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中生物遗传题如何解题

2019-01-30李红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显性定律隐性

◆李红梅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

一、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策略

1.根据题意判断遗传所属类型。对于遗传题来说,首先是分为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我们需要首先进行辨明,才可以做进一步的解答。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例如,题中指出基因位于叶绿体、线粒体等上就说明属于细胞质遗传;如若未指出位置,题干提到两个相对性状相交,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总是出现母本性状,则为细胞质遗传,否则为细胞核遗传。

2.所求性状所属的染色体的辨明。对于细胞核遗传来说,属于较常被考核的内容,而基因所处位置更是决定问题答案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通过题意、双亲进行正反交实验进行控制性状基因位置的分析。或是在显隐性已经确定的相对性状时,根据父方和后代的性状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

3.对于每对相对性状进行显隐分离。对于遗传题的分析来说,性状的表现是直接决定到问题正误的部分。而在问题的解答中,显隐性性状往往不止一对,因而我们需要针对各对相对性状进行显隐性的区分,,结合性状分离以及遗传规律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结果。在高中生物的遗传题的解答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提炼,进而通过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分析,基于所学的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其他的遗传定律,结合所给的题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有效的遗传题的解答。

二、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

1.自由组合遗传相关问题的解决技巧。

(1)分离定律方式。学生在使用分离定律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针对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合理分解。在分离定律的支持下,使用正推的方式分析问题,熟悉遗传图解情况。或是先针对显性与隐性关系进行判断,然后结合表现类型推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结果带入到问题中。在正推解决问题期间,学生还需进行合理的研究与探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2)合理使用基因式进行解题。此类方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只能针对已知亲本与子代类型问题进行处理,必须保证了解显性与隐性关系,在明确各方面解题内容之后,更好地进行亲本与子代基因式的处理,并推算基因的类型,以便于解决问题。在此期间,教师需为学生提出典型的问题:“番茄紫茎对于绿茎,缺刻叶对马铃薯叶,都属于显性状态,那么,亲本紫缺番茄,绿切番茄杂交,在此期间,子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三紫缺,一紫马,三绿缺,一绿马,在这四种番茄中,亲本基因类型是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子代的表现类型进行分析,并计算组合数。在合理推算的过程中,形成逆推的计算模式,并根据当前的问题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在科学研究的情况下,全面提升解题效率。

2.遗传病系谱图方面问题的解决技巧。对于遗传病系谱图问题而言,是高考生物项目的必考试题,也是遗传规律题中的解答类型问题。因此,高中学生需加强重视,在合理学习的过程中,重点针对遗传病的系谱图进行分析,保证在解题的过程中,先针对显性与隐性特点进行了解,并更好地进行记忆。在此期间,学生需明确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实际特点,明确具体的遗传病状况,更好地进行分析与理解。为了更好的解题,学生还需使用假设的方式,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结果就与内容相符,如果不成立,就证明解题错误。

3.伴性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对于伴性遗传而言,又被称为性连锁遗传,是在遗传过程中,子代部分形状,受到性染色体基因的控制,呈现一种遗传方式,通常情况下发生规律为:其一,在同配性别染色体传递纯盒体显性基因的时候,雌雄体之间就会呈现显性的形状。其二,在同配性别染色体传递期间,呈现纯盒体隐性基因,那么磁体会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症状。其三,如果伴性隐性遗传病有所发生,那么,雄性与磁性患者相比,雄性患者的数量很多,且女儿会携带病毒,在此期间,多为近亲结婚后果。对于伴性显性的遗传病而言,雌性的患者很多,会将疾病传染给儿子。其四,对于伴性遗传而言,还具备一定的家族同源特点,基因会呈现父子的遗传关系。因此,在解答此类题型问题的时候,需要针对因子的分离定律进行合理分析,学生应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并在不同题型之下进行不同思考,确保挖掘其中的关系内容,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具体的解题技巧,并形成正确观念,可以使用正推与逆推的方式解决问题,总结解题规律与经验,并全面提升解题的正确性,满足当前的实际教学要求。

猜你喜欢

显性定律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