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在妊娠中期行引产疗效分析

2019-02-10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司酮戊酸雌二醇

王 歆

(广西省钦州市浦北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钦州 535300)

妊娠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妊娠早期(妊娠≤12周)、妊娠中期(妊娠在13-29周之间)及妊娠晚期(妊娠≥28周),常存在部分产妇在妊娠中期时因各种因素(胎儿发育异常等)需行引产以终止妊娠。目前,临床传统的引产方法多以口服米非司酮2d后加服米索前列醇片进行引产,但由于在妊娠中期时,子宫状态较为稳定,且子宫肌层的敏感性较低(对缩宫素),故在子宫进行收缩时,虽可见明显的宫体收缩,但子宫颈并未出现软化情况,导致子宫颈极难得到扩张,从而达不到十分理想的引产疗效。因此,还需寻找更为有效的引产方法,本文就此分析在妊娠中期行引产时实施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的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妊娠中期行引产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米非司酮)为2017年1月~12月入院,观察组(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院。其中,对照组初产妇34例,经产妇41例,年龄18~39岁,平均(26.5±2.3)岁;观察组初产妇33例,经产妇42例,年龄18~40岁,平均(26.7±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服药3 d。对照组在第1d与第2d时分别空腹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 mg;国药准字H20000649),50 mg/次,2次/d,在第3 d时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2 mg;国药准字H20000668),0.6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第1 d与第2 d时分别空腹加服戊酸雌二醇(北京协和药厂生产;0.5 mg;国药准字H20000031),1 mg/次,3次/d。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的引产效果。评定标准:完全流产:24 h内完全排除妊娠物、阴道仅有小量出血且24 h后复查彩超提示宫内并无任何残留物;不完全流产:24 h内未完全排除妊娠物、阴道存在持续出血情况(出血量>月经量),需行清宫术,或24 h后复查彩超提示宫内残留有妊娠物需行清宫术;流产失败:24 h内未排除妊娠物,复查彩超提示妊娠物仍处于宫内,需行清宫术。②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四肢麻木、寒颤、腹泻腹痛及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的引产效果

观察组的引产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引产效果比较[n(%)]

2.2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在妊娠中期行引产时,由于产妇在此时期的宫颈管尚未完全成熟,常存在宫缩不协调情况,导致宫缩乏力,从而极易造成引产失败。因此,还需给予妊娠中期产妇大量的雌激素,以有效促进转变子宫功能,从而激活脱膜使大量细胞因子得到释放,进而释放出众多前列腺素,最终达到促进子宫收缩目的。

目前,对于妊娠中期行引产的产妇,临床常采取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片的方法进行引产。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其血清浓度水平可在服药2 h后达到峰值,且可维持4~72 h,具有促进子宫收缩与软化宫颈作用。米索前列醇片是一种前列腺素E的衍生物,具有抑制分泌胃酸、保护胃黏膜、软化纤维组织、降解宫颈胶原及促进子宫收缩等作用,在产妇服用0.6 mg时可明显加强子宫张力,但其不可单独作用于流产(流产率仅为20%左右),故一般联合米非司酮进行引产,此二者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引产成功率,但仍达不到理想的引产效果。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引产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给予妊娠中期的产妇进行引产时,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后加服米索前列醇片具有更佳效果。这是由于戊酸雌二醇属于一种天然的雌激素(由植物提取),可被机体快速的完全吸收,其血清浓度水平可在服药后4~9 h达到峰值,对于排出及剥脱巩膜均十分有利,而雌激素又可有效提升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从而促进子宫内膜恢复,且还具有负反馈调节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及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从而不仅可增强子宫的敏感性(对缩宫素),还可促进收缩子宫平滑肌,以达到软化宫颈目的,进而提高了妊娠中期产妇的引产效果。本文研究亦发现:两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在提高引产效果的同时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中期需行引产的产妇而言,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具有更佳的引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司酮戊酸雌二醇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介导17β-雌二醇抗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性衰老
绝经后雌二醇治疗对女性认知能力有益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配伍口服米非司酮对疤痕子宫引产的临床效果
18~F-雌二醇的质量控制研究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