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9-02-13王永雪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表演性语文课堂动作

王永雪

(甘肃省民勤县薛百镇五星完全小学,武威 733399)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生接触了许多视频、动画和媒体信息,因而小学生对教学中声音、表情、动作等反应比书面文字要更加直接有效,这为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表演性朗读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所谓表演性朗读,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借助于戏剧、表演的模式,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文字附以动作、声音、面部表情等加以辅助性演绎的有声朗读过程。表演性朗读充分迎合了小学生的天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满足其表演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小学生的普遍欢迎。

1 表演性朗读的特征

1.1 直观性

与一般意义上的有感情朗读相比,在表演性朗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朗读者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手势辅助等,这样可以有效把课本上干巴巴的文字转化为美观可视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更为直观迅捷,朗读活动的艺术美感大大增加。尤其是对一些关键字眼,如:他迅速跑过去、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类似的文本,采用表演性朗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直观而深刻,学习效果获得极大的优化。

1.2 综合性

表演性朗读的运用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生情并茂,同时要做到手、眼、脑的高度统一。综合运用可凭借的所有身体语言,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变化、语音语调等,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把它们传神的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表面文字熟悉,更需要对它所蕴含的意义、情感、思想等通过语言充分表达出来。这种表演性朗读的方式,是对学生多项能力的综合性锻炼。

1.3 动态性

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是表演性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朗读过程中最常见的动作形态。朗读者通过“声”动、“形”动进而传递出“情”动,这既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把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物象,兼具了表演性、观赏性、创造性等多重特征,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多重收获。

2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 以表演性朗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亲密距离

认知、理解和感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参与意识并不强,甚至还有部分小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始终神游天外。学生如果不能亲近文本,他们就无法有效开展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而思维、审美、文化理解层面的要求更无从谈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先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们对文字建立起亲密感,这样才可以有效推进后续教学。以《枫树上的喜鹊》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动态呈现枫树和喜鹊的画面,这时候再让学生面对着画面开展表演性朗读,学生演绎的过程就会更加传神。表演性朗读的开展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爱上阅读,理解文本,从而为高效学习的实现打好基础。

2.2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朗读体验突破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性朗读的应用,教师首先可以调动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让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展示一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好把握学生哪些部分理解的比较好,还有哪些部分需要完善,从学生的神态、语言、动作、表情中找到教学的有效突破点。针对这些地方,单纯依靠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加深认知,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审美创造和文化理解的进一步发展。以古诗《山行》为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学生们的表演性朗读也可以有效开展,但是对于诗中描绘的美景、作者的情感把握,学生们在初期表演的过程中总是缺乏一点韵味。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诗中的一些具体字眼,如:远、山、斜、白云、人家、枫林、晚、霜、叶、花,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一一讲解。这首诗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让小学生去理解这首诗的壮阔意境,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本诗的配乐朗诵版,从中生发出对美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们仔细聆听之后,再去开展表演性朗读,这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3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旨在推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表演性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实现文本、思想、情感、文化的有机交融。在表演性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凝练情感,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加深,从而能够更高效的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多种语文学习能力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表演性语文课堂动作
关于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合理选材 充分规划 代入情感
动作描写要具体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合唱表演性和审美性及其相互关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