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专业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的教育与创新为例

2019-02-12邓世维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1期
关键词:滩头年画体验式

邓世维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一 当代艺术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当代艺术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大学中的学习状态,了解这些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体验式教育实践的优势,增强文化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自我意识强,缺乏组织及团队协作观念

艺术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需要应对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双重考验,在高中学习阶段需要离开学校开展一段时间的专业考试训练。脱离文化生学习的大部队一方面会使艺术生在行为和思想上更加独立,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校纪校规的管束,这段时间极易使学生养成自我、自由、散漫的个性。

艺术类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热爱艺术,并立志将艺术作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第二类则是本身对艺术的兴趣一般,报考艺术专业只因可以降低高考文化录取分数,借此实现大学梦。从一般本科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情况来看,后者的数量明显居多,这类型的艺术生本身艺术功底较弱,对艺术专业理解偏执片面,缺乏专业学习的兴趣。他们普遍强调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缺少组织计划和自控力,缺乏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的锻炼培养,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专业的全面认知和热爱,体验式教育实践在这方面可为专业教育教学提供极大的帮助。

(二)偏重感性思维,缺少理性逻辑

艺术生的思维偏向明显倾向于感性思维,理性逻辑思维处于弱势。而艺术类专业中除了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类专业外,大部分是与实际生活或工程项目联系紧密的设计类专业,例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这些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艺术的感性思维,更需要理性的逻辑构建。

对于艺术生而言,他们惯性的运用专业训练的思维来应对大学的学习,高中应试的专业训练存在系统性和基础积累上的缺陷,艺术生的学习思维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而成长缓慢。所以出现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幼稚、缺乏逻辑、不符合实际和专业要求等方面问题。体验式教学实践有助于艺术生脱离纸上谈兵的困境,在实践中引发对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在纸上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难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在体验实践中,一个环节的错误就会造成大相径庭的结果,成果的直观体现将促使学生反思和审视自己作业实践的各个环节,在加强映像的同时,进行查漏、补缺、改错,形成自我优化的机制。

(三)审美及价值观判断能力薄弱

在当代全球文化不断交融的大背景下,文化与信息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广泛,这为艺术生阔展视野、学习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使他们在面临各种文化碰撞时,在审美及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了迷惑。艺术生热爱追求新潮的事物,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甚至政治阴谋的信息与文化可能混杂其中,在学习和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恪守道德底线和创作的分界,如何避免创作中的模仿抄袭、如何平衡传统文化和新生事物元素的融合表达等,都是艺术生在学习中需要直面的问题[1]。从年龄上来说,大学生普遍处于价值观的塑形阶段,在生活及理论经验的积累上明显不足,教育的引导作用极其重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验式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性质,对学生的审美、价值观进行良性引导,是实现培养民族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建立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有世界的眼光,主动参与国际学习与交流,取长补短;更要把握办学方向,明确核心和根本,坚持中国特色,确保中国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同时,办出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才,让中国更多的高校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同时而不被 “同化”,使其依然散发独特的魅力,闪耀出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和灵魂所在[2]。

二 体验式教学在艺术类专业中运用的优势

(一)增强互动体验,锻炼组织协作能力。

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与授的模式,它更强调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互动交流,强调学生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联觉方面的感官体验和感知理解。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的核心在于使学生从体验感知中获得立体多维化的知识映象,达到知识传播的高效性。它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认知、体验,加强实践印象,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体验式教学实践一般包含了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共同完成的环节,这将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组织及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理解实际工作中需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协作达成合作机制。

(二)客体主体转换,实现主客统一

专业学习中,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其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潜能十分重要,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实现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将传统的被动式理论灌输转换成主动参与的实践体验,将过去被教育的客体角色转变为教育和学习中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思想上的主动转变,从而实现专业教学的目的,这与艺术类专业教学的特点是一致的[3]。

(三)强化信息传播与反馈,激发创新

体验式教学以重实践、重互动为主要特征,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参与特定情境或活动,来实现知识信息的传播,在学生主体与客体活动的交互行为中,学生以最直接、最真实、最深入的方式反馈知识信息的接收及消化情况。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观察、调研、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各种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从而加深知识的传授和创新理念的激发。对于艺术学科而言,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发展的原动力,在真实的体验情境中,学生思维扩散性更自由、更丰富,体验式教学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 滩头年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滩头年画是湖湘民间文化的一朵瑰丽奇葩,在历史人文的积淀下,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体系。当今,本土文创产业的发展成为热点议题,为创新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滩头年画作为本土艺术创意设计的宝贵资源,如何将其文化内质、民族精神、艺术特征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于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和审美认同的物质载体上,是值得学习和探讨的课题。

(一)在制作体验中感知文化内核

以滩头年画为例,通过现场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感受了滩头年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现场开设了年画线稿印制体验,其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亲身体验了年画线稿的制作过程。

首先,在木板上刷墨汁,墨汁铺刷的均匀程度决定了印制线稿的清晰度,刷墨过浓会导致线稿发生浸染,刷墨过淡又会使线稿印制不清晰,所以看似简单的一个步骤并不是轻易能完成好。刷墨后,用废纸沾去多余的墨汁,然后将印纸对正模板放置于木板模具上,用棕刷将印纸扫平,线稿即印制完成(如图1)。现场参加体验的同学对滩头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体验过程中向指导老师提问,主动学习滩头年画的制作工艺。线版是年画印制的基础,它是艺人用刀法雕刻木板而成,线条流畅、刚柔兼并、疏密有致,线版决定了年画的基础轮廓。指导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滩头年画线版制作的独特工艺, “陡刀立线”是刻版中的一门绝活,根据一定的角度行刀,手力均匀有致,才能使线条准确地表达对象的形态。刻版通过线条的起、行、收、逆、顺、拙、畅、刚、柔、虚、实、粗细来表现年画线条“春蚕吐丝”之柔、“春云浮空”之飘逸、“行云流水”之连绵、“高山流水”之壮阔[4]。木板材料与精湛的刀工相融合,使线条既有细腻柔润的走峰之笔又具刀切木钝的刚劲运力。学生们在听完指导老师的工艺讲解后都惊叹到:“没想到一张年画背后竟然有如此精深的工艺支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完成后,学生们仍沉浸在滩头年画的文化艺术魅力之中。

(二)展板展示、讲授与体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

巡展活动不仅设置了制作体验,更配备了专业讲解人员和了大量的图文展板展示,从视、听、触等方面的联觉感官向学生们传递文化信息,在制作体验的同时有指导老师引导,体验后设有专门的提问答疑环节,并有针对滩头年画的影音录像和宣传信息册,影音录像中展示了已经投放市场的相关文创产品,并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更多创新的滩头年画文创产品,形成了完善的体验式教学构架(如图2)。

(三)教学创新实践成果激励

巡展活动之后,笔者组织了部分对滩头年画感兴趣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对滩头年画现代设计创新做出了如下探索。

1.动画创意设计

现代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民俗信仰的人文精神逐渐被淡化遗忘,如何传播、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借助新媒介,让传统艺术、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建立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动态媒体是当下广泛运用的媒介之一,它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综合传播的一种立体形式[5]。中国水墨动画《牧笛》《山水情》,彩色动画《大闹天宫》等,都是以动态媒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成功案例。滩头年画可利用动态媒介将其文化、民俗艺术进行有效的传播。图3,是笔者指导学生设计的滩头年画《苗族英雄像》的动画角色形象,运用卡通化设计,使年画人物形象既保留了原版形象中生动的面部表情,又增加了现代卡通形象中“Q 萌”的特质,显得诙谐趣味,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和喜爱。

滩头年画题材中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具有鲜明的扬正辟邪和宗法伦理的特征,其文化内涵大多是弘扬民族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等传统美德。将这些故事情景通过卡通动画表现、传播,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学习传统国学,传播民族文化与精神,另一方面也能激活滩头年画的现代艺术创新发展。

2.载体转换设计

滩头年画是对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如果在现代它只能成为博物馆中的一件艺术展品,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将逐渐枯竭[6]。滩头年画的传承发展需要由被动保护转为主动创新,载体转换设计是将年画造型等运用在文化、生活用品的设计中,既可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也可作为滩头的旅游纪念品走向世界。

民族文化既是本土根源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许多国际品牌在服饰设计中运用中国民族文化元素获得价值的重塑。图4,是笔者指导运用滩头年画《西湖借伞》中的人物图形进行的服饰装饰设计。改良式的旗袍,A 字裙摆使服饰整体多了一份活泼的气息,立领与盘扣又保留了中式内敛含蓄的情怀。肩部用刺绣贴片装饰,类似西装中的肩章装饰。《西湖借伞》中的人物形象是明末清初的“摩登美女”,体态婀娜、神情生动,其代表了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的女性审美,与服装的整体形制相符,在素白提花面料上,装饰图形色彩搭配协调,主体突出,使服饰更添一份灵韵的美感。

3.内涵传承设计

滩头年画是年节用品,也是传统特色的文化符号。年节礼俗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民族情感,它是传统中国人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关系的重要方式,人们在年节礼俗的濡染与习练过程中,实现了周期性的身心调适,并由此获得自己的文化生存方式,在系统有机的年节礼俗作用下,实现家庭和谐、社区团结与族群认同的积极社会结果[7]。新时代的中国年节,辞旧迎新的形式丰富多样,传统年节用品能唤起人们儿时的记忆,对“老物件”的兴趣和怀旧,说明人们总希望找个情感寄托点,为过去的记忆寻求一把开启的钥匙[8],使过去的生活情感能在现代人中间延续,搭起沟通几代人情感的桥梁,唤醒尘封的美好回忆[9]。

图5,是笔者指导设计的年画装饰台历,年画具有新年喜庆吉祥之意,台历一般是新年行销的产品,年画的文化内涵正与之相合,《两袖清风》《杨震拒金》是滩头年画中宣扬廉政的题材,清廉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的为官之道,更是现代中国坚持贯彻的社会风气。

在设计创新的探索中,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积极性,笔者根据学生对设计方向的偏爱及学生本身的技术特长进行分组,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创新达到最高效能,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作品设计。设计创新成果得到了一致好评,实现了体验式教学的创新成果激励,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

四 结语

体验式实践对艺术专业教学具有辅助和补充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团队协作、引导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值得各个高校在艺术专业教学中广泛推行的教学形式。

猜你喜欢

滩头年画体验式
凭海临风
唐启辉
垂钓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年画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缸鱼年画之旅
黑龙潭
体验式教学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