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生体育学习观的现状及转变策略

2019-02-07常化洁

职业·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中职生

常化洁

摘 要:体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目前中职体育课教学出现了教师教学倦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毫无职业特性、对专业发展的服务不够、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体育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同时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学生体育学习观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职生 体育课程 体育学习观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对体育课程和体育存在模糊的认识,学生耐力差、体能差、体质差,缺乏意志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岗位。因此,如何提高中职生体育学习兴趣和信心,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强体质、让学生全面发展,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体育教学现状

大多数中职学生体育学习观不端正,对体育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基本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差,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主动性,接受体育知识技能欠缺,体育学习习惯差,对于自己运动能力失去信心,主要表现如下。

1.学生体育学习观念淡薄

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初中地位重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和进一步学习的保障,是下一步就业乃至创业的重要保障。体育学科不仅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而且重要的是能增强人的意志力、抗挫折的能力,以及促进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但中职生认识不到位,體育学习观念淡薄,忽视或者放弃体育的学习,对体育认识存在误区。

2.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的学生在初中就厌学,来职业学校就是混张中专文凭,学与不学都能毕业,每天在学校混日子,上课不学习,拒绝接受新知识,将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玩,讨厌、害怕学体育技能,对体育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体育课上不认真听、不认真练习,不注重技能的学习领会和掌握。

3.体育课课堂纪律差,教师课难教

有的学生认为到职业学校就读就是学技能,认为体育对自身作用不大,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因此,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说话、打闹、玩手机,根本不去听课,不去练习或者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练习一下,对体育教师教学有排斥感,一上课就想自由活动,教师讲课的积极性难以提高,经常抱怨学生,急躁情绪明显,授课效果非常差。

4.学生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许多学生在初中就有较强的惰性和依赖性,不喜欢运动,大部分学生业余时间都是“手机控”“低头族”,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进取精神,更谈不上具有抗挫折能力。以冬季越野赛为例,运动员都是从班级中选取的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平时也进行了适度训练,但比赛中仍有很多同学连终点都坚持不到,更不用说取得优异成绩了。运动成绩、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与十年前学生相比有天壤之别。

二、如何做好中职生体育学习观转变工作

1.从学生自身入手

对于中职生体育学习观转变,应从最薄弱环节入手,找准突破口,从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情感沟通、学法指导等几个方面下工夫,循序渐进,培养学习意志,让学生找到学习体育的乐趣。

(1)熟悉、扩充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由已知向未知直接过渡,夯实体育认知结构的建构基础。对于刚入学的中职生来讲,这一点更为重要。

(2)学生要在体验中建构认知结构。教材和课堂上的知识,只有和学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才富有意义,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主动性。

(3)在“犯错”过程中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对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讲,学习初期,认知结构不稳定,需要以后的锻炼加以巩固和稳定。在此以前,学生可以有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和想法,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分析,举例让学生自我反省,发展、完善学生认知能力。

(4)巩固和优化学生认知结构。随着学习过程的逐步深入和体育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对章节的前后内容进行串联使学生认知结构加以巩固和优化。

2.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许多中职生为祖国、为社会服务做贡献的远大目标早已深深烙在心里,这也是其来职业学校就读的最原始的动力,也是体育学习的原动力;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中短期目的更要明确,更为重要。只有明确体育学习目的,才能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自觉性。

为了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的,教师可以引用生活和专业实例进行剖析,让学生欣赏和领悟体育的魅力,明确体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对于中短期学习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一节课、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目的都要明确,并且要时刻对学生加以提醒,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动力。

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体育学习动机具有激活启发功能、指向选择功能、反馈强化功能,是掌握体育知识、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及提高体育素养的重要因素。体育学习观不明确的学生学习动机往往存在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意志及自我意识方面欠缺,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关键。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

中职生体育学习观的转变和学生的情绪、情感及意志品质有着重要关系。学生有情绪、情感是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反过来情绪、情感又严重影响和阻碍学生的学习,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

(1)克服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许多中职生对体育的情感体验是:对体育的恐惧感,即对体育学习的一种焦虑情绪。这种心态,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正确对待体育课堂。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正确对待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加强情感的沟通,不讲过激的、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帮助学生克服对体育学习的焦虑心理,以平常心态对待体育学科。

(2)减轻体育考试等因素对学生的压力。因为一次或两次体育测试不及格就对体育产生敌对情绪,回避学习体育,对体育产生对抗或抑郁心理,这种心理长此以往会造成学习的进一步倒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进一步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应通过有效途径设法减轻和消除体育考试失败对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3)增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勇气。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中外体育明星成功的范例,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发挥体育成绩优秀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昂扬的斗志面对体育这一学科的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就能取得成功。

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学要紧贴学生专业实际

(1)中职学校的生源和普通高中相比,差异性较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能照搬普通高中,不同的专业侧重点都应该不一样,相近專业要求也不尽相同,否则,会脱离中职生实际。例如:数控专业的学生,专业的特点对身体素质要求是工作长期站立需要良好的下肢力量。在体育教学中,就要多安排有利于发展下肢力量的体育项目,比如蛙跳、深蹲、短跑等等。再如:电工专业和钳工专业,专业特点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手指手腕的灵活度。在体育教学中,就要多安排有利于发展手指灵活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乒乓球、排球等等。

(2)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情感相连。学生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这一点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师生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观的转变及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平时要注重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对教师充分信任,并愿意主动和教师交流,主动寻求帮助,适度对学生包容,建立起和谐、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信赖”,信赖能创造教育教学的奇迹。信赖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同学更应该信赖,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练习方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能力。

(3)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摸底调查工作。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状况掌握全面,“诊断”体质上的差异,了解学生运动能力,并据此确定学习的起点。特别是在体育教学的开始阶段,要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通过复习初中基础体育技能,同时做好与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找准学科特性与主体特性结合点”,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欲望。

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只是对中职生体育学习观的现状及成因和转化做一定的研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欠缺,如中职生体育学习观的差异及其心理特征、不同专业学生体育学习观转变研究等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进一步努力,做更深、更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海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2]仲兆忠.论中职生的体育课堂学习观[J].职业, 2009(02).

[3]林正兰.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观的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

[4]何运祥,蔡克泉.就业导向下的中职体育教学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

(作者单位:菏泽市信息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中职生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