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 年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19-01-30史骏超樊文朝崔晓通讯作者吴毅

智慧健康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八段锦太极功能障碍

史骏超,樊文朝,崔晓(通讯作者,吴毅

(1.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 康复科,上海 200051;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康复科,上海 200040)

0 引言

2014 年深圳召开的全国脑卒中工作会议数据显示,全国脑卒中发病率年增长率为13.19%,高危人群的发病率为14.01%,全国40 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167 万人患过脑卒中。其致残率高达70-80%,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脑卒中患者在后期的恢复过程中,约有34%的患者1 年中至少摔倒1次,平衡能力下降是主要的因素之一[1]。目前对于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手段主要有康复手法训练、康复仪器训练、中医药及导引功法等。其中,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在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10 年中医药在治疗平衡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发现其存在着自身优势以及具有一定的不足,具体综述如下。

1 检索方法及结果

本文通过搜索近10年(2009-2018.8)知网(CNKI)上“篇名”关键词为“平衡功能”或“平衡障碍”的文献(因相关文献较少,特扩大搜索范围)。因近几年针刺疗法在平衡功能障碍方面综述较多,而中医药其他疗法的相关综述未搜索到相关文献,因此,本文仅选取除针灸疗法外的中医药疗法,最终筛选出有关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文献13 篇。

2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疗法

2.1 功法及导引

(1)八段锦疗法。田华[2]将60 例病患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组在常规康复以及对病患及家属健康教育(每周1 次)基础上,运用八段锦治疗脑卒中患者,前期准备2 周,每日上下午各学习1 次,每次30-40 min,同时每周2 次集中练习,期间由专业教练指导及辅导动作。之后进行12 周的实施,每周带练2 次,其余自行练习,每日30-40 min,每次练习前做准备及放松动作。结果显示Fugl-Meyer 下肢平衡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Bal ance of Lower-l imb,FMB-L)及Ber g 平衡量表(Berg Bal ance Scal e,BBS)评定较传统康复训练有明显优势。张铭等[3]将224 例病患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加用八段锦治疗,常规康复每日1 次,每次30 min,每周7 次,八段锦每日早晚各1 次,每次20 min,治疗6 周后患者BBS 评分显著由于常规康复。张瑶等[4]62 例病患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将坐位平衡、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和行走训练作为常规训练,每日1 次,每次40 min,5 次为1 疗程,疗程间隔1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八段锦治疗,每日1 次,每次20 min,疗程同对照组。8 个疗程后,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l imb,FMA-L)及BBS 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八段锦包括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和背后七颠百病消八式[5],在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研究中,八段锦疗法均采用此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

(2)巢氏导引疗法。郑德采等[6]将40 例病患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Bobat h 为主的常规康复技术,2 次/日,40 min/次,6 日/周,训练2 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巢元方导引法从端正站立、仰卧位、仰卧和俯卧、长坐、坐和立位6种体位下进行巢氏导引锻炼,每次20 min,每日2 次,每周6 次,锻炼2 周。结果有效率为90%,优于常规康复70%。认为导引功法可舒筋活络,提高大脑对肌肉的调节支配能力,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助于正确运动模式的建立。

(3)太极拳及太极桩功疗法。杨知博等[7]将对照组50 例设置为进行坐位、转移、跪位、站位、步行等平衡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50 例采用太极平衡法,第一步进行太极平衡想象疗法,配合呼吸想象第二步内容,第二步进行太极平衡三式——太极平衡搂膝拗步、太极平衡云手和太极平衡倒卷肱训练。两组患者每日次,每次45 min,6 次/周,1 月后2 组患者BBS、BI 评定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李海勇等[8]以Bobat h技术、Br unnst rom 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MOTOmed 平衡训练器平衡训练作为常规康复对照组(20 例)。试验组20 例增加床上、床到地、地上三个步骤的太极拳功法,40 min/次,1 次/日,期间根据患者Br unnst r om 分期及病人情况,3 个步骤灵活调整,每日总时间、次数不变,以及Pr okin 平衡仪反馈训练,30 min/次,1 次/日。治疗6 周后2组患者FMB、BBS 及本体感觉指数差异平均值(A.T.E)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A.T.E 优势更加明显。付常喜等以常规康复为对照组30 例治疗方案,40 min/次,1 次/日,4 周为1 疗程。观察组30 例则行25 min 常规康复,之后进行15min简化24 式太极拳训练。

2.2 汤药疗法

叶剑飞将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40 例康复训练每天1 次,观察组40 例加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早、晚分服,每天1 剂。方药为黄芪30 g,党参20 g,桂枝、茯苓各15 g,水蛭、地龙、赤芍、白芍、当归、远志、葛根和益智仁各10 g,甘草6 g。疲乏无力明显黄芪用60 g,党参30 g,燥扰不宁、语言错乱加红花、牡蛎、龙骨各20 g,夜寐不安加远志、夜交藤各20 g。4 周后患者患腿负重时间、BBS 评分、闭眼下重心移动总轨迹均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的对照组。

可见,中药汤剂在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中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均进行中医辩证或辨病化裁治疗。但研究中主要针对气虚血瘀证、瘀血阻络证以及中风病的研究,而其他证型的研究未见,且方药是否有同一性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平衡是人体根据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多感觉输入,在重心适度移动范围内的各种姿势位(静态或动态)下负重,调整和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人体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类。人体平衡的控制是运动技巧之一,也是一个综合的神经肌肉运动过程。人体平衡的维持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正常的肌张力,能支撑自己并能抗重力运动,但却不会阻碍运动;正常的感觉输入,特别是躯体、前庭和视觉信息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有前馈、和反馈的作用;交互支配或交互抑制,使人体能保持身体某些部位的稳定,同时有选择性地运动身体其他部位;大脑的整合作用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形成产生运动的方案;骨骼肌系统,能产生适宜的运动,完成大脑所制定的运动方案。中医药疗法——导引及功法、汤药、推拿和联合疗法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能够舒筋活络,改善核心肌群力量,提高人体整体的平衡稳定性。

本文搜集整理过程中,可能未全部搜索到所有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文献,因此,整理结果不一定能够全面概括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作用,有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整理归纳研究。

猜你喜欢

八段锦太极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游太极洞
八段锦源流考辩*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