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

2019-02-12樊玉萍程雪绒雷怀玉杨淑惠赵朝阳丁亦非

食用菌 2019年2期
关键词:咸阳市菌棒平菇

樊玉萍 程雪绒 雷怀玉 杨淑惠 赵朝阳 丁亦非

(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34)

食用菌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1]。其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五不争”的特点[2]。据统计我国食用菌总产值在种植业中居第6位,仅次于粮、棉、油、菜、果[3]。笔者结合咸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总结了咸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

1 咸阳市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

1.1 气候优势

咸阳地处秦岭北麓,黄土高原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稍冷少雨,四季分明。适宜栽培中高温、中温和低温型食用菌。

1.2 资源优势

食用菌生产原材料主要为木屑、农作物秸秆等,而咸阳地处关中中部小麦和玉米产区,小麦、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周边礼泉县和旬邑县为水果产区,每年修剪果树枝条资源丰富。因此,发展食用菌具有原材料资源优势。

1.3 区位优势

咸阳东邻陕西省省会西安,与西安直线距离25 km,是国家立体交通的新枢纽,拥有西北最大的航空港,陇海、咸铜铁路在此交汇、福银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2 咸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

2.1 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012-2017年咸阳市袋料栽培食用菌从0.75亿袋发展到1.1亿袋,鲜菇产量从9.5万t增加到12万t,总产值从8.7亿元增加到10.5亿元。目前,平菇栽培规模较大的有兴平正东村,香菇栽培较大的有淳化胡家庙、礼泉裴寨和长武丁家镇。

2.2 栽培食用菌品种逐年增加

咸阳市食用菌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栽培食用菌种类以平菇为主,到90年代,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栽培品种由平菇走向多元化,2018年咸阳市引进并推广栽培的食用菌种类达20多种,已规模化栽培的有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等10多种,已经形成春夏秋冬四季上市、山区平原均衡发展、大棚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相互互补的生产格局。

2.3 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近几年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咸阳市食用菌生产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在栽培标准制定、液体菌种制作、菌种提纯复壮技术以及工厂化栽培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成功探索大棚栽培羊肚菌、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栽培新模式。兴平的平菇,长武、淳化的香菇栽培技术相当成熟,并在周边地区推广成功。

3 咸阳市食用菌发展主要模式

3.1 淳化县利益联结模式

淳化县淳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党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按照“四统一保”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菌袋加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加快发展食用菌生产,带动100户贫困户实现年增收不低于3300元,确保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

3.2 三原县全产业链模式

通过龙头企业玉圆食用菌合作社投资、政府投资、贫困户生产,初步形成了产、供、销、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模式。目前,拥有双孢蘑菇大棚80座,休闲食品加工线一条。在三原及周边地区推广双孢蘑菇、平菇一万余亩,生产菌袋300万袋,带动栽培户达8000余户,每户全年增收6000元左右。

3.3 长武县合作经营模式

长武康鲜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按照统一配料装袋,统一灭菌,统一接种发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产品,分户菌棒管理“五统一分”的方式与有意向的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目前,丁家镇的丁家村、五里铺村等已发展食用菌162棚,合作社提供58万棒,带动348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每户全年可收益6000元。

4 咸阳市食用菌产业主要存在问题

4.1 菌种管理不规范

菌种的好坏是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决定菇农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目前,咸阳市菌种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引种不规范,引种比较随意,不经过严格的试验、示范就用于生产;二是菌种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评判菌种的优劣;三是企业及菇农越级生产和扩繁菌种现象比较普遍。

4.2 科研力量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低

目前,菌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主要靠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但该院目前只有4名专业技术人员真正从事技术研究,缺乏专门从事品种选育的技术人才。有关食用菌研究项目经费有限,科研人员外出学习及交流的机会很少,很难接触到食用菌方面先进技术,影响了其创新能力提升。目前咸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珍稀食用菌和药用食用菌栽培还处在摸索阶段。

4.3 精深加工产品匮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咸阳市食用菌加工仍处于初级水平,基本停留在加工小袋包装鲜菇、罐头制品和干品上,深加工企业不多,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产业水平提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三原香菇村食品有限公司是咸阳唯一一家从事食用菌加工的企业,其初加工的清水食用菌有8种,深加工产品果蔬脆片休闲食品6种。

4.4 废菌棒处理不当,成为新的污染源

废菌棒数量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多,随意堆放废菌棒,时间一久会发霉腐烂散发出难闻的臭味,并滋生大量杂菌、菇蚊、菇蝇,已成为新的污染源,既影响食用菌生产环境,又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4.5 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咸阳市食用菌一直处于自我发展状态,缺乏政府的引导扶持。尤其在食用菌市场调研、技术推广以及品种宣传等方面政府扶持投入太少。食用菌栽培是一次性投资,依靠菇农自有资金发展食用菌很难[4]。目前,咸阳市没有食用菌专项扶持资金,菇农贷款较难,影响咸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5 咸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5.1 加强菌种管理,确保食用菌生产安全

以《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为依据,整顿菌种市场,杜绝越级生产及违规扩繁现象。政府应当履行职责,强化菌种管理,查处无证经营,制假造假等行为。同时,应该成立咸阳市菌种质量检测中心,确保菇农用种安全。

5.2 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积极引进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食用菌人才业务及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一是加快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的步伐;二是邀请专家开展定期培训,提升更新基层科技人员能力和知识,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5.3 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发展食用菌产业深加工可以调节市场供应,延长食用菌生产产业链,提升食用菌产品消费档次和品质,进一步增加其附加值。可借鉴其他省市如福建古田食用菌深加工的经验,生产银耳曲奇、猴菇露、银耳清露等。

5.4 变废为宝,推广废菌棒循环利用

食用菌产业是变废为宝的循环农业,其生产资源可循环利用,是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助农增收的主要抓手。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的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由废菌棒生产的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符合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大方向[5]。废菌棒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食用菌废菌棒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5.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对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推广以及市场调研的支持力度。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食用菌产业,带动产业的发展。研究出台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给菇农提供低息贷款;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产特点,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尤其是原辅材料和生产环境的标准上,要加大制定标准和实施力度,为食用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6]。

猜你喜欢

咸阳市菌棒平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咸阳市激发人才创新力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关于咸阳市泾三淳区域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的结果分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平菇种植记
陕西省咸阳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