联凤凰、北接张家界,为湘西旅游黄金线的中心,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

2.5 政策优势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文件,把吉首市纳入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县(市)之一,全力支持吉首市推进武陵山区生态茶博园项目建设,打造万亩黄金茶谷,举办湘西茶文化节;201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14〕6号)文件,将吉首市列入“U 型优质绿茶带”区域布局,将“吉首万亩黄金茶谷”纳入湘茶文化创意工程进行打造。吉首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 万元以上,用于茶叶基地开发、苗木繁育、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等。

3 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茶园管护较粗放

茶园建设规范化程度不高,专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较低,加上劳动力价格高,茶农对茶园管护积极性不高,投入少,管理较粗放。

3.2 产品创新度不够

传统黄金茶的加工季节性强,以春季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为辅,兼有少量白茶及黑毛茶代加工,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虽然大部分生产企业已逐步认识到产品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性,但基于自身能力有限,很难进行产品创新,产品科技含量低。此外,产品包装较为陈旧和单一,时尚性与新颖性不够,影响产品竞争力。

3.3 茶企规模偏小

虽然近几年吉首市茶叶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整体上规模偏小,多为小作坊式,厂房简陋,设备陈旧,产能低,能耗大,产品质量难保证,产业发展缺少国家级和省级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与“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的产业化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3.4 缺少专业性从业人员

吉首是茶叶发展新区。近几年来,尽管市茶叶办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培训,但广大茶农及茶叶合作社、企业等仍存在加工质量不稳定和加工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等问题,整个产业缺少专业技术与营销人员。

3.5 产业扶持有限

由于市级财力有限,前期产业发展资金多倾向于基地建设和加工扶持,限制了对企业、市场、品牌宣传和茶旅推广等方面的打造。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少,产品研发与科技推广等投入力度不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 对策措施

4.1 统一产业发展共识

2016年省发改委联合省财政厅等多个部门实施大湘西“潇湘”茶的公共品牌建设。大湘西区域包括湘西州、张家界、怀化、娄底、邵阳等5 市州所辖县市区,并延伸至安化、石门和桃源3 县,共计45个产茶县[3]。2018年湘西州委、州政府明确“打造百亿茶产业,建设湘西新名片”的发展思路,规划到2020年全州茶叶面积达到3.35 万hm2。这对吉首市茶叶产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吉首茶叶产业目前虽尚存诸多问题,但已有一定基础,要继续坚定产业不动摇,形成产业发展共识,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部门服务”的方式,从基地建设、产品加工、质量监管、品牌宣传、营销拓展及茶旅融合等各环节全方位,抢占发展先机。

4.2 推进生态、有机茶园建设

4.2.1 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共建模式

目前全市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小、占比低,要进一步加大有机、生态茶园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共建模式,企业和茶农签订鲜叶收购协议,共建订单基地,实现双赢。

4.2.2 适度新扩基地,推行良种良法

在强化现有茶园管护的基础上,适度新建茶园,做好科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推行良种良法和茶园绿色化生产技术,实现茶园高效和安全生产。

4.3 建立质量标准技术体系

4.3.1 加快标准的制定

加快制定《湘西黄金茶质量标准体系》,确保从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储运到销售等各个环节标准化生产。

4.3.2 构建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构建湘西黄金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加强对茶园土壤、茶青及成品茶的抽样检测,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通过在茶叶生产村与鲜叶交易市场设立农残速测点,强化自身监测。

4.4 加大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4.4.1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进一步落实和推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合作,做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开展黄金茶优势单株选育、审定和扩繁,构建黄金茶育繁推技术体系;开展黄金茶白茶与黄茶等的加工工艺改进与创新,提高夏秋茶综合利用率。与湖南农业大学及吉首大学等高校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加快茶叶精深产品的研发,丰富产品种类,提高附加值。

4.4.2 积极搭建研发平台

为本地茶叶专业人才搭建研发平台,每年安排相应的研究经费和津补贴,鼓励专技人员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技创新。

4.5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4.5.1 政府层面

选择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展“领导+企业”一对一帮扶;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政策和金融方面的支持,研究出台贷款贴息、税返、土地流转、产品销售与研发等奖补政策,帮助企业减轻发展压力,助推产业发展。

4.5.2 行业层面

茶业协会等民间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大企业兼并重组或专业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成立专业的和大规模的现代化企业。

4.6 加强品牌建设

4.6.1 挖掘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

湘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奇秀,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黄金茶的优异品质结合“湘西”文化底蕴,通过策划和提升,完全可塑造出充满地域魅力和无穷效益的茶品牌。就目前阶段而言,“湘西黄金茶”品牌文化应侧重挖掘湘西茶礼与茶俗,收集整理黄金茶故事、茶歌、茶诗等文化史料,开发和设计极具湘西特色的包装和伴手茶礼等,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

4.6.2 政府主导,创新品牌宣传途径

在公共品牌建设过程中整合政府资源,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逐年增加投入,通过在交通干线要道和重点旅游景点等设立宣传广告牌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与网络等媒体及农产品交易会、茶博会、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进行广告宣传。

4.6.3 借助“潇湘”品牌,实现共生共荣

目前湖南省统一打造大湘西茶区域公共品牌“潇湘”绿茶,“潇湘”绿茶作为一级商标,包含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和石门银峰四个二级地域商标。湘西黄金茶可借助省政府对“潇湘”绿茶品牌的扶持和推广提升知名度,同时借助“潇湘”品牌技术支撑体系,培养高水平技术、营销与管理人员,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4]。

4.7 推进销售渠道与销售网络建设和发展

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在大中城市、大型批发市场、超市、旅游景区等开设专营店、直营店、连锁店和加盟店,展示和销售湘西黄金茶。规划和筹建“茶叶一条街”,集中展示湘西黄金茶,促成外地客商和当地茶商进行交易。实施“消费扶贫”战略,将黄金茶列为办公用茶和接待用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做活电商工程,充分利用吉首市现有的线上平台开展营销和宣传,同时积极与淘宝和京东等寻求合作。

猜你喜欢

吉首市吉首湘西
搜城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吃遍吉首
壮丽云海入画来
吉首美术馆
欢乐湘西
民族文化元素在吉首市道路边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吉首市苗族传统节庆场景为例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吉首市乒乓球俱乐部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