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1-28张灿芝吴郁青田志梅何静琴

时代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管理制度资产

● 张灿芝 吴郁青 田志梅 何静琴

根据“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对农业科研院所投入不断加大,各单位办公、科研基地条件逐渐改善,固定资产数量和原值日益增加,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固定资产管理也成为一项繁琐而艰巨的工作。但是当前农业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存在不重视、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清晰、管理分散、重购置轻管理等问题。本文就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与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

一、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购买固定的资金在中国农业科研单位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但近年来,农业科研机构加速展,基地建设和实验设备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导致资金需求也随之增大,虽然国家财政分配已逐步增加,但仍未能有效缩小与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许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管理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不科学,国有资产流失情况时有发生,阻碍了农业科研单位自身建设和科研实验项目有序开展。

(一)缺乏科学的资产管理意识

目前科研院所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与地方财政,管理层统筹思想意识淡薄,在资产采购和使用方面,他们只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没有有效考虑资产购买和资本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单位的重复购买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制约资产管理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缺乏投入产出效益观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主要在项目经费中反映,购买固定资产须有预算,因此在做经费预算的时候缺乏长远考虑,和预算管理工作脱节,对投入产出不做分析,缺乏效益观念。大部分单位只追求购买资产的数量和档次,投入大量资金采购设备,却忽视了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单位还缺少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后期维护保养缺失,使得一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设备性能不能有效发挥,设备综合利用率低。

(三)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十三五”以来,国家对农业科研院所的财政性资金投入量逐年加大,固定资产的规模、种类和分布也随之增加。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者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没有有效执行,单位固定资产不能有效管理,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问题。由于体制原因,目前很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购置固定资产以小部门为单位,没有站在整个单位角度考虑,盲目的进行资产购置,出入库手续也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支撑,领用或借用资产时手续不全,个别部门长期不归还借来的设备,甚至出现设备严重损坏现象,有些院所在更换管理人员或组织的情况下,把贵重办公设备等国有资产变成私有财产。有的科研院所只有在大型国有资产清查时才盘点资产,造成部门闲置、毁损、资产报废不及时。同时缺乏积极有效的监督管理配套机制,让资产管理工作丢失了应有的监督约束,无法取得管理工作质量有效提升的结果。

(四)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农业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专业仪器设备数量庞大,但很多单位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及专业管理人员,而是由其他部门兼管,甚至出现几个部门共同兼管的情况,因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无法从购买、维护、维修、处置等环节做出专业的判断,导致盲目购置、堆积闲置、随意处置等情况时有发生。另外由于人员紧缺,部分单位多是一人管理多环节多部分内容,很难实现岗位职责不相容;管理界限区分不清楚,容易导致相互推诿的现象,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五)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现象

目前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购置程序上已经逐渐规范,按预算审核、审批、招标等流程已是常态化,但购置以后,分散领用到各使用部门,除了大型的资产清查,平时工作中几乎不进行全面彻底的盘点,缺乏对应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和积极有效的约束机制,与绩效考核脱节,没有形成长期有限的监督和考核体系。由于农业科研院所涉及的资产大部分是实验需要的专业仪器设备,平时的保养和维护非常专业,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后期保养和维护,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大多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观念及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有的设备使用期间维护和保养成本较高,很多单位没有预算经费支持,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加强农业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从思想上提高重视,树立固定资产全员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定期培训,紧跟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部门要从全局出发,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引起全员的重视,强化日常管理工作,细化责任落实,促进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与此同时,部门分管领导要肩负起监督约束的责任,定期检查,为了明确责任,资产管理工作应与领导的绩效考核挂钩,起到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营造农业科研院所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树立固定资产全员管理的意识,同时按照“总体规划、准确预测、分级管理、提高效率、物尽其用”的总体原则,根据各个部门的特征,建立和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护、维修以及报废报损等管理制度,做到记录完整,账卡、账账、账实相符,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二)从单位内控制度着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机制

其一,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想得到提高,只有不断完善单位各项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其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必须明确管理中的具体层级及其责任,如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使用人、财务部门、资产采购部门、单位法人、分管领导、资产管理员等的具体责任,实行不同岗位不相容设置,全方位防范廉政风险点。其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机制,调动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四,从使用、保管、转移、维修保养以及报废报损等方面着手,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其五,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政策,根据单位自身特征制定,并根据新政策、新形势和新环境及时修订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

(三)以合理配置资产为抓手,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体系

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资产管理必须要和单位预算管理相结合,在财务部门编制年度预算时,根据需求结合现有资产情况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作全盘考虑,坚持合理申请、全面统筹、突出重点、保证刚需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配置固定资产指标,减少盲目购置的情况。购置固定资产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可调整追加预算,但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科研院所项目经费较多,而且实行专项核算,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工作还需各单位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更好的促进财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同时能与上级部门共享资产信息,便于上级掌握单位的资产配置情况,有利于进行预算执行和监督评价。

(四)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建立农业科研院所一站式服务平台

农业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类型繁杂的特征,要进行系统、科学化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与财务管理和人事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从而建立农业科研院所一站式服务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的目标。建立农业科研院所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是可以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共享信息,了解最新相关政策,自动接受监管,使固定资产从采购到入库、出库、维修保养、报废报损流程规范化、公开化。二是促进单位内部管理部门的信息互动,坚持“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与预算相结合”的原则管理固定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三是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调剂余缺,全面统筹,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科研成本,推动农业科研事业发展。

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院所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事业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监督,不断健全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更好的为农业科研工作服务。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管理制度资产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2010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