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2019-02-11钟婵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钟婵玲

摘 要:学生时代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而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文章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一些展开情感教育的方法,例如运用肢体语言、气氛朗读等,以更好的促进语文情感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育方法

随着我国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语文的教学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为了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情感教育的理念随之出现。作为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态度,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我国语文教育存在过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未来我们需要重视学生情感教育,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通过语文课堂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更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时期是情感波动最为复杂的阶段,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全面发展。

(二)帮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控制力

学习就是不断增长知识、塑造自我的过程,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对外界有探知欲望。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大多是通过学习课本的知识来认识世界,但是由于网络发展迅速,学生的控制力较弱,容易被网络的不良内容所影响。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而且能够通过情感的传达来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老师在课堂中设立特定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想象,从而更好的接受课堂内容,接受知识的同时不断锻炼提升想象力。

(三)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文化发展,将人文需求与教育需求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将正确的情感观念传递给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自我反思。正确的情感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学会正确的交流方式,让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当前语文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不够

由于高考政策的存在,许多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常常只讲授重点内容,往往忽略了课文原本要传达的内容。这些重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大多都是空洞无趣、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良好的传递内容情感。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果书本与实践无法联系为一个整体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和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融合度不高

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来说,上课内容大多偏向于PPT形式,一味的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却忽略了情感教育的传达。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浓厚,在授课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与情感融于一体,确保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目前的语文教学方法并不恰当,传统授课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很好的进行情感教育。

三、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文是一门情感复杂多变的学科,只有学生深入体会和感悟才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内涵。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了解授课内容的情感,并在课件当中加入符合情境的故事或者歌曲。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

教学是老师不断研究课文并发挥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情感表达的一个过程,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培养的思想情感也不同,选用的教学内容也自然有所不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富含哲理而又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便是最好的教学内容。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小女孩悲惨的故事能够生动形象的揭露资本主义的迫害和人们生活的不易。散文佳篇对中学生便是传达情感教育的最好载体,史铁生、贾平凹的散文大多言语朴实但却情感丰富,富含人生哲理。各类佳篇名作都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想情感,实现情感的共鸣。

(三)丰富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灌输式教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一味的聽讲摘记,缺乏了积极主动性,无法真正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声朗读中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文中情感,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所感悟。以古诗为例,如果老师略过朗读,而是直接对诗句进行翻译讲述则会大大削弱文章传递的情感,学生无法从朗读中体会到诗句的节奏感和情境感。相反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朗读,如何读出节奏感和意境感,更好的理解文中内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富有感情的朗读来带领学生。

同时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例如清明节、元旦、端午节等,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相应的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于节假日不同情感的印象。朗诵比赛、歌舞表演和演讲比赛等都能在拓宽学生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肢体语言包括神态、动作和表情,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老师通过自身语气、神态和肢体的改变都能够给学生传递不一样的信息。语调的不同和语速的快慢都能传递不同的情感,富含情感的语气能够更好的传递课堂内容的情感并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相反,如果语气态度生硬则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死气沉沉,失去了教学原有的意义。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场所,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面容和蔼,向学生传递鼓励的目光。对于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加以鼓励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肯定。富有活力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融入情感,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五)加强课后总结

课堂只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情感的过程,课后学生学会自我总结才是最重要的。老师在课堂结束后可以根据情感内容的表达布置类似的文章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并且学会自主总结。相同情感的再次感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心理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六)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

随着經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授课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展现图片、音乐和视频来多方面的加深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情感。同时老师可以设立相应的情境,并让一些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物的心情,向其余的学生更好的传达内容和文章情感。

四、结语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主要载体,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与情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良好实施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肢体语言不断积极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05

[2] 牛胜斌.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01

[3] 段爱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256

[4] 王晓翠.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46):202-203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