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工作的大忌之三:虚

2019-01-28刘亭

浙江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词官僚主义顶层

刘亭

经济工作最好还是少来一点“虚话”和“虚功”的为好

之前,笔者曾写过一篇《经济工作的大忌之二:假》,说过要写一个“多字经”系列的。近来得空,想起了过往的“初心”,赶紧再来划拉一篇。

如果说“假”是中国经济中的大毛病,那么“虚”就是经济工作中的大毛病了。经济不同于政治,经济工作最好还是少来一点“虚话”和“虚功”的为好。不幸的是,“虚头巴脑”的做派似乎已然成风。

一是文山会海。必须要开的会还是要开的,好比一年一度的“两会”、经济工作会议、系统工作会议,每回开还要有点仪式感。但所有的会都这么正经八百,就有点“玩虚的了”。应该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谁来谁就来,不要把参会作为一种待遇,也不要让“代会”成为一种常态、“陪会”成为一种无奈。尤其不要把层层开会,作为落实中央和上级精神的一种政治表态和“实际行动”。

在现如今这个网络无所不在、信息无所不达的时代,再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小会传达大会、小报“抄袭”大报,又有啥劲儿呢?别看一个个装模作样地到会,其实往往是借此机会打瞌睡和看手机。有鉴于此,办会者想出了视频监控的高招。如此“高压”之下,自然得知道收敛,不可放肆,但看着一个个是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岂不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知神游到哪里去了。

二是新词“爆表”。新词迭出,目不暇接,堪称当下的流行。凡事皆有度,一旦过了火,带来的就是“视觉混乱”和“乱砍滥伐”了。战略多多、系统多多,工程多多、“行动”多多,似乎不戴顶什么帽子就名不正言不顺,最后干成了也算不上什么政绩。结果全面性有余,但不知何为重点?系统性爆棚,但不知突破口在哪里?

随着全深改《决定》出台,“顶层设计”成为了热词。相较于改革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对全面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地作出六大领域、12个方面、336项改革举措的通盘规划,是完全必要的。但从中央到地方,五级行政层级都来搞什么“上下一般粗”的“顶层设计”,那就完全没有必要。

三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个筐,官场上种种恶习都可以往里装。但在此主要指责的是不懂装懂、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象。无可否认,中国是一个官本位思想比较盛行的国家,说它是封建残余也好,说它是“权令智昏”也罢,总归是一个很显然的存在。虽说任何工作都要按规律办事,都要讲求实事求是,但经济工作对这方面的要求显然更为突出。

行政管理中的“下级服从上级”并没有错,但这不等于明知有误却因为“站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去顺情说好话,使领导因脱离实际作出更大的误判。当然,总说违心话,甚至还要拍马屁、抬轿子,也为很多人所不齿。于是,造成了当下官场上“假话不去说,真话不全说”的官场生存文化。真话就是实话,实话不全说,那就往往要靠一些虚话来掩饰、来搪塞了。

“虚头巴脑”既脱离实际,又脱离群众。因为老百姓只要求实实在在的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空话既填不饱肚子,也暖不了身子。40年的改革为什么成功,为什么万众瞩目、举世公认?因为你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和功德摆在那儿,谁都无可忽视,谁也抹杀不掉。但如果盛行“业绩不够数字凑、实货不多文字描”的虚浮夸大之风,成天在那里自得其乐、自我陶醉,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破除经济工作中避实就虚、脱实向虚的不良风气,要从恢复实事求是、正确舆论导向、反对八股文风、改革用人机制、更新评价标准等方面多管齐下。但所有这些努力,说到底还是要根植于对浮夸之风危害的切身感知和深刻洞察,而这正是拙文想要来参与并有所发声的。

猜你喜欢

新词官僚主义顶层
声音·数字·新词 等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学诗偶感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