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下肢多处静脉溃疡病人伤口护理中湿性愈合理论的应用

2019-02-10

关键词:湿性患处换药

刘 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1 病例简介

本研究以1例下肢多处静脉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女,58周岁,身高159.2cm,体质量57.12kg,是我院血管外科收治患者,于2017年9月21日自行来院寻求救治。经查看,患者双侧下肢均有明显肿胀表现,分别于左下肢中段、下段内侧以及右下肢下段内侧,呈现4处溃疡,面积分别为1.4×1.3cm、5.4×4.1cm、1.7×1.3cm和1.8×1.4cm;查体结果显示:患者双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明显肿胀,未有凹陷表现;有轻微疼痛;溃疡附近皮肤粗糙且轻微脱屑,色素沉着显著。给予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显示:左下肢髂外静脉下段有血栓形成,大隐静脉反流,左侧小腿交通静脉开放,血流方向反;右股总静脉反流,右大隐静脉曲张。

来院当日,征求患者意见,拟利用湿性愈合理论对患者实施护理,当日换药后,告知患者下次来院换药时间,并强调相关注意事项。至10月10日,对患者的髂血管进行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动脉无异常,于是给予使用弹力绷带实施加压治疗。自入院起,经过19日,共换药10次后,4处溃疡处均痊愈。

2 护 理

2.1 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下肢静脉溃疡的病因机制、症状表现、危害、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对治疗和护理有足够的重视,能够更为积极有效地配合护理。

2.2 心理护理

通过交流,了解到患者具有7年的静脉曲张病史,曾接受过1次静脉曲张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患者体质状况稍差,且平日饮食等不够科学,导致经常出现复发情况,且溃疡发生后多愈合较慢;患者以往发病,习惯前往住处附近的诊所换药治疗,但病情不断发展,至此次来院治疗,出现多处严重溃疡,患者疼痛严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而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并不十分富裕,长期治疗花费较大;因而,综合上述多种因素,患者存在严重焦虑。

针对这一现状,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分析病情状况,对患者的溃疡进行评估,向其列举以往相似病患的治愈病例,向患者介绍此次治疗方案,帮助计算治疗成本和远期效果,告知患者所使用的均为安全高效且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敷料,经济成本较低,不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通过上述手段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帮助树立康复信心,使其能够以更为积极的面貌配合护理。

2.3 疼痛护理

患者溃疡处及周围皮肤不同程度受损,患者有比较强烈且直观的疼痛体验,而疼痛也是患者感受疾病的最为直接且主观的标志,因此,疼痛护理是静脉溃疡患者临床护理的重点内容[4]。患者为女性,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而患者的溃疡处多且面积较大,在进行溃破处处理以及换药包扎时,均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因此,为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建议患者在最初的4次换药中使用少量镇痛药;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疼痛是人的主观感受,可以通过强化意志力减轻疼痛的影响,同时,还通过播放欢快音乐的手段,转移患者注意力,也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

2.4 溃破处治疗和护理

2.4.1 创造湿性环境

以往临床护理理论多主张保持患者伤口的干燥,但是使用干燥敷料,增加了更换敷料的频次,在多次换药中,不仅使患处的暴露时间延长,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处过度干燥,对患处的微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本例中,换药时使用湿性敷料,保持患处湿度在60%左右,患处干燥时间变慢,减少了换药的次数,在换药过程中,使用与患者体温接近的常温冲洗液,将患处温度控制在22℃左右,有效避免了冲洗操作导致的局部温度过低而延缓患者溃疡处愈合[5]。

2.4.2 溃疡愈合护理

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在每次换药前,均对患者的溃疡处进行仔细观察并给予科学评估,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患者经济状况,尽量选择美盐敷料和纳米银敷料。向患者强调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饮食指导,帮助促进伤口愈合,嘱咐患者注意控制相关动作幅度,防止牵拉患处。

3 讨 论

3.1 不同治疗阶段的敷料选择和换药方案[5]

第一阶段:患者初来院时,患处溃疡面大,创面暗红且肉芽组织肿胀严重,有2个患处出现皮岛组织,伤口有较多浆液渗出,伤口边界不齐,周围色素沉着严重,伴随脱屑,温度较周围健康皮肤高。使用高渗美盐敷料,连续4日用药后,患者患处水肿明显消退,患处及周围皮肤温度有所下降;

第二阶段:使用4次高渗敷料后,创面颜色以及肉芽肿胀度有所改善,因此,将治疗护理目标转向消炎抑菌,给予患者纳米银敷料进行感染控制,抑制菌群数量,换药频率改为2天1次。

第三阶段:连续3次使用银敷料后,患处面积明显缩小,边缘开始结痂,肉芽组织颜色变淡,有新的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生长,髂血管增强CT检查结果明显好转,改用泡沫敷料,换药频率改为3天1次,连续用药3次后,患处愈合良好。

3.2 护理要点

注意溃破处周围皮肤护理:避免溃疡面扩大,防止新的溃疡产生,是治疗护理重点。患者溃疡周围皮肤干燥脆弱,因此,注意控制患者患处及敷料的湿度;

控制压力治疗时机:下肢静脉溃疡中,压力治疗是金标准,因此,在进行压力治疗前,经CT检查确认无动脉异常后开始治疗。

注意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患者认知度是配合护理的关键,心理状况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给予全面知识宣教和针对性心理疏导[6]。

4 小 结

下肢静脉溃疡具有难治性,高复发性,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湿性愈合理论是新的伤口护理理论,保持溃疡处的湿性环境,使用新型敷料,减少了换药次数,避免了患处的长时间暴露和过度干燥,还显著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理想、科学的护理理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湿性患处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治斑秃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新型湿性敷料在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