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以会计专业课程为例*

2019-01-29张顺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会计专业高职

张顺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325003)

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各种方式在强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在浙江省高职院校中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五年来一直名列前茅;教育教学效果得到社会广泛肯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学校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过硬,教师在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均获得了佳绩。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效果,打造一流高职院校?这其中,深耕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关注高职院校取得教学改革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当前课堂教学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项目团队以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为例,在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路径。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一些现象和问题:

(一)学生层面,学习积极性和收获欠佳。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态度良好,遵守校规校纪,遵守课堂纪律,但是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对教师课堂教授的专业课程部分内容似懂非懂、很多不懂,课后未能及时复习巩固。部分学生利用午休时间参加各种活动,没时间休息,导致下午上课无精打采。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消化吸收不足,课堂学习效果未达到理想状态。

(二)教师层面,教师能力过硬,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会计教师普遍感觉刚教授会计专业课程时,颇有成就感,而如今,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却不那么明显了。部分教师感到教学时间越长,经验曲线效应的逐步集聚和教学经验的积累,驾驭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反而教学效果越来越弱。部分教师挫败感很强烈,课堂教学犹如隔山打牛,全身心投入到授课过程中,而学生的收获却不多。逐渐地,部分老师们陷入了极度的不自信,倍感压力。

(三)教学管理层面,重视课堂教学,但是效果不明显。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的重点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在此文件指导下,各高职院校的教务部门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抓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做得比较好,学院推行“教师三个一教学能力过关”,即一次单元设计、一个微课视频和一门课说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师三个一过关”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试点并大力推行的“有效课堂认证”,即采用产品质量认证的方式,通过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对全校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质量认证”。为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政策激励教师,将认证结果同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审等挂钩。对于教学质量有待改进的教师,帮助其诊断问题、改进教学。但是从高职院校总体效果来看,部分课堂教学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了各高职院校教务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何在?本研究试从三个维度进行阐述。

(一)学生维度

1.学习的自控力不强。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是动手能力比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一个群体。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对教师所教授知识的关注度不高,注意力集中度不足。自我管控能力弱,打瞌睡、玩手机或看小说等现象较为普遍。最终导致成绩不理想,达不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2.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随着进一步扩招,高职院校招录的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学生的理解和反应能力重心在下移,这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实际操作比较感兴趣,而对于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内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力不足。在以教促学教学理念和模式下,他们的课堂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师维度

1.教学计划设置单一。大部分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较多,而会计专任教师较少,教师教授的课程比较多,课程教学设计粗糙,大多是按照传统教学理念来进行设计。[1]教学设计中,更多是教师教的成分,很难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促教”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计划的传统性导致不能充分激发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依然是被动地、生硬地、漫无目标地接受知识。

2.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大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依然采用满堂灌的理念。这种理念支撑,一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惯性;另一方面,这样做的理由是课程内容比较多,而课程学时不足以支撑课程内容的教授,只有满堂灌赶进度,才能在规定的教学计划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2]结果是教师教很专业、很用心,而学生反映教学进度太快,跟不上节奏,对老师所教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这种教学理念导致了供给侧的艰苦付出,和需求侧的消化不良。

3.课程教学资源稀缺。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而相应的教学课时又很少。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借助课程教学资源,大力拓展第二课堂,把简单的知识性内容,放在第二课堂。[3]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后进行巩固。但是大部分课程相应的课程教学资源比较稀缺,不利于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

4.教学团队建设理念不足。目前,大部分会计类课程都由某个任课教师一个人独立完成全部课程的教授。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最擅长的部分是不一致的,由同一个教师完成同一门课程的教授的效果自然比不上将课程分模块给最擅长的老师教的效果。

5.课程思政意识淡薄。各院校会计类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课程思政的理念比较淡薄。大部分会计专业课教师觉得授课是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素养是公共课的职责。其实不然,我们所培养的是综合性创新性人才,需要各教师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6.课程教材选用不当。教材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企业人才的需要量身定做。而当前市场上的会计专业课程教材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差异化的教材,并且勘误、更新不及时。授课选择的教材大多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利开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4]教师组建团队结合课程实际需要,编制适合高职学生需要,有利于教师针对性的授课专业知识的教材已经是迫在眉睫。

(三)教学管理维度

1.生评教的评价模式有待优化。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存在学生评教现象,并计入教师的学期和学年教学业绩考评当中。教师每学期的期末考评好坏,在其他各部分教育教学任务都做得很好地情况下,就主要看生评教的成绩,如果生评教不好,则这个学期的教学质量就不会很好。这对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于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会因为自己学不进去,不主动去学,而把焦躁的情绪发泄在生评教上。可能导致有些教师不敢硬性地去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也不敢严格管理。部分老师不敢管,进而不管,甚至迎合学生的喜好,导致了学生不学,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严重了。

2.课堂教学课时计算不合理。当前部分院校存在对于教师同一学期上两门以上的课程乘以大于1的系数进行激励,而对平行班上课实行课时打折制度。这种制度导致教师们尽量规避上平行班的课程,上两门、三门或四门课程。教师精力有限,同一个学期教授多门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极不利影响。教授同一门课的教师,因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巩固,经验曲线效应明显,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均大大提高,然而却面临着课时费打折的压力,不利于教师专一化和模块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3.教师压力过大。教师的包袱太大,不利于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高职的专任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教书育人,但其他工作消耗大量时间和经历。[5]当前会计教师的现状很尴尬,除了做好专业教学工作之外,还要申报课题、在线课程建设、写论文、带学生竞赛、带班主任工作等等,教师承受了太多、太大的压力。会计教师们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应该深耕的课堂教学之中。

三、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措施

如何让高职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这也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很头疼的一个重大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项目组认为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应该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三方面推进,三管齐下。

(一)学生层面改进的途径

1.发挥各个班级班委和班主任的积极作用。各班级应做好各班级班委的选拔工作,班主任应强调将学习要放在第一位的基本理念,主抓班级学风和学纪建设。制定以学习为主导的班规,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扰乱课堂学习秩序的学生,所有的评先评优一律取消资格;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评先评优优先考虑;对于为班级学习方面做贡献的同学和班委,实行激励制度。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打造积极主动的学习型班级。

2.发挥各专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协会,通过不定期地邀请企业专家讲座等来加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不定期地举行专业理论和实操大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营造学习型校园文化。

(二)教师层面改进的路径

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每次课前教师应该通过相应的教学资源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每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什么方法强化重点,通过什么方法化解难点。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优选教学模式。课堂授课,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必要时提供相应的辅助和知识总结。每个班级的学生能力都是不均衡的,部分学习能力强,部分学习能力较弱,部分善于交际,部分不慎言辞。如何进行分组,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总体思路:第一次课,组织班级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观察,将积极发言,讨论交流顺畅的同学记录下来,将不参与讨论的学生也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结合上学期综合成绩进行分组。并在每组学生中选出小组长,对小组的成员进行督促。为了规避短板,让小组成员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考核机制促进小组成员帮扶组内成员。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思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是知识传授的主阵地,更是讨论和交流的平台。教师主导课程,做好过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具体的任务完成,案例的分析讨论均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对于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并通过深入的任务布置,让学生消化吸收。

3.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将每一门课程,打造成优秀课程,将课程知识点制作成条理性强的ppt 课件,然后拍摄成微课,放到课程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来提高各项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同时实行模块化教学,让各专业教师教授最擅长的部分,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促进学生学的效果。

4.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为关键的是育人,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学校层面,分院层面,也都在积极的研究讨论,如何形成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教师,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每个思政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主动学的效率大大超越了被动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能是教师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之一。

5.重构课程考核体系。充分做好过程性考核,考核学习的轨迹,考核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技能提升情况,考核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能力。在开学第一课,强调课程成绩的构成。课堂学习讨论成绩,课堂案例分析讲解成绩,课前的预习和平台任务完成情况,视频观看和讨论情况、课后的作业和案例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情况等都是成绩的一部分,具体比例告诉学生。对于学习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实行加分,对于旷课,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和上课交头接耳,玩手机等情况实行扣分,讲规则,事先约法三章。让学生第一堂课之后就心里有底,这门课必须好好学,否则必然挂科;好好学习这门课,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通过这样的全面的量化考核,打消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过关的侥幸心理。让他们知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6.重编课程教学教材。一本好教材,在保证课程内容正确无误前提下,便于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的自学。成立相应的课程组,结合专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诉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可读性。[6]对重点内容,在教材中进行标注,对于难点内容,增加相应的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课程教材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教学管理部门优化的路径

为了教师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基本性工作和配套服务,构建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评价体系。

1.完善评教机制。为了让教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尽情施展教学才能和艺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当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相应的知识,可以考虑降低生评教的比重,加大督导和专任教师互评的比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权威评价,让老师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优化课时激励制度。以课堂有效性为导向,鼓励教师教授最擅长的课程;鼓励教师上平行班的课程;鼓励同一门课程有多个教师进行模块化教学。对于这些做法,应该做到采用乘以大于1 的系数,来进行激励。同一个教师同一学期的所授课程的数量要进行严格限制,不能超过三门,并且大部分课程应该是多次教授的课程。这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只有教师教授的课程数量少,教授的内容更擅长,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回归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工作。适当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行政任务分派。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教书育人,深耕课堂教学,而不是疲于应付各种非教学工作。教师工作很多是隐性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备课或批改学生作业等工作上,同时还要了解和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提升理论修养。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教师的辛劳,顾及教师报酬与其付出是否成比例,以提高教师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促进教师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来。

四、总结

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处理好学生、教师和教务部门三者的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务部门是基础,要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好相应的教与学的平台,做好相关制度建设;学生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的潜能和动力;教师是导演和导师,要全面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认真进行学情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务部门的管理力、教师的主导力、学生的学习力“三力”合一,构建学生、教师、教务部门“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定能实现较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定能较好的呈现,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学管教的良性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会计专业高职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