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抗战歌曲中的地方语言文化元素分析

2019-02-10牛强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斗志军民民歌

牛强

【摘要】山西作为抗战中主要的根据地与战场,在抗战的整个过程中饱受战火洗礼。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够激发军民的抗战激情与决心,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的能够反映抗战残酷情景与人民爱国斗志的抗战歌曲,在抗战过程中极大地促进并鼓舞了军民的投身抗战决心的斗志。这些歌曲大都采用山西的方言与地区曲调,使得歌曲能够深入人心,在今天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与地区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山西抗战民歌;地方语言文化;艺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山西从古至今一直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而晋中地区又是众多文化古城的聚集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山西地区既经历过繁华时期,也经历过战火与饥荒,这使得山西地区的歌曲创作拥有丰富的题材。抗战民歌中所蕴含的山西文化有的仍旧流传了下了,但大部分随着时间与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遗忘,因此从抗战民歌角度对山西语言文化进行研究与分析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部分山西抗战民歌中的语言文化进行分析,充分提炼地区文化特色。

一、抗战民歌对山西军民生活的反映

民歌作为我国最早发展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山西地区得到了人民的喜爱,逐渐融入了人民的生活。在抗战期间,战场上枪炮声代表了军人的家仇国恨,后方人民的抗战歌谣代表了全民抗战的决心与爱国的情怀。抗战胜利后,众多的抗战歌曲更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例如《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八路军进行曲》等,每当抗战纪念日与特殊时期,这些歌曲总能够给人以激情与力量。目前我国民歌集中所收录的山西民歌中就有超过15%的民歌属于抗战题材,数量超过200首,在抗战期间大量的创作出民歌充分反映了军民抗战的决心。山西地区作为八路军的重要根据地,作为国共与日军的重要正面战场,在抗战期间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人民也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加剧,山西地区的军民抗战决心与抗战热情不断提升,使得民歌不断发展。通过民歌记录山西地区的军民生活与抗战过程的艰难以及人民坚定不移的抗战决心,通过民歌对民生疾苦与抗战艰辛进行形象的记录。

(一)对侵略者的控诉

抗战过程中,侵略者对我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这一过程中山西地区人民创造了众多的民歌对侵略者的暴行进行记录与批判,为今天留下历史研究的材料,通过山西地区特有的语言文化特色,反映出浓厚的地区色彩与纯朴的民风。

例如山西定襄的《白家山》中这样唱到:“六月里天气热呀,民夫没水喝呀,想喝些白凉水呀,还得给他说好话。灰武道真横行呀,带了些日本兵呀,到胡村杀我们的青年呀,你看多残忍。”通过侵略者征用民夫、虐待民夫、屠杀民夫、屠杀百姓等充分反映出侵略者的暴行,通过对于人民疾苦的描述,激发抗战期间军民的高涨斗志与热情,通过口语化的歌词与山西当地的语言特色相结合,使得抗战民歌更加深入人心,容易在民众之间传颂,激发军民对于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山西在抗战期间绝大部分遭受日军的侵犯,不同地区也产生了不同的民歌,例如其中最著名的平定民歌《大惨案》,通过记叙的方式将侵略者的暴行进行记录,充分揭露暴行,通过民歌的传颂激发抗战斗志。

(二)反映军民抗战

八路军与人民一起通过麻雀战、游击战等方式与日军开展激烈得到战斗,在抗战期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在许多的民歌中歌颂了军民不怕死不怕苦的斗争精神,反映了抗战的决心。在抗战中,一些战役中八路军虽然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仍旧痛击了侵略者,激发了抗日战争的斗志。例如百团大战是抗战初期,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左权将其编写成《百团大战》传诵至今。“八路军敢死队,杀敌千千万,包围了泉阳站,攻克了娘子关。道路挖成壕,炸坏铁路桥,这一场大战,打的呱呱叫。”通过铿锵有力的传唱,激发军民的抗战斗志,通过浅显易懂的歌词使得人民容易接受。通过百团大战中的战役地名,充分体现山西的文化特色与悠久历史,通过文化历史与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军民的战斗激情。

(三)反映军民生活

在抗日根据地中,八路军不仅帮助老百姓进行农耕,并且组织知识分子对青年进行教育,组建民兵队对村子的周围进行巡逻,保证军民安全;创建妇联,解放妇女,组织妇女进行后勤生产,在根据地中,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亲民,爱民,在进行民歌创作的过程中,将军民生活写入歌词,充分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良好风气。例如:《军民大生产》中“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齐动员呀么嗬咳,兵工队呀么嗬咳,互助组呀么嗬咳,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通过山西当地的地区性语言,充分反映了人民生产的高涨积极性,通过朗朗上口的地区语言,使得抗战民歌迅速在人民之间传唱,激发军民抗战斗志。

二、抗战民歌中众多的山西语言文化

山西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根据地,在抗战时期吸引了众多的文艺工作者前去避难与艺术创作,因此也促进了抗战过程中歌曲的发展。文艺工作者、山西地方文艺工作者、山西老百姓这三者是抗戰时期抗战歌曲创作的主要对象。地方文艺工作者与老百姓是最了解山西民生与残酷生存环境的人群,因此绝大部分的抗战歌曲素材也由他们提供,有文艺工作者进行深加工,在结合山西独特的方言,最终形成独特的抗战歌曲。

例如在很多抗战歌曲中利用结尾句押韵与方言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表达形式。左权作为当时八路军的参谋长,及参加军事行动,有进行根据地的建设,地区的走访与调查使得他能够体会农民疾苦与抗战艰辛,深入了解山西文化与语言艺术,他创作的《石雷歌》中这样唱道“一颗石头蛋,当中钻眼眼,木橛留小眼,爆发管在中间,又保险又简单,大家都来干,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他人和马,留下机关枪……”其中“石头蛋、钻眼眼、石雷”等都是山西的方言,歌曲中将山西独有的窑洞、圪梁等词语与建筑描绘其中,增加了生活气息,使得在传颂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记忆。

三、抗战民歌中的语言文化价值

(一)丰富人民生活,提高抗战积极性

在过去文艺生活并不丰富的抗战时期,人民饱受战乱的洗礼,生活中很难有能够丰富生活的文艺活动,而此时的抗战歌曲则能够充分提升人民精神生活,提升人民在疾苦生活中的生活乐趣,丰富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使用地区性的方言使得抗战歌曲能够更贴近群众,服务与群众。

(二)传承抗战精神,激发民族斗志

抗战歌曲对于山西老根据地来说,不仅能够促进人民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则是对于爱国精神与抗战精神的传承,使得军民齐心投入抗战过程中,在根据地的生活生产中不断进行思想强化,激发军民抗战激情。通过语言文化的魅力,不断进行传颂。

四、结语

抗战已经成为历史,但抗战民歌不会成为历史,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仍旧是目前我们所缺少的,通过对山西抗战民歌的语言特色分析,体会其中的文化特点与不屈不挠、爱国爱民的精神,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体会过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铭记革命先驱的浴血奋战,通过语言特色与文化特点重温历史,铭记历史。

参考文献

[1]尚玲晓,安志伟.山西抗战歌曲中的地方语言文化元素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1):194-197.

[2]佚名.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音乐元素[J]. 北方音乐,2018,38(24):38-39.

[3]王娜娜.歌曲《沂蒙山,我的娘亲》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J].民族音乐,2016(4):61-62.

猜你喜欢

斗志军民民歌
我心中的党
雷人画语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端午节
运动套装也时尚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