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9-02-15张铎北镇市人民医院辽宁北镇121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基底节清除率血肿

张铎 北镇市人民医院 (辽宁 北镇 1213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及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将其依据手术方案分为神经内镜组、显微手术组,每组各30例,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经治疗的术中出血量为(50.33±10.05)mL,手术时间为(1.91±0.52)h,血肿清除率为(89.66±10.2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均优于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143.46±35.87)mL,手术时间为(3.21±1.02)h,血肿清除率为(71.64±7.97)%,并发症发生率26.67%,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效果较显微手术更为显著,其手术时间较短,可对血肿最大限度的清除,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为高血压所致脑出血的常见类型,其发生率可高达70%,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临床中治疗高血压出血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干预,本研究为对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对比,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将其依据手术方案分为神经内镜组、显微手术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诊断标准者;②手术治疗适应症者;③接受治疗、随访者。排除标准:①器官功能障碍、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其他因素所致的脑出血者;②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③手术禁忌者。神经内镜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3~70岁,平均(52.63±9.80)岁。显微手术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4~71岁,平均(52.37±9.71)岁。对2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神经内镜组方法:行内镜手术,依据头颅CT对血肿量最多层面实施钻孔措施,以骨孔为中心行切口,大小为3~4cm,2~3cm钻直径的颅骨孔,呈十字形剪开脑硬膜,并予以穿刺,成功后抽出探针,可进行减压,沿穿刺方向置入内镜,清除血肿,电凝止血后放置引流管,最后将神经内镜的外鞘退出,对皮肤予以缝合,术后采取脱水治疗,予以补充液体,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止血处理,维持电解质及血压平衡,手术结束[2,3]。

显微手术组方法:行显微手术,取翼点入路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将骨窗扩大,剪开硬脑膜,电灼皮层后采取脑穿针穿刺血肿腔,在显微镜下将侧裂池蛛网膜打开,将脑脊液予以排放,后外侧裂分开,将血肿吸出,电凝压迫止血,检查无出血点后将引流管放置,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肿清除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取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概率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

神经内镜组经过治疗,其术中出血量为(50.33±10.05)mL,手术时间为(1.91±0.52)h,血肿清除率为(89.66±10.25)%,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经过治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比较(n=30,±s)

表1. 2组经过治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比较(n=30,±s)

注:与显微手术组比较,aP<0.05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h) 血肿清除率(%)神经内镜组 50.33±10.05a 1.91±0.52a 89.66±10.25a显微手术组 143.46±35.87 3.21±1.02 71.64±7.97 t 13.69 6.22 7.60 P 0.01 0.01 0.01

2.2 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内镜经过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各项计数指标数据比较 (n=30,n)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中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亦为具有高发病率的危重症,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险,有研究表明,通过外科治疗,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4,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显微镜、神经内镜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中,相对于常规的开颅手术,显微镜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其存在止血不彻底及病灶暴露困难等缺陷,同时也可增加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概率。张正平等人研究中表明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因素及术后合并感染占较高比例,指出临床正确评估预后及选择手术方式对治疗措施有着积极的作用。神经内镜可对水肿进行清除,且具有操作方便的优势,不需进行过度的牵拉,对于降低神经损伤具有积极的意义,且成像清晰,有利于术者消除血肿,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神经内镜组患者经治疗的术中出血量为(50.33±10.05)mL,手术时间为(1.91±0.52)h,血肿清除率为(89.66±10.2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均优于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143.46±35.87)mL,手术时间为(3.21±1.02)h,血肿清除率为(71.64±7.97)%,并发症发生率26.67%(P<0.05),表明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效果较显微手术更为显著,其手术时间较短,可对血肿最大限度的清除,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基底节清除率血肿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 段血管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