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9-01-28魏锦婷

时代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金融专业

● 魏锦婷

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门新型的具有一定交叉性的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西方各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并成熟起来,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其金融效率,并满足相应的风险管理需求,便创设了金融工程。通过这种工程化的手段有效解决其金融问题,比如金融产品开发和定价、彼此之间交易的策略以及相应风险管理等等。我们国家该专业起步比较晚,在本世纪初期的时候才开始创设了本科专业,当下还处在发展时期。所以对其目前所有相关高校来说,在大数据背景下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是在往后一段时间之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因而,让我们对其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一、培养现状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该专业是整个金融领域当中最尖端,并且也是最复杂的一门学科,在这之中主要融合了多项学科知识,比如包含有概率论、高等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随机过程以及金融数学等多项模块,另外还包含有实践教学模块。所以能够发现该专业的课程内容非常多,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当中去合理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并深入解决一些实际的金融问题,对于相关学校的教师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从这一点当中同时也出现了两项重大问题。

第一,学校基础学科之间存在配套难问题,整体课程设置缺乏完整性。目前开设该专业的大部分高校当中都只是将金融学、经济学等作为其主干课程,缺乏一定的实训课程。还有一部分院校没有从专业的高度上去设置相关课程,整体教学大纲还缺乏基本的完善性,对整个专业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课程甚至都没有开设,比如固定收益证券以及随机过程等等,所以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学习的时候并无法形成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以及相关的知识体系。

第二,缺乏主次性,涉及的经管专业以及数理专业内容讲解都比较模糊。因为该专业本身就是多项学科相互交叉的,所以它与一般的金融理论课程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其中还有很多比较繁杂的数理推导,这都对学生的数理程度要求比较高。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很多教师过于注重高等数学以及概率论等纯粹数理知识的讲解,并未向学生们讲解有关金融背景的相关知识内容,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与当下的金融热点结合困难。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对于本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期权与期货衍生品的定价推导过程,基本都是一笔带过的,或者是直接讲解得非常冗杂,没有将教材上抽象的知识内容具象化,所以我们便无法掌握透彻其中的核心知识,大部分同学基本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未深入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该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立足在市场需求基础上的,所以主要是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实践教学。但是当下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各种实用性的课程,但是因为整个专业实验教学发展时间比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参与的实践内容远远不及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方式整体推广力度比较缺乏,因此致使我们当下对于知识的掌握都还是停留在书面层次上,无法灵活运用理论内容解决问题。

(三)依旧应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困难

在原先教学的时候老师们都只懂得进行知识的机械性灌输,课堂中老师是主体,我们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课堂缺乏互动性,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因此导致我们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完全与社会需求不相符,进而自身价值实现难度增高。

(四)考核机制相对比较单一

在本专业考核机制方面也没有体现出来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整个考核制度缺乏基本的规范性,并且形式单一。很多学校目前还是应用的学分制管理,只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将规定的学分修够即可毕业,所以这就导致期末考试成为了唯一的评价指标,对于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重视。再加上有时候期末考试无法客观性,所以并无法科学审查我们基本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表现。

二、面临的挑战

(一)培养目标不准确

目前该专业该没有形成相对比较规范的教育体系,再加上大数据的影响,使得教学改革困难重重。当下,大部分院校在培养金融工程创新人才时候整体目标定位缺乏基本的准确性,相关的教学理念也和整个时代发展不相符,仅仅将大数据当作该专业当中的一门选修课,所以导致无法从理论高度上把握其基本内涵。还有一些院校对大数据的认识过于超前,没有以自身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准,导致开设了大量的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错误定位了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二)缺乏大数据课程

大部分高校该专业课程结构设置还缺乏合理性,比如必修课程过多,有关大数据的课程比较少,学生自身对于课程选择性比较差,无法有效实现个性化教学,所以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低,其创新能力提升困难。另外,因为这一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专业教师比较缺乏,还有部分教师对于课程认识不够,导致教学方式单一。

(三)相关实验室设置较少

在软件工程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之下,各大高院校存在的硬件设施短缺以及网络不稳的问题应该要即刻解决。另外,存在的模拟课程开设少、种类缺乏。覆盖领域过少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三、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需要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并完善相关基础性学科,比如设计大数据课程内容、改建大数据下的课程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可以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框架、促进经济统计知识和数理逻辑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等方面入手,确保可以真正将大数据内容与金融工程教学相互融合起来。

(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深化与改革

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大力建设专业实验室,并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与各个知名企业相互合作,发展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培养出来能够和社会需求想适应的金融工程人才,并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主动性

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微课等,让我们学生做课堂的主体;或者也可以直接组织大家学习当下的一些经济金融热点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经济思维,确保在掌握相关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培养起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考核机制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可以组织大家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在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对取得的成绩实施整体评价。或者也可以直接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改革经验,在考核过程之中引进专业实习机制,并加强对实习表现的评价,引导我们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在该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将我们学生作为主体,并以实践操为载体,树立起来培养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的目标,确保大家都可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在大数据时代下,学校还需要将自身的发展实际作为基础,直面挑战和机遇,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促进国内整个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金融专业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P2P金融解读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