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心协力,共创核能公众沟通未来新格局
——专访张廷克

2019-02-11高树超

中国核电 2019年6期
关键词:核事故核能核电

编者按:适逢祖国70周年华诞,我国核能事业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能源是国之命脉,当今时代,全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积极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绿色核能,是世界能源发展之必须,也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美丽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及能源革命的必然选择。新时期核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做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已成为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成为我国核能行业一项艰巨又长期的任务。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现状如何?怎样才能改进和提升,开创新局面?《中国核电》专程采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请他作深度剖析,并提出解决相关难题的真知灼见。

张廷克1956年8月出生于河南南召,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后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向核电强国迈进,公众沟通任重道远

《中国核电》:核能作为低碳高效绿色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核安全一直是公众高度关注的大问题,由此带来的核能公众沟通也成为阻碍我国核能发展的原因之一。您可以对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现状做一下介绍吗?

张廷克:核能作为世界公认的重要非化石清洁能源之一,对我国政治、社会、经济、生态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为高科技战略性产业的核能意义重大。预计到2035年,核电将占总发电量比例10%左右,我们必须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核电,这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能源发展始终坚持的基本政策。

通过几代核电工作者不断努力,我国核电大国地位已基本确立,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及产业链比较优势基本形成,具备了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基础性条件。核能产业面临难得历史性机遇,前景可期。

但诚如你所言,核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公众高度关注。自核能诞生以来,以三大核事故为代表,全球发生过近20次核事故,这是公众对核能恐慌的根源。我国对核安全一直高度重视,将其作为重要国家责任以及核能行业的共同使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首次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明确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重要部分,强调万无一失,确保核安全。

核安全也事关核能企业生死存亡。长期以来,我国核能行业各界共同致力于构建核能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命运共同体,保持了良好核安全记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核安全之路。

然而核能对于我国公众来说还是陌生的,即便核安全建设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却并不是人人都知晓。核能作为未来能源的必然选择,做好公众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核安全法》及相关规章制度将核能公众沟通纳入法定决策程序,形成了“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公众参与,协会促进”工作机制,以及“科普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应对、融合发展”工作模式,并初步形成了相关方式方法、平台阵地及良好实践,提高了公众对核能事业的了解和参与。新上核电项目的公众沟通工作也成为“亮点”。

但问题也十分突出。涉核公众沟通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引起一些单位足够重视,工作程度不平衡,部分单位已遭遇项目中止的尴尬;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资源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不能统一发声;核能发展“正能量”宣传不足,工作效果有限;各大中心城市缺乏充分的宣传展示平台,公众沟通有效性需要提高等。

我国虽然是“核大国”,但社会公众对核能认知参差不齐,“三大核事故”成了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对部分反核观点及言论,我们也缺乏有效应对。公众权利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涉核邻避事件多发,也对各级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信息网络化环境下,涉核信息尤其敏感,对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等也都提出了严峻挑战。

基于上述分析,核能公众沟通工作已成为当前制约核能事业发展的一项瓶颈,任重而道远。核能行业必须主动担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核能公众沟通之路。

树立科学核安全观,构筑公众核安全信心

《中国核电》:核能公众沟通工作,其核心和要义其实就是如何将核安全知识向公众科学合理普及到位,当人们对核安全有了理性科学认知,恐惧和不安也会烟消云散。核能公众沟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让公众建立信心呢?

张廷克: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核心,就是要让公众客观理性认识我国核安全状况,树立信心,打消疑虑。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其一,要让公众了解我国核电安全运行的良好业绩。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核电已经形成了自主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的核安全管理能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纪录,没有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界定的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也未发生过对人员或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事件。

我国核电机组总体性能指标状况良好,累计安全运行300余堆年。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规定的绩效指标对照,有12台运行机组WANO综合指标满分,世界领先,所有机组80%的指标优于中值水平,70%达到先进值,与美国核电机组水平相当,优于法国核电机组,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其二,要让公众了解我国核电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最高核安全标准。我国坚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发展核电,尤其福岛核事故后,国家新建核电项目全部采用三代核电技术,以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开工建设为标志,相关设计指标满足国际最高核安全标准,不会在反应堆外产生大规模放射性释放后果,对环境亦不会产生实质性和长远影响。

其三,要让公众了解我国已形成了健全高效的核安全治理体系。我国核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一起纳入到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并被写入国家安全法,逐步构建和出台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等为主导的核安全治理体系,为我国核安全监管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

其四,要让公众了解我国核能行业在认真践行核安全文化。我国倡导“核安全文化”较早,“十二五”期间就首次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强化核安全文化建设,把核安全作为重要价值观,广泛推行了核安全文化八大特征,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确保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

核电企业始终建立风险指引型核安全管理体系,核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推进,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核电生产质保体系不断完善,制造质量大幅提高,满足了国家核电事业发展要求。

其五,要让公众了解我国不存在发生三大核事故的客观条件,具有可有效避免核事故的能力和措施。三哩岛核事故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相关制度不健全、培训不到位。我国操纵员上岗前需经严格培训,并定期考核换证,可有效避免误操作;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由于反应堆设计、操纵员行为、核安全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其设计有固有缺陷。我国在运及在建核电厂均采用更加先进安全堆型,不存在此类反应堆;福岛核事故是由于超过设计基准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我国核电厂中不存在类似事故自然条件,也不存在此类反应堆。

况且,国家核安全局颁布的《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对核电选址有很高的标准要求,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又开展了核电厂安全改进行动,能够保障核安全。

其六,要让公众了解我国核能行业守护核安全的行动永远在路上。安全是核事业的生命线。在核安全问题上,我们永远不会有须臾满足,也有自身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安全文化内涵,作为行业从业者,核安全永远在路上,更在每个人的心中!

最后,核能开发与利用是庞大复杂的科学工程,科学理性是核能开发利用应有的基本态度,这一点要让公众知晓。我们要通过各种宣贯渠道,让公众充分认知核能,接受核能,树立科学理性核安全观,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更好地发展核能。

发挥整体协同优势,共创未来工作新格局

《中国核电》:核能公众沟通形式也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核能公众沟通面临较大压力,为协力共创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新局面,构建工作新格局,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张廷克:必须发挥行业整体协同优势,具体来说:一是在“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公众参与,协会促进”工作机制下,成立专门组织,推动建立行业公众沟通长效协同机制。应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优势,组建行业公众沟通促进委员会,汇聚行业内外公众沟通权威专家,针对面临的形势、挑战和任务,制定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等。同时做好顶层设计,行业一盘棋高度谋篇布局,以加强政府沟通、牵头组织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协调机制、整合优势资源等方式,为工作开展提供指引,贡献力量。

二是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核能行业公众沟通工作提供专业性支持。组建高端专家团队,开展行业公众沟通理论和实践研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权威解读,探讨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研究核电项目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实现形式、政策措施,总结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为核能行业公众沟通活动提供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撑。

三是推动行业与媒体界协同合作,建立媒体合作交流机制,让媒体成为有力助手。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传播优势,建立栏目或专题,向公众展示核能宣传核能;要举行媒体宣传报道或见面会,把有关精神、相关要求及客观真实情况传达给记者,形成宣传口径;要打造新媒体,作为获取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和引导舆论氛围的新阵地。

四是开发科普宣传教材和公众互动项目,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之有效的精准式科普宣传工作。核科普工作要“进党校、进课堂、进社区”,统一开发教材,形成科普读物;统一开发制作科普宣传片、微电影、故事、卡通人物、漫画、游戏等,有效提高不同人群的兴趣和认知度;充分发挥社会尤其是中心城市科普场馆作用,协同开展宣传工作。

另外,要充分挖掘利用核能行业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用风景、遗迹、故事等生动立体展示行业亮点,打造公众更喜闻乐见的互动方式,拉近距离,营造良好氛围。

五是开展工作同行评估和经验交流,切实提升涉核企业公众沟通工作能力、水平和成效。应持续开展同行评估活动,做好总结,查缺补漏,持续改进,要组织行业专家,开展项目专题沟通咨询活动,有效做好释疑解惑。

要依托行业,面向社会,定期组织召开年度交流大会,逐步培育并形成有全国性影响的宣传阵地,研讨交流新经验,展示新风采,打造核能公众沟通交流权威平台。

六是统筹组织和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核能的科学理性认知。利用诸如全国安全生产日、全国科普日等时点,嵌入核安全宣传内容,开展全国性主题宣传活动;建立国家级、地方级核科普教育基地,开发核电公众宣传设施和工业旅游项目等;涉核各企业则利用公众开放日、核安全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多形式开展区域性主题宣传。

众人划桨开大船。全行业一定要联合起来,弘扬和践行核安全文化,保持良好核安全绩效,共同做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这既是公众沟通的坚强基石,也是公众沟通的最好内容。让我们凝聚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共同构建行业公众沟通工作新格局,共创新时期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核能造福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核事故核能核电
遥感作物制图辅助核事故农业风险决策
“核能驾驭者”王大中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核能
例谈计算核能的五种方法
揭秘核能
中国核电生长
英国温斯凯尔核事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