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2019-01-31查贵庭胡以涛罗国富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12期
关键词:闲置图书经济

查贵庭,胡以涛,罗国富,张 勇(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基于“移动互联网+分享”应用的不断涌现,大大促进了互联网分享经济的发展(见图1)。2016年3月,互联网分享经济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同年7月,“发展分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也被写入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1]

1 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及其误区

1.1 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

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依托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搭建基于移动应用且具供需双向选择机制的分享平台,从而将线下闲置的物品、服务与个体需求关联起来,为闲置物品、服务的供需提供可能的自由匹配,以实现闲置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推动分散、海量的闲置资源在时空上的优化配置。[1]

图1 移动互联网加速分享经济发展[2]

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具有分享资源的闲置性,运作方式的平台化以及供需双方的“分享”与“共益”等三大特点,因此,闲置性、平台性和共益性构成了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的三大特征。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首先,实现闲置资源的共益化;其次,以“平台+个人”替代“公司+员工”模式,摆脱现有市场制度与条件的制约;第三,根据个人需求灵活调配资源的市场供求,目标是创造无需拥有即可享有使用权的新生产或生活模式。[3]

1.2 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的误区

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报道,“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将攀升到20%左右”。[1]大国市场优势、网民红利、转型机遇的三重利好叠加,大大加快了中国互联网分享经济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从本土到全球的进程。

在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误将“租赁经济”当作“分享经济”的错误,如,共享单车。当前流行的共享单车是通过添置产品与平台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交通出行方式,破解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将城市交通的开环模式打造成“骑-乘-骑”的闭环模式。它具有新购性、组织性、盈利性,不符合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的闲置性、共益性内涵,不属于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的范畴。首先,共享单车在本质上并不是闲置物品或闲置资源,而是经营主体以解决消费者短途出行问题为切入点,有意识地通过专门投资购买的单车;其次,共享单车提供的“分享产品”和“分享平台”都具有专用性,是经营者获利手段;第三,这些分享过程,都是经营者通过收取押金和使用租金来获得收益的过程。[3-4]可见,通过新增投资而添置产品与平台的所谓“共享”“分享”,实质上是“租赁”。

2 “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模式的研究现状

2.1 图书分享模式及发展溯源

图书分享俗称图书漂流,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起初是由读书人将自己闲置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园、咖啡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人阅读;拾取人读完后,再以相同的方式投漂,继续提供给下一位拾取人,设想能一直传递下去。[5]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阅读期限,这样理想状态的图书漂流分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6]

2.2 图书漂流分享方式的误区

当前,随着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图书漂流分享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热点之一,但由于对分享经济理解的偏差,有些图书漂流分享活动也走入了误区。

一方面,一些图书馆将图书漂流分享作为文献服务的内容,误解了图书漂流分享的资源闲置性、个体性。为了推广阅读、鼓励阅读,一些图书馆专门申请专款购置图书用于图书漂流活动,虽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但是这种做法既不是图书漂流,更不是读书人个体的图书分享,常常导致“好书越漂越少、大众还难领情”的局面,难以形成常态化活动。另一方面,部分书店将互联网图书漂流当作新的盈利模式,误解了图书漂流分享的共益性、传递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图书漂流分享活动开始被部分书店搬上了互联网,并成为其盈利的一种方式。如,2010年,分享图书网站“摆摆书架”和社会化图书馆“青番茄”横空出世,一时引发互联网分享图书的热潮,但“摆摆书架”运营两年后就杳无踪迹,而“青番茄”也在2013年开始尝试营销转型。[7]2017年7月,合肥出现了一家“共享书店”,读者需注册并交纳一定的押金,就可到书店扫码借书,借期在10天内免费,超期将被收取滞纳金,从而实现书店可通过押金和滞纳金获得收益。[4]

2.3 “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研究

根据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闲置性、公益性、平台化”的特征,图书漂流活动一旦能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分享平台运行,就是一种最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分享经济的兴起,国内也出现了尝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漂流的研究与探索,甚至也出现了通过借助QQ、微信等工具来辅助图书漂流的案例。2016年,李璐璐在通过广泛的用户调查与数据分析后,提出了构建一个“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图书漂流系统”的设想,[8]但未见有相关应用的报道;同年,杨彦撰文提出了“O2O图书漂流”的设想,设想通过开发一个图书漂流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实现线上发布漂书、求漂公告,线下投书、取书、还书的图书漂流目标,[9]但该研究也未见有开发的平台和应用的实践。

移动互联网具有门槛低、泛在化、自组织、过程透明等优势,从当前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和相关机构已经认识到“互联网+图书漂流”的价值与意义,虽未见相关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和案例,但也为本文“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基础。图书漂流一旦搭上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的“快车”,将能克服传统图书漂流存在的缺陷,能够重构和优化图书漂流的流程,促进闲置图书的共知、共享。

本文就是在借鉴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和现有图书漂流的研究基础上,经充分调研后,研究并探索开发了一套“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在实践中创新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图书漂流”的模式。

3 “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构建

本文研究的“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就是构建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漂流分享平台,解决传统图书漂流身份不明、参与不便、奖惩困难、范围受限、信息失衡、可持续困难等问题,可实现使用无门槛、范围无限制、漂书泛在化、过程可追溯、信息全透明、权益可保障、奖惩有依据的闲置图书资源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分享目标。该平台的图书资源闲置性、供需双方共益性和运行平台化等特征,正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

用户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将自有的闲置图书分享给其他人,以实现图书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将个人分散的、闲置的海量图书资源进行时空上的优化与重组,让闲置图书资源得到共知、共享,促进图书漂流分享可持续发展。

3.1 平台逻辑架构

“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分为移动端与管理端两部分:移动端主要面向大众,以App形式存在,也是移动应用的主体和核心;管理端则是面向规则的管理者,以Web形式存在。“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逻辑架构见图2。

图2 “移动互关网+图书分享”平台逻辑架构

(1)App应用端是面向公众,参与者通过下载安装App,可实现身份认证、放漂图书、搜索漂书、漂书预约、漂书溯源、爱书召回、用户互评、线下借还约定、用户互动等功能,并能够通过线下二维码扫描来实现纸质图书的转漂。

(2)Web管理端主要有用户、图书、诚信和规则等管理功能,并具有图书分享过程监管功能,能规范图书漂流行为、保障参与者合法权益,满足阅读行为有序、图书分享内容与过程可控、信息可追溯等需要。

3.2 关键环节处理

(1)用户身份认证。用户身份认证分为基本和深度认证两个层次,其中,基本认证是参与者通过手机短信或微信来认证,满足参与者加入无门槛的基本使用需求;而深度认证则是用户在基本认证的基础上,需提供更多、更深层次的真实身份信息,待系统确认后,用户可获得更高应用权限的途径。系统的身份认证模块还可对接图书馆、社区或单位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以满足基于第三方的深度认证需要。

(2)漂书上架。漂书上架是漂书资源的来源环节,为提高漂书上架的效率与信息准确率,漂书上架的信息录入主要采用自动方式,录入者利用手机扫描漂书后的ISBN二维码,平台将从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搜索并下载书目信息,录入者仅需核对与确认操作,就可完成漂书入库上架,上架后的图书即刻就能通过平台进行搜索或浏览。对于那些未列入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的图书,平台还提供了手动输入图书书目信息完成图书上架的途径。

(3)求漂及获漂。求漂及获漂就是用户通过查询或浏览热点、回漂、信誉排序等来获取漂书信息,进而开展漂书预约、线下取书和阅读的过程。在查询到目标图书后点击预约,系统将自动向放漂人或持书人发出求漂预约请求,放漂人或持书人在收到请求后,可根据求漂者的信誉或其他信息确认或拒绝预约;确认后的预约,将由双方联系线下转漂;线下转漂将由求漂人启动借书/还书扫描功能,扫描书后二维码就完成了转漂/归还手续。漂书阅完或超期,漂书将会转为可预约状态,为下一个求漂人提供预约机会。图书召回功能则是专门为保障图书所有者的权益而设置的,某书召回功能一旦启动,该图书将会自动下架,持书人也会收到归还图书的系统通知。

(4)规则管理。图书漂流分享规则是确保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的主要规则有认证规则、积分规则、处罚规则、权限管理、漂书时限、召回规则、黑名单规则等方面,相关规则主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与调整。

3.3 “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App使用

通过开发与测试,“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App安卓版已于2018年初发布。App使用界面分首页面与个人中心界面,首页面主要分布有扫码借书、漂书搜索、个人中心等快捷通道。点击扫描借书就可打开手机扫描器办理漂书转借手续,点击漂书搜索、个人中心按钮也能进入对应的页面。漂书上架主要有“添加图书”和“我的图书”界面,“添加图书”就是通过扫描书后ISBN二维码或手动添加书目信息,完成漂书上架;“我的图书”界面则提供查看自己上架图书及状态的途径。此外,“漂书搜索”和“在漂列表”界面,点击搜索栏首先将直接显示当前的可预约图书、推荐图书列表,如果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则将查询并显示结果,一旦看到中意图书仅点击对应预约,就完成了求漂预约的手续。

3.4 “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的主要优势

与传统图书漂流相比,“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具有很多突出优势:①加入无门槛、使用泛在化,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和网络条件,认可漂书规则、手机认证,就可以参与、使用;②覆盖范围大、受众面更宽,相比较传统图书漂流设定的物理漂流书架,“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的虚拟书架覆盖无物理空间制约,受众面可扩展到整个互联网;③身份认证、诚信可靠,使用图书漂流APP须强制进行手机基本认证,也可以对接其他的认证系统进行深度认证,能确保参与者的身份真实可信,有利于构建阅读诚信体系;④信息对称、透明共知,平台中的放漂人、求漂人和漂书、求漂等信息,对参与者都是可查、可见的,漂流、阅读等过程信息也完全公开透明,信息对称可以打消参与者的顾虑,提高公众参与度;⑤信息可追溯、过程可监控,平台能记录漂书生命周期中的图书所有者、图书阅读人、图书漂流过程等信息,可以为漂书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监控与追溯;⑥漂书可召回、权益能保障,漂书的所有者可以随时终止并召回正在漂流的图书,保护放漂人的基本权益,有利于提高放漂人的参与积极性,丰富漂书资源;⑦积分规则、奖惩分明,“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引入电子商务的积分与评价手段,对放漂、守信、纠错、评书等进行积分奖励,对超期、违约等行为进行积分惩罚,还对严重违规者采取黑名单处罚措施等。

“移动互联网+图书分享”平台是一种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参与者借助平台,可将自己闲置的图书分享给别人,也可以通过平台分享到别人的图书。平台具有泛在使用、信息对称、过程可控、评价积分、信息透明等优势,可推动漂书的优胜劣汰、资源优化,平台逐步构建的阅读诚信体系,对创建真实诚信的阅读机制、推进阅读推广、促进全民阅读与知识分享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闲置图书经济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不做闲置主妇
图书推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班里有个图书角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