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温州港浙南枢纽功能

2019-01-28方舟李倩雯

浙江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浙南枢纽港瓯江

□方舟 李倩雯

枢纽,出自《文心雕龙·序志》,指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浙南枢纽港,即在浙江南部地区起主要作用的港口。枢纽港往往具有较强的集散功能,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城以港兴、城港相长,港口产业经济与海陆腹地的发展是决定温州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提升温州港浙南地区枢纽的核心要义,在于振兴港口经济与扩大辐射范围。

温州港地处浙江南部、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部,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主要包含乐清湾、大小门岛、状元岙、瓯江、瑞安、平阳和苍南等七个港区。近年来,温州港发展重点正逐步由瓯江口向外海转移,积极推进乐清湾和状元岙港区规划建设,逐步实现瓯江口内港区码头外迁。截至2018年底,温州港共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06个、货物综合通过能力7052万吨,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238.9 万吨,同比降低7.6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6.71万标箱,同比增长9.82%。

温州港的吞吐量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总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失速明显,在浙江沿海四大港口排名靠后。内贸货占比九成以上,基建相关运量支撑港口增长,外贸出口九成通过外口岸运输,进口需求不断释放。

交通运输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枢纽与其对外联结的通道构成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是要素流通与产业转移的基础。必须客观地认识到,温州港离真正意义上的浙南枢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枢纽港,应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畅通的集疏运通道、多向辐射的集散网络,可以通过货源的集聚发挥枢纽港的效益。

推进“三大对接”

战略对接,明确温州港浙南枢纽定位与发展重点。温州港应准确把握发展定位,理清核心港区发展层次,明确“一港七区”“一主两辅多点”近远期重点和主抓业务方向。有序推进核心港区的重点建设,合理优化货种布局,使各港区向集中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议价水平。突出乐清湾港区的主港区地位,规划布局形成以乐清湾港区为主港区(发展为综合性港区),状元岙、大小门岛为特色辅助港区,瓯江、瑞安、平阳、苍南为城市配套港区的“一主两辅多点”空间结构。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有效率地推进目标管理,适度合理调整吞吐量指标,并进一步增强市场在温州港域配置资源的能力。

体系对接,全面对接省海港集团运输体系。加强与省海港集团的深度交流,全面对接海港集团运输体系,促进与港口集群的龙头枢纽宁波舟山港的联动。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主动承接宁波舟山港、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的航线,吸引和争取区域内支线,吸引和承接宁波舟山港外溢货种和服务的转移。积极发挥温州港在浙江省世界级港口集群中的浙南枢纽优势,积极打造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温州区域核心节点、浙江省沿海铁矿石辅助接卸港口、浙江省煤炭海铁联运南部枢纽、浙江省沿海集装箱辅枢纽港口。

标准对接,打造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浙江省新一轮的开放政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打造科创飞地与产业飞地,加强同上海市嘉定区的产业联动和协同创新;积极申报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以上海为代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便利化经验在温州落地;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撬动效应,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营商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大胆探索地方事权范围内的先行先试,助力温州取得跨越式发展。

打造“四大品牌”

乐清湾海铁联运枢纽示范工程。乐清湾港区是浙南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唯一具有“海铁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公共泊位,打造乐清湾海铁联运枢纽示范工程,既是浙江省海洋港口集群打造浙南闽北战略高地的需要,也是承接温州港结构调整大宗散货资源再集中的需要。应积极响应国家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的号召,全力推进乐清湾港区C区建设,将乐清湾港区打造成为浙南地区以海铁联运为特色的大宗散货集疏运中心与物流贸易中心。将乐清湾港区建设作为温州乃至浙南地区的海铁联运散货示范工程,发挥其辐射浙西南(金华、丽水、衢州)、赣东北(上饶、鹰潭、景德镇)、闽北地区的辐射效应。围绕前港后园进行功能布局,建设以钢材为特色兼多品种并行的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以煤炭与铁矿石为特色的浙南黑色大宗散货商品交易市场与以黄沙为核心的矿建材料交易市场。

浙江南部集装箱枢纽港示范工程。对标浙江省集装箱辅枢纽港、浙江南部地区集装箱枢纽港,同步推进“四个提升”:一是基础设施提升,大力推进状元岙港区二期泊位与北口大桥建设,以七里作业区与状元岙港区双轮驱动集装箱业务发展;二是中转业务提升,推进温甬内支线开辟五定班列并加密,优化乐清湾、瓯江海河联运驳支线;三是直航业务提升,以“区域中心+精品航线”为突破,打造浙南地区近洋线中心与空箱调配中心,促进浙南地区—东南亚航线在状元岙集聚,加密两广两北方向的内贸集装箱航线;四是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全面推进宁波海关与温州海关的货流、信息流对接,提高转关效率。借力市场贸易采购试点的推广应用,推进“1039”项下外贸集装箱的集聚,丰富对口服务功能,优化水路转关效率,加速形成物流要素集聚效应。

浙江南部海河联运枢纽示范工程。响应《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战略布局,引领浙南区域散杂货海河联运业务体系建设,依托瓯江中上游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加强瓯江上下游一体化联动。充分利用瓯江至温州港的海河联运通道优势,做大做强通道货量。加强规划层面与丽水、青田地区的对接,充分发挥瓯江沿线产业集群对浙西南腹地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牵动和辐射作用,推进沿瓯江产业带—甬台温产业带的协同发展。近期,加强与温溪港区的互动,以矿建材料、煤炭、钢材、水泥等散杂货为重点货种,形成青田港—温州港运输方案。远期,在瓯江中上游贯通之后,加强与丽水腊口港区的互动,重点突破集装箱业务,鼓励集装箱适箱货物入箱。建立发展适合瓯江特性的海河联运船队,提升海河联运运输能力。

浙南地区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集温州港全程物流服务信息、口岸公共服务信息、工商贸服务信息于一体,与在温州落地的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海洋港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宁波舟山港电子数据交换中心(EDI)、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充分融合。通过云计算对温州港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提高温州港对整个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先行打通陆港—海港平台,后期推动龙湾机场、铁路支线信息的全面接入及铁路、海关等部门可公开数据的有效接入,实现无缝对接。以集装箱为示范,推进货主托运单、物流运单、集装箱提箱单等相关单据“无纸化”串联,在2020年之前实现港航业务全程电子化办理。

猜你喜欢

浙南枢纽港瓯江
口号嘹亮 精神永存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解放战争时期浙南革命斗争档案介绍
A new species of the gudgeon genus Microphysogobio Mori, 1934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浙南采风,余偶微恙,未克成行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9年5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9年3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8年12月)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8年10月)
再次邂逅(绝句小说)
瓯江
——浙南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