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NA倍体分析技术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2019-02-10蔡浩昱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细胞学鳞状上皮

袁 静,蔡浩昱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宫颈癌是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1]。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具有可逆转性,若在宫颈病变的早期进行必要的筛查和及时治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

近十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到了早期的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降低[2]。但是,近几年来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并且筛查人数上升,若仅采用细胞学方法进行诊断,病理医生工作量大且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易导致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漏诊。据相关资料显示,非整倍体染色体已公认是肿瘤发生早期关键因素,而DNA倍体分析技术联合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测技术较好,能有效提高检出率。为此,我们选取来我院门诊的4506例患者(17岁~83岁)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宫颈筛查者45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41岁。检查原因: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性交后出血、下腹疼痛、绝经后出血、异常阴道出血及体检等。

1.2 方法

1.2.1 取材

妇产科医生通过扩阴器,将一次性宫颈取样刷探入宫颈口,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5圈,取出后将刷尖向下垂直方向浸泡在细胞收集瓶内,标记受检者姓名、年龄和时间,送至实验室制片[3]。

1.2.2 制片、染色

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制备2张液基细胞学刮片,分别采用巴氏和Feulgen染色法进行染色。试剂及染色方法由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3 诊断指标

细胞学诊断按2001年TBS报告系统进行诊断,分为:(1)正常或良性;(2)非典型鳞状上皮;(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原位癌;(5)鳞状上皮浸润癌。

细胞DNA定量分析:所有Feulgen染色片采用DNA全自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进行扫描处理,以DNA倍体>5C细胞或异倍体细胞峰或介于2C~4C的细胞数/被测细胞总数>10%作为倍体分析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在4506例检测标本中,DNA倍体诊断结果显示,共计487例患者检测为阳性,占10.8%;液基常规细胞学筛查共计274例患者诊断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阳性筛查率为6.1%。对比两组数据发现,DNA倍体筛查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液基细胞学检查,这对病理医生及时发现宫颈癌的早期病变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并且可以很好地降低漏诊率。

3 讨 论

近些年来,细胞学检查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使人群中宫颈浸润癌发病率下降了70%~90%[4]。目前,国内医院主要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代替传统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虽然技术上有一定革新,但也存在一些如染色不佳的问题影响病理医生准确诊断。DNA定量分析方法较液基细胞学方法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有其重要优势:DNA异倍体的出现提示染色体异常,是细胞癌变的特征指标;同时,DNA异倍体细胞越多肿瘤细胞恶性度越高;此外,DNA倍体检测系统可精确测定DNA含量的改变,可以作为辅助癌前病变发展趋向的一个有价值指标。

综上所述,将DNA倍体分析技术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应用到宫颈癌早期筛查中能有效提高诊断的筛查率降低漏诊率,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促进作用,值得大规模筛查应用。

猜你喜欢

细胞学鳞状上皮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36例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