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研究

2019-02-15周克聚张全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椎间盘

刘 静 周克聚 张全玉

(新乡县人民医院 新乡 453731)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再在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椎间盘的纤维核环出现破裂,促使髓核组织从破裂处进入到核管内,导致其它脊神经根受压迫,引发腰部疼痛,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微创手术的普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可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比较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66例本院自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3)。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0.5±10.4)岁,病程0.3~2.0年,平均病程(1.2±0.6)年,其中L5-S1节段11例、L4-5节段22例;实验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1.8±11.1)岁,病程0.3~2.1年,平均病程(1.2±0.5)年,其中L5-S1节段12例、L4-5节段21例。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实施椎板开窗术治疗:实施全麻后,帮助患者保持于俯卧位,悬空其腹部,对患者椎间隙进行后路入路,切口作于腰骶部正中,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沿着棘突旁骨膜对骶棘、椎旁肌实施剥离,显露出椎板,对黄韧带进行切除,分离牵开硬膜囊与神经根,将患椎间盘充分地暴露出来,将髓核组织从椎间隙、髓核取出,对切口实施常规冲洗,之后实施止血处理;填塞时采用吸收性的明胶海绵,之后缝合韧带,放置好引留管,最后将切口缝合[2]。实验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帮助患者取俯卧位,实施局部浸润性麻醉,应用椎间孔镜系统,于椎间盘中线旁10~14cm处,于患侧将导针插入椎间孔纤维环外缘,在椎间盘中心通过穿刺针将1ml亚甲蓝与5ml碘海醇造影剂注入,实施造影[3]。之后将患者皮肤切开,沿着导丝直径插入2mm的扩经棒,之后逐级将3.5mm、4.5mm、5.5mm扩张导管依次插入,逐渐扩大手术通路,之后取出3.5mm、4.5mm的扩张导管,于患者椎间孔外围将工作导管于导针内插入,应用C臂,放入椎间孔镜,切除部分培生的突出椎间盘、增生骨与髓核组织,手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6~8h,之后指导患者佩戴腰围下床活动[4]。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采用MacNab标准进行评价[5]: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患者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为优;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但在长时间活动下会出现腰腿疼痛为良;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改善,存在轻度腰腿疼痛,对生活、工作产生影响为可;临床症状及体征、腰腿疼痛较治疗前无变化为差。治疗总有效率=优率+良率+可率。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

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优2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治疗总有效率97%(32/33);对照组优15例、良6例、可6例、差6例,治疗总有效率81.8%(27/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实验组330.61±0.0258.6±10.212.0±1.248.5±11.68.1±1.4对照组335.68±1.2270.3±14.139.6±7.2121.5±23.615.6±2.4t-23.8703.86221.72115.94715.506P-<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椎板开窗术是在患者腰椎后路实施纵向切口,此治疗方法会对椎旁肌肉实施剥离,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从而增加术中出血量,同时术后还会导致硬膜外瘢痕与椎管内瘢痕出现粘连,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后,术中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从而降低脑脊液的渗漏现象;且此手术不会破坏脊髓后方的稳定性,不需要剥离患者的椎旁肌,可促使工作管道直达髓核突出位置,从而降低粘连现象的发生。本次研究显示: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前者手术指标优于后者,可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椎间盘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