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研究:变异语用学研究

2019-01-29主持人兰州理工大学任育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言语变异身份

(主持人:兰州理工大学 任育新)

作为语用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变异语用学(Variational Pragmatics)聚焦语内语用变异问题,主要研究的是同一语言内部由于地域、性别、年龄、民族身份以及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等宏观社会因素变化而引起的语言使用上的变化(Schneider & Barron 2008; Schneider 2010; Barron 2017)。变异语用学的发生是方言学和语用学结合的结果,是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界面研究(Schneider 2010),同时也被看作是20 世纪90 年代出现的历史语用学(Historical Pragmatics)的孪生学科(Schneider & Barron 2008)。

尽管早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与变异语用学相关的研究,但直到2005 年才正式出现“Variational Pragmatics”这一术语,任育新和陈新仁(2012)将之译为“变异语用学”。近年来,变异语用学研究迅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总体来看,现有变异语用学研究更多聚焦地域因素,对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职业身份、教育背景以及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等因素关注不够。另外,任育新(2017)指出,由于网络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可以开展“虚拟-现实空间差异与语用变异”研究。

本专栏四篇文章分别聚焦民族身份、不同地域网络交际社区、职业身份、“00 后”大学生的城乡背景及性别差异等,考察目前变异语用学研究中关注不足的方面。

任育新和张荣以西北某民族院校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大学预科生为调查对象, 考察其在不同交际情境中对致歉必要性及郑重程度的认知以及对致歉表达方式的选择。研究发现,总体上两组调查对象在三个方面均呈现一致趋势,但在部分交际情境中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胡燕燕和李民对比分析了英美亚马逊商品评论中的抱怨言语行为,揭示了网络交际中英美抱怨言语行为的异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英美消费者使用频率最高的都是明确抱怨策略,差异表现在句法形式、抱怨策略两个方面。

沈星辰和钱永红考察了不同职业人群对汉语致谢言语行为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不同职业人群在致谢必要性和郑重程度的认知上以共性特征为主,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同时,权势关系、社会距离、恩惠程度三个微观变量会对致谢言语行为的实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异同及影响均体现了不用职业背景交际者对礼貌的考量。

杨荣华和高贤琼考察了“00 后”大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及请求策略的使用情况,发现“00 后”大学生主要实施间接请求言语行为,多采用规约性间接策略;同时,性别、城乡背景这两个宏观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该群体请求策略的使用。

总之,本专栏中各研究选取的宏观社会因素各具特色,一方面加强了对现有研究中关注不足的民族身份、性别等因素的考察;另一方面拓展了变异语用学宏观社会因素的范围,如职业差异、城乡差异等。同时,相关研究还涉及与虚拟空间有关的网络社区交际以及与年龄因素有关的“00 后”大学生。这些有益探索对进一步开展变异语用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言语变异身份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变异危机
变异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身份案(下)
变异的蚊子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