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三环六步教学法研究

2019-01-30李树国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品析记叙文学案

◆李树国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一中)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形成“语言形式——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的二环节教学范式,跨过“象”直奔称为中心思想的“道”,使教学成为“寻道”教学,忽视了中介层次的实体联结作用及本体教学作用。长期以来,不少老师在记叙文教学过程中总是忽视构成记叙文要素的形象而把镜头对准语言和思想,让学生从对语言的理解中得出一个干巴巴的结论,甚至对一些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形象感受和情感熏陶的文本也要千方百计的归纳个中心思想来。陷入一个由语言形式直奔中心思想的简单两环节教学惯性当中,学习过程缺乏探究和感悟,不能自主生成,品读能力不强。教师对于记叙文教学往往以讲读为主,不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自主生成,缺乏方法指导,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记叙文阅读教学法。学生对记叙文自主阅读不够深入,品析流于形式,不善于归纳总结阅读方法,也没有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析能力自然不是很强。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和大量的教研活动及课堂教学中不断应用,对记叙文品析过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增加了定“象”环节,形成由“文”到“象”,由“象”到“道”,再由“道”到“文”的三个环节教学法。而传统的品析过程是一个二环节教学:即由语言形式到主题思想,再由主题思想到语言形式。该教学法由整体把握开始,经过各个局部的展开再向整体升华,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递进展开,螺旋上升。

三个环节分别是初读文本定“象”、品读文本悟“心”,赏读文本解“局”。把学习主体、学习内容、教学方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课堂三环节教学。

六个步骤进行导学品析:一是看标题、辨类型;二是抓要素、概内容;三是找线索、理层次;四是挖中心、悟主题;五是理顺序、解布局;六是品语言、析写法。

一、二步骤为第一环节,以自主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运用情境感知法;三、四步骤为第二环节,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运用体验品读法和合作探究法;五、六步骤为第三环节,注重交流展示和学生自主生成,运用庖丁解牛法、交流展示法和对比阅读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新的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法即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三环六步”教学法,提高了教育和教学质量。记叙文阅读“三环六步”教学法有效提升策略:

一是课前准备——编写下发导学案。

根据初中记叙文文体特点分为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四类。确定品析重点,以读为基础分步分项自主合作探究品读文本。

二是课堂实践环节及方法。

环节一:初读文本定“象”

第一步:看标题,辨类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根据文本特点进行默读或朗读,分角色读等,学生自主独立读解标题,判定文本类型,教师进行指导。

运用情境感知法——默读+朗读,徜徉其中,感知具“象”。

第二步:抓要素,概内容。依据学案,在文本中勾画、查找记叙要素,明确人称、详略。概括文本主要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感知文本的具体的“象”,了解“象”的特征。

环节二:品读文本悟“心”

第三步:找线索,理层次。再读文本,通过浏览、速读理清行文思路,明确线索,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第三步在第一环节基础上为第四步做铺垫。

第四步:挖中心,悟主题。品读开头、结尾段,品读描写、抒情、议论语句语段,运用精读、重点读,自主品读、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探究品味文本主题思想。

运用品读体验法、合作探究法——激活思维,共入文本佳境。小组合作探究,明确意图,品悟人间真善美。

环节三:赏读文本解“局”

第五步:理顺序,解布局。充分运用学案,学生分组研讨并展示学案设计问题,组间互评,教师指导。

运用庖丁解牛法。针对不同文本理清记叙顺序,结构内容上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悬念等写作方法,开头、主体、结尾如何布局安排。

第六步:赏语言,析写法。细读、美读文本中优美感人的语句语段,并说出喜欢欣赏的理由,组间评价。自由交流小结: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样写。

进行课堂类文对比阅读训练——比较文本阅读,提高品析能力。检查反馈评价。

其中,第五步、第六步品析内容可以根据挖中心探主题的需要,个别调整到第二环节当中研讨、明确、完成。

由学情和教情分析到教学法形成和实践,由课前导学案设计到六个步骤、三个环节教学的教学法的综合运用,经过大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学习记叙文的兴趣明显提高,品析能力普遍提升,记叙文的解题能力增强,成绩明显进步。此教学法不仅是教学记叙文阅读的常规教学法,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学法。

猜你喜欢

品析记叙文学案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写好记叙文
乡愁导学案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