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特性探索

2019-02-10陈蕾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摘要】舞蹈艺术的呈现需要舞者视听感官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钢琴伴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指导,并实现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协调统一。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内容出发,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钢琴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训练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特性,以期对提升学生的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效果有所助益。

【关键词】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钢琴艺术;指导特性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舞蹈艺术家提炼、整理、加工、创造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中国古典舞承袭传统戏曲舞蹈艺术理念与舞蹈形式,因此,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即“乐为舞之心,舞为乐之容”。基于此,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教师应延续这一理念,合理运用钢琴艺术指导,实现古典舞与音乐艺术的协调统一。

一、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的关键时培养与树立起舞者的身体形态,因此,在基本动作训练中,教师通常会对学生的重心支撑方式进行强化与引导,例如通过控制训练引导学生在站立好舞动的过程中实现重心前移,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通过跳跃、旋转、翻身等技术动作,引导学生将重心放在前脚掌上,确保重心前置。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肢体的动态表达,即不仅要针对不同的舞姿形成准确的控制,还应在起、行、止的过程中完成动作衔接,实现技术技巧与舞蹈神韵的融合,例如在平转的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半脚尖踮立八字位,完成对四肢、躯干、头的位置、方向的控制,并在舞动的过程中实现行云流水的状态,以体现出舞蹈动作的准确度、清晰度和流畅性。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学生需要经过一番苦练,才能够形成动作记忆,并在艺术表达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二、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钢琴艺术的体现

中国古典舞从舞姿到韵味都渗透着传统的审美特点,而钢琴艺术作为现代音乐领域中一种广受欢迎的音乐艺术表达方式,其在审美层面与中国古典舞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因此,将钢琴艺术指导融入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来,也是实现两种艺术形式审美沟通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引入钢琴艺术,能够构建虚实结合的艺术氛围,深化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解析。在基本功训练中,教师通常采用钢琴伴奏,这时钢琴传递出的不是独立的乐曲,而是一种有节奏、旋律构成的氛围,并营造出情感浓厚的意境,从而吸引学生在肢体动作上自觉完成配合,在音乐的虚幻与肢体动作的实践中呈现独特的美学价值。钢琴艺术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古典舞的气韵,精气、神韵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核心,古典舞蹈也概莫能外,在钢琴伴奏中,教师利用音乐或缓或急,或愉悦或沉郁的形式,激发出舞蹈动作的情感内涵,从而让学生在基本功阶段就能够体会古典舞的气韵,理解其审美核心,深化对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理解与体会。

三、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特性

随着中国古典舞教育教学的发展,钢琴艺术指导依据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中国古典舞承袭了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内核,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形成了符合中国古典文化、符合民族音乐审美标准的音乐体系。钢琴作为现代音乐艺术领域的主要乐器,其音域宽广、音色圆润、音量宏大,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此,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分析钢琴艺术特点,并根据教学指导特性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第一,协调一致。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求其在基本功训练中也应凸显出古典艺术的神韵,因此,钢琴伴奏需要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在艺术呈现上保持风格协调、步调一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堂上,一方面学生應加强对训练内容的把握,在文化、艺术熏陶中逐渐掌握中国古典舞风格,并在钢琴伴奏中探究二者的共通性;另一方面教师则应恰当选择钢琴曲目,根据基本功的具体动作,帮助学生进入训练氛围,例如在“把杆训练-腰组合”的训练指导中,教师为指导学生在移动过程中后背绷直,提高学生腿部力量,可以选择节奏性较强的音乐,让学生将音乐伴奏与舞蹈动作统一起来,并提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第二,循序渐进。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教师对钢琴艺术的设计也应结合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基本功训练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逐渐调整音乐风格,保持钢琴伴奏与舞蹈动作的契合度。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节拍清晰、旋律线条单一、小节规整、简单易唱的曲目训练学生的乐感,并在乐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幅度小、速度慢、节奏单一的舞蹈动作;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风格鲜明、节奏较强的音乐,指导学生完成“身法”与“韵律”的训练,促使学生实现技术技巧与艺术神韵的出不融合;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利用完整的舞蹈曲目指导学生在流畅的舞姿、多变的造型、复杂的技巧中实现对古典舞的整体把握。

第三,高度融合。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特性的体现,需要建立在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的高度融合上,而节奏则是两种艺术实现高低统一的主要切入点。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节奏对舞蹈动作进行设计,如在四二节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翻身、旋转等体现肢体迅捷性与灵敏性的动作,以适当增加学生基本功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动作技巧选择钢琴伴奏曲目,如对于蹲、立、然后转这一系列动作,教师可以利用四四拍,或四二拍慢弹的方式,从弱起小节开始,由缓到急,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一气呵成。

第四,灵活多变。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教师应保持开放的思路,不断探索舞蹈与音乐在艺术上的契合点,并灵活调整钢琴伴奏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训练,进而打好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功底。在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基本功内容对伴奏曲目进行适当调整,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风格的协调,并利用即兴伴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教师还可以从传统戏曲、时代乐曲、民族音乐以及影视剧配乐中获取灵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钢琴伴奏内容。

第五,情感渗透。情感是艺术表达的灵魂,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教师应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对钢琴艺术指导过程进行设计,例如在肢体的控制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入民族舞中的动作技巧,并利用钢琴演绎出民族音乐曲目,并通过文化渗透与学生实现情感交流,深化学生理解民族舞蹈中呈现出的人文情感,以打破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加深刻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的呈现离不开音乐艺术的衬托,在中国古典舞艺术表达中,钢琴艺术的融入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者的形态与神韵,基于此,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钢琴艺术指导,凸显艺术指导的特性,利用音乐辅助学生夯实基本功,为古典舞的最佳呈现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曹桂红.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钢琴伴奏艺术[J].北方音乐,2018,38(22):152,157.

[2]徐福平.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特性分析[J].艺术教育,2017(Z2):80-81.

[3]单红梅.舞蹈基础训练中钢琴伴奏音乐的实际应用[J].艺术教育,2013(12):97.

作者简介:陈蕾(1973—),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合作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