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针灸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9-02-15陈新华王洪峰李慧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周径造模

陈新华 王洪峰 李慧璟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疼痛性疾病,常见症状有双下肢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皮肤红肿并伴有强烈的剧痛,其病情缠绵不愈,并发症多,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文献表明〔2〕:AGA主要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引起,主要机制为血清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于关节部位,关节部位因自我保护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故而出现大量的炎性反应,使患者产生疼痛感〔3〕。针灸治疗AGA具有无副作用,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的特点,但由于针灸治疗该病的方法各不相同,并且该病发作迅速,疼痛剧烈,故选取最有效的针灸疗法势在必行。本研究以选取优选的针灸治疗方法为目的,主要探讨不同针灸疗法对AGA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动物与造模方法 选取健康SD成年大鼠64只,体重(200±20)g,雌雄各半,其中4只大鼠意外死亡故脱落,将剩余6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刺血组、艾灸组,10只/组。由长春市宽城区宏达动物养殖场提供,许可证号SCXK(辽)2015-0001。本研究参照梁莎等〔4〕采用的背侧正中进针法建立AGA大鼠模型。称取尿酸钠0.2 g,加入无菌生理盐水4 ml,制成5%尿酸钠混悬液备用。大鼠10%水合氯醛0.3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将大鼠右后肢踝关节摆放成直角,充分暴露踝关节与胫腓骨之间的间隙,75%酒精局部皮肤消毒,4号针头以45%角从该间隙插入右后肢背侧正中踝关节与胫腓骨之间的关节腔,注入5%尿酸钠溶液50 μl。大鼠右后肢踝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提示造模成功。

1.2试剂及主要仪器 尿酸钠(规格型号:RB/1 g);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规格型号均为96T);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规格型号:P0006C-800次);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规格型号:P1010-1ML);以上均购自吉林省金泰化玻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置,仅做同期对照观察。模型组:模型建立成功后,不予任何处置,仅作同期对照观察。各治疗组均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治疗。针刺组先将大鼠用鼠夹固定,参照《实验针灸学》选取 “足三里”、“阴陵泉”穴,用0.25×0.25 mm毫针进行针刺,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7 d。电针组:固定与选穴同针刺组,针刺完毕后,连接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频率2 Hz/15 Hz,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7 d;刺血组:固定与选穴同针刺组,用三棱针在每个穴位上点刺,以出血1滴为度,每天刺血1次,连续7 d。艾灸组:固定与选穴同针刺组,用麦粒灸(每壮5 mg艾绒)灸“足三里”、“阴陵泉”各5壮,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末次治疗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迅速打开大鼠右后肢胫跗关节,以眼科剪剪切软骨及周围肌肉组织,10%磷酸盐缓冲液(PBS)快速洗涤,冻存于1.5 ml冻存管,保存于-80℃冰箱备用。取穴:足三里: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10 cm(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阴陵泉: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方凹陷处。

1.4观察指标及检验方法 (1)踝关节周径测量(周长法):各组在造模前及造模的第1~7天分别用长2~3 cm的纸条测量造模踝关节周径。(2)各组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IL-10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取出滑膜组织,分别测定IL-1β、TNF-α、IL-4、IL-10的含量,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径比较 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7天关节肿胀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前各组关节肿胀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7天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关节肿胀周径均显著长于造模前(P<0.05)。第2天刺血组、针刺组、电针组关节肿胀周径均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刺血组关节肿胀周径显著短于针刺组及电针组(P<0.05)。第3天艾灸组关节肿胀周径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第5天各治疗组关节肿胀周径均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第6、7天刺血组、针刺组、电针组关节肿胀周径均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周径比较

与造模前比较:1)P<0.05;与模型组比较:2)P<0.05;与刺血组比较:3)P<0.05

2.2各组大鼠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比较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IL-4、IL-10、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除针刺组IL-4蛋白表达外,其他各组IL-1、IL-4、IL-10、TNF-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各组间蛋白表达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1)P<0.05,2)P<0.01,3)P<0.001;与空白组比较:4)P<0.05

3 讨 论

痛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处引起疼痛的一类代谢性疾病〔5〕。常见症状为发作时剧烈疼痛、关节出现红肿等〔6〕,被称为“不能走路的疾病”〔7〕。近几年由于生活富足,痛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现已成为全球疾病的沉重负担之一〔8〕。痛风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9~11〕,但局部关节处尿酸盐的形成与累积是其中的关键因素〔12〕。西医常用别嘌呤醇治疗此病,但效果不明显且患者有抗药性等副作用〔13~19〕。

中医认为痛风发病机制为“风、湿、寒、热”4种〔20〕。AGA在中医当中通常又称为“痹症”,而痹症常从脾胃论治,“脾主四肢肌肉”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刺足太阴脾经合穴阴陵泉和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的第一层意义便在于此。第二,表里经配伍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疾病恢复平衡状态,一阴一阳,一外一内,起到协同作用。第三,合穴为经气深入脏腑的起始部位,针刺合穴可以调理脏腑,使疾病通过脏腑的调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故本研究选取足三里和三阴交两者配伍。

针灸疗法在治疗本病时有显著的疗效,如李琴〔21〕采用中药配合刺络放血法治疗AGA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其研究主要以刺血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以中药达到长期止痛治病的疗效。两者配合从急缓两方面同时入手,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目的。罗继保等〔20〕对近10年刺血疗法治疗AGA进行文献总结,发现刺血疗法可与其他疗法相配伍,但却无法被其他疗法所取代,根本原因在于刺血疗法有通经络,调气血,调虚实的作用。电针疗法和艾灸疗法在临床中常辅助治疗AGA。针灸疗法在临床上虽得到广泛运用,但并未出现对各个疗法比较的研究,所以本研究对此展开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1)若不给予治疗,AGA可以在急性期的部分时间恢复,但无法恢复至正常,并且恢复后症状加重。(2)AGA发作时刺血法通过调控IL-1β、TNF-α、IL-4、IL-10蛋白的表达,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的针灸疗法会有一段时间的瓶颈期,经过此段时间继续治疗,治疗方法仍对症状有进一步的改善。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周径造模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