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河县城市生态河道与湿地景观建设

2019-02-15

山东水利 2019年4期
关键词:风景区河道水利

刘 娟

(山东兴水水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水利工程已经逐步向水生态与水环境建设的方向逐步转型。城市生态河道与湿地建设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兴方向。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如何在城市内打造生态河道与湿地,建设美丽中国,值得进一步探索。齐河县大清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为城市生态河道与湿地景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1 基本情况

齐河县大清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德州市齐河县,依托大清河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北起国道308齐河大桥,南至济聊高速。河道长度14.5 km,河道水面平均宽度70 m,最宽水面120 m,蓄水能力达到380万m3。上游设有王辛分水闸,下游设有齐文大街橡胶坝、齐心大街拦河闸、大魏拦河闸,景区建设18座交通桥。集防洪、生态、旅游为一体,使水系与景观有机结合,景区面积10 km2,其中水域面积3.1 km2,是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都市休闲、景观观赏、人文科普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

2 规划原则

在生态河道、湿地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界,统筹兼顾,将河道、湿地的生态功能与城市的各项功能完美融合。为此,在齐河县大清河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过程中,确立规划原则如下:

2.1 保护资源,合理利用

大清河水利风景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规划应突出生态主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特征和风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水鸟栖息地、防止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发,强调科学修复湿地景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境。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合理利用资源,深入挖掘水利风景区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保证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坚持项目建设不妨碍大清河行洪、泄洪的要求,遵照《防洪法》及相关的海河流域河滩地管理办法,确保河道、工程安全。

水利风景区建设就是要充分开发风景资源,通过特别设计的亲水休闲空间,满足人们亲水、玩水、游览的需求,培养生态意识、感受水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2.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水利风景区建设应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注重乡土文化、乡土材料、乡土植物的应用,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水利风景区规划应在完整保护的基础上,结合湿地生态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景区、景点及活动的建设开展,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平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4 统筹兼顾、持续发展

水利风景区建设涉及水利、园林、环保等多个专业,规划设计中应统一规划,综合协调,统筹兼顾,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3 专项规划

在服从统筹兼顾、全局规划的前提下,针对水资源、水生态、植物种植、生态景观等各专项进行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融合的;既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又要求各专项规划相互融汇、适当妥协,为河道、湿地景观建设的总体目标服务。

3.1 水资源保护规划

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是湿地、河道景观的基础,但由于地势、季节降水等因素,水资源在时空上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年际变化较大,汛期水多易涝,非汛期干旱缺水,因此需要兴修适当的水利工程,增加河道、湿地的调蓄能力。

此外,有限的水资源需要同时满足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及生态用水量的要求,对水资源的调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最后,需要减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排放,保证水质条件,尤其应对生态湿地上游及周边加强治理,设置湿地缓冲垫,提高湿地水体质量。

大清河景区以黄河水为水源,通过豆腐窝引黄闸引水经沉沙池进入河道,同时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和湿地自我净化等工程,保证水量水质。

3.2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如果景区旅游开发不当,对环境、动植物资源、背景资源和当地气候可能会造成破坏甚至生态灾难。在保护和控制区域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有序、适度的旅游开发建设,贯彻生态旅游的理念,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旅游业和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为保护景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应做好动态调查,掌握主要种类的数量、分布情况和停留时间,并结合相关物种的生理习性,以指导栖息地营造工程的具体建设。同时设置专门的动植物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加强日常监管,最大限度降低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影响。

规划水体修复主要包括水系恢复和水质净化。水系修复主要针对河道疏浚和河滩蓄水。其中河滩蓄水方面,扩大景区湿地面积,恢复原有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提高景区自身蓄水能力,使景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3.3 种植规划

植物规划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要以乡土树种为基底设计的基调树种,充分考虑场地内的已有植被,在设计需要的地方进行重新整理和种植,大部分应予以保留。植物配植应注意整体效果,应做到主题突出,层次清楚,具有特色,使得设计具有艺术效果。应重视植物的造景特色,并对植物类型和比重做出合理的安排。

3.4 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无一定之规,可根据城区河流、湿地特性进行个性化设计。首先,应充分融合当地历史文化及特色民俗,展现古人治水的文化精髓,特色鲜明,同时做到了传承并创新,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层次,是景区景观设计的核心。其次应做到建筑景观和湿地景观的融合,利用河道进行建筑景观的串联,水韵合着古韵,共同构筑了集自然、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独特城市新景观。

3.5 服务设施规划

服务退让景点,配合游览,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观光景区,开设丰富多样的游乐项目,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服务接待建筑必须经过详细设计,结合自然,协调景观,为旅游区增色,使之成为整个景区环境相映衬的人文景观。

3.6 水利科技与水文化传播规划

齐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大清河的前身为我国古四渎之一的济水,这些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水利风景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背景支持。大清河河道综合整治尤其是大清桥的恢复重建等人工水利工程向游人展示了当代的治水理念。

3.7 安全保障规划

建立水工程安全保障机制,做好水利工程日常的安全措施。设置监控系统,备专职人员进行日常的防护检查工作,并严格保障水工建筑物安全红线范围内不设置其他设施,设置警示标牌。

制定防洪防汛预案及应急措施。景区成立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防汛度汛的应急处置工作。

制定汛期调度运行计划,在汛期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并同时保障游客安全,遇到大到暴雨及时疏散游客做好安置工作。

建立景区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机构和体系。制定消防规划、防洪规划、抗震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游人安全规划等各类安全保障规划。

4 景区运行管理保障措施

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资源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景区工作的重点。景区通过垃圾清理、水质净化等措施恢复水质;通过生态护坡技术修复护岸;通过绿化等涵养水源。经过治理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维持在较好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大清河水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明确各级人员管理责任。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依据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和旅游法、消防法等法规,完善景区内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强景区的特色宣传,搞好媒体宣传,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同时注意电脑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宣传手段,建立全方位的特色宣传手段,保障景区持续和谐发展。

5 结语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环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合理开发和建设城市生态河道与湿地景观,为国民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齐河县大清河水利风景区的打造为生态河道及湿地景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猜你喜欢

风景区河道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