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9-02-10胡云霞张倩影郝利娟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产后

胡云霞,张倩影,郝利娟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盆底肌肉泛指封闭于骨盆底的肌肉群,与女性生殖功能及泌尿功能关系密切。产妇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会造成盆底肌群松弛,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容易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康复护理是目前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一线疗法,为探讨其疗效,选取我院顺产分娩的产妇114例开展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住院的顺产分娩产妇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均分的原则将其等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其中,康复组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29.70±4.60)岁,孕周36~41周;常规组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0.22±4.13)岁,孕周37~4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的基础护理措施,尤其是注重外阴清洁,保证患者充分休息,营养均衡。康复组则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①饮食护理:迅速补充产后营养,产后6h至肛管正常排气前均只摄入流食,待肛管排气正常后根据患者实际逐步恢复正常饮食。②康复锻炼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不同质量的阴道哑铃,以能够稳定夹住哑铃为准,坚持至力竭,1次/d,根据恢复情况逐步提高哑铃质量,可酌情增加次数。③生物电刺激护理:于产妇产后7周后开展电刺激护理,刺激时间15 min,根据产妇实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频率和脉宽,20次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①盆底Ⅰ、Ⅱ纤维肌力评级。②盆底肌电压。测量时间为护理前及护理60 d结束时。③盆底肌力改善标准。良好产妇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表现显著缓解,肌力评分达2级及以上视为有效;产妇临床症状恶化且无向好可能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盆底肌力指标

康复组护理后Ⅰ类纤维、Ⅱ类纤维肌力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盆底肌电压比较

康复组护理后肌电压明显高出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肌力比较(级)

表2 两组产妇肌电压比较(,µV)

表2 两组产妇肌电压比较(,µV)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康复组 57 7.01±1.47 14.95±3.41 16.143 <0.05常规组 57 6.39±1.25 8.64±1.7 7.959 <0.05 t -- 0.313 12.459 -- --P -- >0.05 <0.05 -- --

2.3 盆底肌力改善效果

组间比较康复组护理后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6.49%(55)明显高于常规组71.9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盆底肌肉组织对女性意义重大,关系到女性生殖、泌尿甚至是心理健康。产妇在妊娠及分娩时,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胎儿的压迫、肌源性损伤以及神经受损造成盆底支持薄弱。因此,恢复产妇盆底功能的关键在于恢复女性盆底肌力。

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长时间不给予产妇任何护理干预,容易出现远期并发症,对其生育及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近年来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已经普遍应用系统康复护理。本研究中,康复组护理后提升盆底肌电压,明显提高盆底肌力改善有效率。

综上所述,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的作用明显,产后盆底肌力和盆底肌电压明显升高,增加盆底功能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产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