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地方参与“16+1”合作的宁波样板
——以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为例

2019-01-28殷军杰程言清高聪

浙江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东欧示范区宁波

□殷军杰 程言清 高聪

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立以来,宁波充分发挥港口、开放、民营经济等综合优势,把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人文交流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打造了地方参与“16+1”合作的样板

2017年11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宁波等城市设立‘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因为希腊在今年4月的中国中东欧峰会中已经加入“16+1”合作机制,该机制遂升级改名为“17+1”,但本文内容是针对2017年11月以来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总结,仍使用“16+1”的概念),这是“16+1”多边协定中首次明确支持一个城市设立经贸合作示范区。

2018年4月,宁波市政府印发《“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3362”总体框架。末来三年,宁波将努力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的“三个首选之地”,重点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三大平台”,实施贸易促进、投资合作、机制合作、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人文交流“六大示范工程”,完成推进中东欧商品分销体系建设、建立大型进口商引进和培育机制、探索新兴领域合作机制、加强与中东欧国家跨境电商合作、建设数字“16+1”经贸促进中心和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等20项重点工作。

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立以来,宁波充分发挥港口、开放、民营经济等综合优势,把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人文交流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打造了地方参与“16+1”合作的样板,为我国各省市参与“16+1”合作提供了颇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三大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宁波作为国家“16+1”合作机制的平台和主要承载地的作用日益凸显。2014年以来,宁波先后承办了四届中国一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和两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论坛。以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为核心平台,创建“两园两馆两中心”等系列平台载体,即中东欧工业园(中捷产业园)、中东欧贸易物流园、中东欧商品常年馆、中东欧会务馆、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和数字“17+1”经贸促进中心等。其中,中东欧商品常年馆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中东欧商品展销平台。与此同时,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作为示范区重要的政策先行平台,其建设进一步推进。此外,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作为宁波在中东欧国家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中华文化传播活动,融入当地市民日常活动,中心积极寻求当地合作伙伴,以制度化的方式确保文化合作顺利开展。

经贸合作日益扩大。2018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总额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占全国比重为4.5%,占全省比重为30.1%。其中,出口31.1 亿美元,同比增长25.4%,较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分别高出5.8和1.7个百分点;进口5.0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较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分别高出9.8和8.0个百分点。宁波与中东欧国家新增双向投资项目10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8个,实到外资419万美元,对外投资项目2个,实际中方投资413万美元。

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在旅游合作方面,宁波自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推出“百团千人游中东欧”活动,共组织上万名游客赴中东欧国家旅游。同时,还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活动规模大、层次高、参与面广、组织有序,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得到了中东欧各国来宾的高度评价,既为中东欧国家开拓中国旅游市场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也推介了浙江省和宁波城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宁波作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际性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在教育合作方面,宁波与78所中东欧院校签署近100个合作项目,教育合作实现16个中东欧国家全覆盖,项目平台不断增加、师生流动日益频繁、交流合作更加多元,逐步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宁波为保障“16+1”工作顺利开展,探索建立了一系列体制机制。2015年9月,为促进宁波与中东欧全面合作,统筹协调宁波与中东欧全面合作事宜,宁波市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以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宁波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成员的宁波市中东欧合作促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宁波市商务委。宁波市商务委作为领导小组核心部门,统筹全市与中东欧合作,有效配置资源,协调解决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宁波市商务委成立中东欧处,负责中东欧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建了中东欧博览与合作事务局,专门负责博览会事务与合作。设立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和中东欧质检合作办公室。与此同时,慈溪、江北、义乌也设立了相应机构。

深入推进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虽然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但仍需清醒地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如对中东欧国家的了解不够深入、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资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地方智库力量薄弱。此外,从宁波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城市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市民的国际化素养提升等方面与成为全国标杆性的“16+1”经贸合作示范区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提升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水平。一是要以建设全国标杆性的“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在农产品贸易、日用消费品贸易、服务贸易、资源开发、制造业投资、科技、人才、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二是要紧紧抓住宁波中东欧贸易国检便利化试点,争取更大范围、更多品种的中东欧商品准入宁波市场;推进检验检疫窗口前移,依法简化检验检疫审批报备手续;扩大中东欧商品进口目录,参照中东欧商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标准,建立中东欧进口负面清单。三是要充分发挥慈溪中东欧产业园区、中捷国际产业合作园区等产业合作园等载体,吸引中东欧合作项目、产业资本、高端技术和优秀人才进入宁波。四是要充分利用宁波产业优势,积极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投资合作。拓展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领域,积极参与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强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环保、信息通信技术等产业和技术等领域合作,深化农林科技领域合作。五是要创新经贸合作形式,依靠浙江、宁波电子商务发展优势,加快与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组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培育中东欧跨境电商企业。

健全常态化合作与交流机制。一是推动建立友好城市合作关系,把友好城市关系作为开展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二是积极引入更多的中东欧国家官方机构落户宁波,提升代表处层级、发挥代表处作用。三是加强与中东欧国家驻华使领馆以及中国驻中东欧国家使领馆联络,及时掌握中东欧国家动态。四是发挥华商及其商业网络优势,帮助宁波企业更快、更好、更便捷地走进中东欧市场。五是加强地方与各个部委的联络,争取参与各部委与中东欧国家间的协调会议,及时掌握国家战略意图。六是保持已建立的“16+1”合作机制,比如:“16+1”投资促进机构联系机制、“16+1”交通基础设施合作联合会、“16+1”联合商会执行机构、“16+1”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16+1”物流合作联合会等,及时跟进最新合作项目动态。七是设立中东欧企业在浙江的商务代理处,积极帮助企业搜集市场信息,寻求投资合作机会,推进项目落实,实现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常态化。

促进与中东欧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优势,着力推进与中东欧三海港区合作和中欧陆海快线建设。加强宁波舟山港与克罗地亚里耶卡港、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和波兰格但斯克港合作。一是加密港口航运线路。主动与四港合作,鉴于目前宁波舟山港与四港之间的航线各只有一条,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航线,谋划建设一批综合物流中心,为货物运输提供经济、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加强港口管理合作。在增加与四港交流沟通基础上,着力在港口货源的拓展、港口新技术的运用、港口作业效率的提升和港口人员的交流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三是加强港口战略合作。共同探讨船舶大型化和航运联盟化的航运产业发展态势,谋划宁波舟山港与四港港口发展的共同战略。在波兰格但斯克港和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都设有自由贸易区,可考虑在这两个港口周边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借鉴宁波保税区在建设、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经验,开展园区合作。四是推动在四个港口所在地建立境外保税仓,作为浙江及我国产品出口中东欧乃至欧洲大陆的中国海外仓。

加强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一是规划建设好保加利亚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打造民心相通平台,使中心成为讲好中国(宁波)故事以及中国了解中东欧的窗口。二是邀请中东欧国家的文艺节目来宁波进行巡回演出,宁波的文艺节目也要主动走入中东欧国家。三是推进教育领域合作,鼓励合作办学,共建合作平台、研发中心,鼓励进行师生互换等。四是加强体育交流合作,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在足球、篮球等领域实力较强,宁波可以与他们一起举办友谊赛事,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五是进一步扩大旅游规模,加强对中东欧国家的旅游宣传,进一步推动双方签证、交通的便利,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提升智库水平,构建“16+1”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具备语言优势的高校合作,开展中东欧语言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发挥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波兰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优势,网罗汇聚国内外中东欧研究方面的专家团队,打造中东欧智囊团队,组织专家到宁波开展论坛、讲座等。同时,依靠中东欧专业智库深入研究中东欧各国产业政策、投资重点、法律法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三是成立驻中东欧人才工作联络处,为中东欧高层次人才来宁波创新创业牵线搭桥。四是吸引中东欧华商、中东欧创业者以及国内创业者汇集宁波,打造有中东欧特色的创业基地,切实为创业者搭建平台。五是支持企业选送高层管理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到境内外高等院校和有关机构进行实务培训,培养一支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当地法律、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五是编辑印刷中东欧经贸投资指南以及案例库,向有关企业和市、县有关部门免费发放,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合作。六是搭建数据与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经贸投资信息查询服务。

猜你喜欢

中东欧示范区宁波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喜相迎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