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仁是我的根

2019-01-29逄润鹏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1期
关键词:回村村道自然村

本刊记者/逄润鹏

汪水荣正在整理即将上市的“湖仁红”柑橘。

宽阔的村道、清洁的湖面、整齐的物业场房……眼前的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湖仁村,早已不是10年前那个远近闻名的“浆糊村”。这一切的改变,其实从村党支部书记汪水荣“第三次回归”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了。

三次归来

汪书记终于回来了!湖仁村22名党员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2007年5月,是他们向高家镇党委“联名上书”,恳请上级党组织出面邀请汪水荣第三次回村主持工作。汪水荣答应回村,高兴的还有当时的镇党委书记胡水木,是他亲自将党的组织原则搬出来才“逼”着汪水荣回村的。

1984年,跑运输的汪水荣成为那个年代令人艳羡的“万元户”。在湖仁村当了20年村支书的父亲临终前再三叮嘱他:“千万别回村当干部!”

“父亲正是看到了村子里乱糟糟的情景才这样讲的。”汪水荣说。

没想到,父亲的话音还在耳边,镇领导就找上门了。“8个多月里,镇里轮番派人做工作。实在是面子上过不去,只好答应下来。”汪水荣说,1985年4月,他以98%的高票第一次当选村主任。

经过6年的努力,湖仁村的各项关系逐步理顺,人心也稳定了,怀抱着创业梦想的汪水荣选择了离开。

令他没想到的是,离开了仅一年,镇领导上门的故事就再次发生。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没有了上次的顾虑,放下刚刚走上正轨的彩印厂毅然回村。

短短3年,他带领村党员干部不仅解决了遗留问题,还争取政策支持,带领村民开展了生猪养殖等多元化经营。

眼看着村里的工作又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村集体经济也有20余万元的盈余,汪水荣选定“接班人”后再次离去。这一去就是12年。

“看到联名信,我忍不住流下了泪水。12年过去了,大家还这样信任我。”汪水荣说。2008年4月,51岁的他以全票再次当选湖仁村党支部书记。

二道红线

“各类债务高达45万元,山林水库能卖的都已卖光……”汪水荣无奈地回忆。上任后,他马不停蹄地走访每户家庭,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逐个梳理。很快,心里就有了一本账。

要致富先修路。此前,湖仁村有很多断头路,自然村之间互不相通,路两旁的陈年垃圾堆积严重。走访结束后,汪水荣就开会决定发动村民和乡贤捐款修路。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他带头向每个自然村捐款1000元。然后又带领党员干部向在外乡贤“化缘”了120余万元。捐款到位后,坚持公平、公正、公道的汪水荣让每个自然村各选出5位村民代表监督管理本村捐款的使用情况。2013年,村道拓宽畅通以后,影响湖仁村百姓多年的出行问题终于解决了。

起初,为了保持村容村貌,湖仁村每户人家都沿着围墙划了二条红线,框内是各户的卫生包干区。包干区之外的公共区域由村干部轮流负责。村里对每户的包干区制定了六方面的考核指标和相应的处罚对策。

如今,原先画的红线早已模糊,但路面却一年到头整洁如洗。

一株嘉木

柑橘种植虽一直是湖仁村的一大经济来源,但前些年经常滞销。200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汪水荣了解到中国柑橘研究所有好品种。于是就到衢州市气象台查阅了本地前20年的绝对高温、绝对低温、平均降雨量和全年平均积温,然后远赴重庆,一口气引进了20多个品种。

农业新品种培育难度很大,他先后投入了60余万元,不断对比试验。试种成功后的汪水荣第一时间发动村民一起种植。有了效益之后,他又成立合作社,注册“湖仁红”商标,带领大家走专业化、合作化、品牌化的柑橘种植道路。

弹指十年,湖仁已振兴,蓝图待绘就。回顾三场“大闹”,61岁的汪水荣坦言:“湖仁是我的根,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猜你喜欢

回村村道自然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村口的老人
乡村老鼠回村记
回村创业“95后”大学生开启田园微商梦
回家
村道弯弯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美南村干群齐心协力开山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