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 在高龄初产妇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10刘俊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初产妇高龄标准化

谭 晶,刘俊兰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重庆 400021)

本次研究我院自2018年7月起在高龄初产妇护理中实施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选10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开展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前(2018年1月~6月)选取50例纳入对比组,年龄段在35~42岁之间,均值为(37.9±3.8)岁,孕周均值为(39.7±1.6)周;将开展后(2018年7月~12月)选取的50例纳入研究组,年龄段在35~41岁之间,均值为(36.8±3.7)岁,孕周均值为(39.5±1.4)周,入选产妇的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即常规入院指导、健康教育、产程陪护及分娩后常规护理。研究组为入选的高龄初产妇实施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干预,即按照教育者、协作者及倡导者3个角色的内涵为患者设计标准化护理递进护理模式,并根据上述3种的角色递进护理模式完成角色履职。①教育者角色:产妇入院2小时内进行第一次教育,教育的内容含高龄产妇具有的特殊生理特点、分娩知识、诱发风险的因素及规避措施、分娩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及产后康复的有效手段等,每次教育的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完成第一次教育后,护理人员需根据产妇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在产妇入院第2天进行一对一的再教育[1]。②倡导者角色:重点提示5个科学分娩及育婴行为,即引导产妇观看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方面的相关视频,使产妇对分娩方式有全面正确的认知,倡导产妇在符合自然分娩条件下极可能选择并坚持自然分娩。③协作者角色:征求产妇的个性化护理要求与意见,对其施以个性化护理;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给予专业化护理支持,使产妇感受到专业化协作支持,协助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2]。

1.3 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满意度),产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应用我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信度:0.836,效度:0.852)进行,共计评价4个维度,即护理态度、协作关系、护理引导及护理流程,分值在0至10分之间,得分与满意度为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均接受SPSS 23.0统计学软件统计与分析,以示计量材料,以±揭示个体间变异程度,将t作为数据检验;使用率(%)表示研究数据中的计数资料,并使用x2进行检验。当P<0.05,则可知数据间差异性。

2 结 果

研究组在护理各维度满意度取得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0.05),详见表1。

表1 2组产妇护理各维度满意度对比(,分)

组别 n 护理态度 协作关系 护理引导 护理流程研究组 50 9.26±0.68 9.46±0.68 9.23±0.69 9.37±0.64对比组 50 7.68±1.02 7.15±0.21 7.85±1.05 7.86±1.02 t 7.468 7.920 7.624 8.164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护士应有意识地作为护理工作的教育者、协作者及倡导者,履行各种相应职责,以提升高龄初产妇对分娩过程的认识度,最终达到促进分娩效能及健康行为依从性的提升,获取良好的分娩结局及母婴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取得的结果指出,对比组产妇无论在护理态度、协作关系、护理引导还是护理流程中取得 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实施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干预的研究组,表明该模式在高龄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将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应用在高龄初产妇的护理中,可有效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初产妇高龄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