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保圈风险管控策略探析

2019-01-28

时代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管控商业银行政府

● 殷 朋

保证担保是银行融资中非常重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单户授信方案审批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模式创新受到了商业银行的追捧和企业的青睐,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区域,更是快速推广。客观分析,在经济上行期,保证担保融资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经济进入下行区间,保证担保快速蔓延、复杂交织形成的担保圈风险开始显现。

一、担保圈特点及传递路径

担保圈是由多家企业通过相互担保连接到一起而形成的以担保关系为纽带的特殊利益共同体。一般来说,担保圈具有区域集中、行业集聚或规模对等的特点。但在金融实践中,担保圈结构往往更加复杂,更多是以上多个特点的混合,这无形中更增加了担保圈风险管控的难度。

整体来看,担保圈风险呈现出贸易型企业向制造业传导、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传递、区域内延伸为跨区域的传递路径。以山东区域为例,受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担保圈风险自2012年开始显现,并在钢贸、煤贸等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莱芜、泰安等区域最先爆发,随后快速向采矿业、钢铁冶炼、钢压延等上下游企业传导,以淄博、滨州比较典型;随着信用风险进一步发酵,担保圈风险由中小企业开始向大型企业乃至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传递。

二、担保圈风险管控实践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对担保圈比较关注,但在风险爆发之前,各商业银行对担保圈管控更多体现在一般认识层面。担保圈风险显现后,包括各商业银行在内的利益相关方陆续采取一些管控措施,主要包括:

政府方面,各级政府主导或参与担保圈风险化解的直接动力是最大限度防范担保圈风险在区域内快速传导,最大限度维护地区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处置手段包括:一是已出现风险企业坚决出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折扣转让、破产重整等,同时切断担保圈内其他企业与出险企业之间的担保关系。例如:东营市政府牵头对天圆天信风险担保圈处置、菏泽市政府牵头对洪业集团风险担保圈的处置等。二是有重组价值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出险企业进行重组盘活,从而保持担保圈内企业的稳定,例如淄博市政府牵头对宏信华安风险担保圈的处置、泰安市政府牵头对瑞星集团、东顺集团风险担保圈的处置等等。

监管方面,对担保圈风险管控更多基于对金融风险管控的需要,其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要求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尽量约束各商业银行统一步调,避免短期内担保圈风险的失控式蔓延,从而危及区域金融稳定;二是引导各商业银行通过绘制担保圈图谱、实施分类管理策略等措施,逐步消化和解决担保圈风险。

银行方面,担保圈风险管控是基于信用风险防控及经营效益的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多轮次开展风险排查,尽量摸清担保圈风险底数,厘清各个担保圈的结构层次、关键节点、核心企业、主要链条等,有针对性的确定“一圈一策”,这是基础;二是对各个担保圈进行拆解,按照企业所在担保圈的层次、是否关键节点、是否核心企业等要素,分别确定差异化的处置策略,实施“一户一策”,这是重点;三是将“一圈一策”“一户一策”全面应用到贷前、贷中、贷后信贷全流程,强化执行与督导,逐步消化担保圈风险,这是关键。

三、担保圈风险管控策略

各方对担保圈风险采取管控措施,取得一些成效,但不得不承认,各方采取的“拆圈解链”措施与快速蔓延的担保圈风险形成鲜明对比,各方也不同程度的付出了较大的代价。那么,“新常态”下,应如何有效管控担保圈风险呢?笔者认为,存量化解与新增防控应同时兼顾,双管齐下:

(一)存量担保圈风险化解策略

担保圈是在特殊时期并持续累计形成的,具有或有性及隐蔽性。从近几年担保圈风险化解实践来看,要切实解决存量担保圈风险,需要相关各方的通力合作,政府及监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是前提,各商业银行统一行动是关键,企业及担保企业积极配合是基础。

一是各级政府或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牵头主导作用。在担保圈风险化解中,积极通过债委会工作机制,通过联合绘制担保圈图谱明晰担保圈风险化解着力点,通过联合审计调查摸清企业风险实质,本着实质性风险化解的原则牵头拟定担保圈整体化解方案,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各商业银行授信及核销政策支持、企业及担保企业履行债务人及担保人义务、担保圈风险化解路径等,并需设定行事历持续强化推动。

二是各商业银行应在整体化解方案框架下,通过出清一批、维持一批、熔断一批的差异化策略推动风险担保圈的化解。对于确实无救助价值企业,通过打包、核销等手段加快风险出清;对于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及配合意愿的企业,服从政府主导的整体化解方案安排,不单方抽贷压贷,为整个担保圈风险化解争取空间;对于经营发展较好、位于风险担保圈外围的企业,要找准关键节点,通过“断点”“置换”等措施最大限度熔断与出险企业的联系,正常给予信贷支持。

三是担保圈内企业应直面风险问题,积极配合政府及银行推动的担保图谱绘制、财产清查等基础工作,并积极参与整体化解方案的制定及推动,严禁通过转移资产、逃费债务等行为阻碍担保圈风险化解,这是担保圈风险能够有效化解的基础;其次,担保圈内企业特别是出险企业应该积极通过处置无效资产等措施补充流动性,逐步提高债务自偿能力,给政府整体化解方案及各银行稳信提供基础支撑;再次,对于有重组价值的板块,企业应积极寻求政府、银行甚至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措施,逐步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实施自救。

(二)新增管控策略

相对于存量化解而言,新增担保圈的有效管控更需重视,当前持续蔓延的担保圈风险值得相关各方警醒。

从制度层面来看,一是应该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切实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改变银行授信在企业债务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分散债务集中风险;二是各级政府做大做强融资性担保机构,逐步减少企业互保、联保等融资占比,缓解担保圈风险压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法律制度,探讨通过法律层面设置对外担保、关联担保限额等刚性约束;四是持续推动保证担保征信制度完善,将企业各种渠道融资信息全面纳入征信系统,并及时更新,最大限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五是监管机构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并完善担保圈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的阀值或参数,对辖内担保圈进行强制归类,动态监测辖内担保圈风险演变,一旦触发阀值,及时要求商业银行进行排查应对,强化对担保圈风险管控的硬约束。

从商业银行来看,一是要严把准入关,对于新介入客户严格担保圈调查、审查,阻断新增担保圈风险闸口,切实防范担保圈风险前清后冒;二是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物流、资金流及行业化动态服务平台,逐步减少保证类业务占比,从产品层面减少对保证担保业务依赖;三是重新审视银行授信方案的评判标准,重塑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敬畏,切实改变对第二还款来源盲目崇拜和依赖;四是对于保证类业务,通过对保证人经营能力、融资能力、担保能力、发展能力的评判,科学设定保证人担保能力评价体系,切实防范过度担保;五是持续强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强化全流程信息互通,通过大数据应用及信息共享,持续减少管理真空,提高全流程风险应对能力。

从企业自身来看,切实克服投资冲动,避免过度融资是基本前提。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企业要通过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管理,不断提高内生动力;另外,企业应客观评价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及行业地位,并对所处行业发展趋势清晰判断,提前对经济周期变动进行针对性调整应对,避免逆周期经营,最大限度防范由此带来的资金链紧张压力。

综上,担保圈的有效管控需要各方各司其职,更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目前监管部门牵头推动的联合授信制度就是在政府或监管主导下,商业银行、企业等各方通力合作的最新尝试。

猜你喜欢

管控商业银行政府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失控还是管控?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