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

2019-02-10杨庆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Meta分析艾灸

【摘 要】 目的:评价艾灸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并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为艾灸组在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合并效应量SMD =-10.18, 95%CI为[-10.48,-9.87], P<0.00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合并效应量SMD =-7.65, 95%CI为[-7.87,-7.43], P<0.00001)、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合并效应量SMD =-14.26, 95%CI為[-14.5,-14.02],P<0.00001)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有利于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 艾灸;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5.8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3-0045-03

腹部术后患者由于创伤、体液丢失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胃肠功能的失调[1-2]。而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与手术的成功、术后的预后密切相关,否则易造成肠粘连、吻合口瘘等系列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因此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极为关键。艾灸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具有简、便、廉等特点,且部分研究显示[1-2]艾灸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但目前艾灸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鲜有大样本量研究,故笔者从Meta分析角度对艾灸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行定量评价,以期为腹部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1.1 文献类型 艾灸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或临床对照实验。

1.1.2 研究对象 腹部术后患者,年龄、性别不限。

1.1.3 干预措施 对照组为术后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术后艾灸护理+西医常规护理。

1.1.4 结局指标 包括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

1.2 文献检索 以“艾灸/灸法”、“腹部手术/腹部术后”为检索词,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文献。

1.3 文献筛选 由两名护士分别独立进行筛选文献,若有分歧再讨论解决。

1.4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手册5.1.0版中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7-8]对文献的风险偏倚进行评价,若有分歧再讨论解决。

1.5 数据提取 采用自行设计的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数据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干预措施、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

1.6 资料分析 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初次检索获得相关文献173篇,经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3篇。筛选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估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图如图2所示。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 7篇文献[2,3,5,6,10,11,13]统计了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艾灸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西医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SMD =-10.18, 95%CI为[-10.48,-9.87], P<0.00001)。如图3所示。

2.3.2 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13篇文献[1-13]统计了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艾灸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西医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SMD =-7.65, 95%CI为[-7.87,-7.43], P<0.00001)。如图4所示。

2.3.3 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 7篇文献[2,3,5,6,9,11,12]统计了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艾灸组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明显短于西医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SMD =-14.26, 95%CI为[-14.5,-14.02],P<0.00001)。如图5所示。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的评价 本次Meta分析共包含有13篇文献,纳入腹部术后患者1233例。纳入的13篇文献偏倚风险总体较高:13篇文献结局资料均较完整,但仅有6篇文献[2,4,5,6,11,13]明确提及使用随机数字表、在线随机数字生成器、抽签等完全随机方法,此外13篇文献均未进行分配隐藏以及对实施者、受试者使用盲法。

3.2 临床疗效分析 本次Meta分析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4]中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评定标准的要求,选取了反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3个指标(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所选指标较为科学、敏感、全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灸组在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合并效应量SMD =-10.18, 95% CI为[-10.48,-9.87],P<0.00001。如Figure 1所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合并效应量SMD =-7.65, 95% CI为[-7.87,-7.43],P<0.00001。如Figure 2所示)、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合并效应量SMD =-14.26, 95% CI为[-14.5,-14.02],P<0.00001。如Figure 3所示)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与西医常规护理相比,艾灸在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受纳入文献高偏倚风险的影响,本次Meta分析结果未来尚需广大护理同仁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王紫英,许粉年.艾灸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98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7,15(5):37-38.

[2]范长儒,郑岩.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J].南通大學学报(医学版),2017,37(2):164-165.

[3]何秀萍.艾灸疗法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16):2473-74.

[4]罗三娇,尹菊兰.艾灸神厥穴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25(6):50-53.

[5]陈桂兰.艾灸神阙、足三里穴合腹外常规护理干预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评价[J].山西中医,2014,30(6):61-62.

[6]李明.艾灸在腹部手术术后患者恢复中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0):1450—1451.

[7]严利娟.艾灸治疗对于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9):137—138.

[8]武百强,潘琦,陈福春,等.艾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283-1284.

[9]王俊杰,胡丽珍,边雪梅,等.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3):291-292.

[10]李艳妍.隔姜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50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18-119.

[11]施华,洪盼盼,潘兰霞.脐灸治疗促进术后胃肠道蠕动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4):40-41.

[12]陈光菊.穴位艾灸对腹部术后患者进行胃肠功能早期康复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147-148.

[13]夏颖,章茶琴.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18-519.

[14]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134-139.

(收稿日期:2019-10-08 编辑:陶希睿)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杨庆仙(1982-),女,白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护理管理。E-mail:81639837@qq.com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Meta分析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大出血临床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