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下新闻媒体的转型发展思考

2019-01-27文国友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机器人人工智能

文/文国友

人工智能在新闻媒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新闻行业的生态环境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显著影响,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新闻采集、编辑、审核等环节能够有效提升新闻媒体的工作效率,积极推动新闻信息在全新社会环境下的转型升级。[1]

1.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计算机的自动识别、自动处理、自动信息采集是人工智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大数据与算法为人工智能处理信息与智能筛选提供了保障,基于人的思维特点与价值判断能力做出选择并输出结果。人工智能逐渐剥离了机器能力而更加关注逻辑思维与辨别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渗透于某个行业则必将会对这个行业产生直接影响,它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更是统计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产物,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判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方向。人工技术能够利用大数据与算法准确获取大量用户的信息,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与兴趣爱好准确推送定制化信息,计算机能够在信息获取与分析环节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2]

众多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对新闻媒体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麦克卢汉认为,人工智能对新闻媒体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在信息采集与自动化生产,更大范围的信息采集使得数据挖掘更加深刻到位,形成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美联社在2014开始尝试用机器人写财经新闻,微软也在2016年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媒体中心,《纽约时报》在2018年引入了VR新闻形式,以更加真实地还原新闻场景。美联社发布的报告指出,人工智能能够大幅度提升新闻生产效率,熟练后可以达到十倍以上。《华盛顿邮报》则推出了基于谷歌大数据的专门工具,该工具能够自动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并进行反馈。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全面进入新闻媒体行业,正在给新闻媒体行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2.人工智能对媒体领域的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对媒体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叙事、呈现与生产的技术革新大幅度提升了媒体行业的生产能力,例如,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支撑新闻现场报道,有效提升报道的现场感与互动感,保证用户获得更强烈和直观的新闻收看表现。

2.1 人工智能提升了媒体行业的信息传播速度

机器计算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当下环境下持续提升,机器人写稿已经成为了新闻制作的全新方式,人工智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信息内容并进行有效整合,极强的信息分析能力与整合能力大大提升了新闻编写的速度,这也使得新闻制作进入到全新阶段。2018年,在腾讯组织的一次人工智能媒体发布会上,机器人编辑将会议主持者的发言进行了整合,人工智能软件将语言发言转化为文字形式,在最短时间内向网络和其他媒体发布了这条新闻。人工智能自动编辑Dreamwriter每天能够完成两千余条新闻制作工作,能够涵盖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的新闻,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新闻编辑的局限性,大大提升了新闻编辑及制作效率,使得媒体行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极大地提升了媒体工作的生产力。用户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获得自己需要的新闻,而媒体也能够紧紧把握当下热点话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新闻的创作与编写。

2.2 人工智能推动了媒体行业分发机制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能够对新闻内容有效区分,基于用户需求更好地分发新闻内容。传统时代的新闻分发缺少区分标准和针对性分发机制,这就导致用户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用户在筛选新闻信息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也导致部分新闻媒体难以契合用户需求,特别是在细分新闻领域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智能分发技术与内容推荐技术领域的根本性革命,以用户阅读倾向和新闻获取兴趣为依据的新闻分发机制能够保证人工智能将新闻信息传递给最需要的用户,同时,能够根据用户对新闻信息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这种模式不仅仅对用户更加友好,而且能够推动新闻媒体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例如:今日头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兴趣推荐模式的构建,它根据用户行为习惯与兴趣需求对信息内容与分发机制进行了全面解构和重建,新闻信息与用户之间的匹配更加高效准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分发的精准性与个性化都将得到有效提升,这更好地满足了新闻发展与用户使用需求。

2.3 人工智能为媒体行业带来了全新阅读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用户与媒体之间的交互性,用户能够与人工智能展开有效对话,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人工服务,它能够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多样服务,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这既带给了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大幅度提升了交流互动效率。例如:苹果推出了Siri聊天机器人,微软推出了小冰聊天机器人,百度则推出了小度聊天机器人等。而VR、AR、3D技术的快速发展帮助用户逐渐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效果,用户仿佛置身于真实新闻情景之中,这也改变了用户完全被动获取新闻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新闻体验。“看新闻”逐渐成为了“问新闻”和“答新闻”,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还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与行为,为下一步人工智能的优化提供准确依据。

3.人工智能推动了新闻生产方式转型

3.1 新闻编辑平民化

新闻媒体编辑能够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呈现新闻内容,根据新闻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在海量数据中收集有效信息,精准定位用户群体并实施个性化定制。语音识别与文字转化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编辑效率,而每一名用户都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与App完成新闻编辑并上传至网络,用户也可以成为新闻的编辑者和传播者,这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认可度。社交媒体使用,用户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不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只会引起用户的反感,智能化的算法能够保证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人工智能让新闻的生产更加高效,信息选择和编写更为快捷,在节省编辑时间的同时使得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价值观契合度有效提升。

3.2 编辑软件便捷化

网络时代,用户也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很多用户尝试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发布新闻,人工智能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将原本粗糙的制作方式向专业化方向推进。人工智能也为用户提供了畅所欲言、互动交流的空间,用户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新闻建构之中,成为新闻的构成主体。用户的内容自主建构会影响到系统对用户兴趣的判断,根据用户的日常浏览数据形成个体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定向推送服务,同时,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平台,为内容建构提供了有效支持,更加真实地反映用户的需求与感受。人工智能是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编辑软件的出现使得用户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有助于新闻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3.3 开辟新闻媒体创新链

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不同媒体平台都在尝试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手段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特别是网络新闻媒体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新闻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开辟新闻媒体,创新产业链,提供新闻数据及相关咨询服务,例如:《光明日报》就利用自身资源与各个高校展开合作,在线上和线下为高考学生提供报考信息,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关注与良好口碑。人工智能帮助新闻媒体收集了大量数据,同时,利用这些数据建立系统性的资源库,依靠媒体的用户资源获得更好的收益。现代很多平台设立了问题平台,用户发布问题后会由相关领域的领域作答,这不仅为用户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使得用户对新闻媒体平台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平台也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数据资源。

4.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全面有效应用

4.1 人工智能引领新闻媒体技术创新

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最传统的纸笔时代、到光电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技术创新既推动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同时也导致媒体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人工智能给用户和媒体更多选择的权利,智能筛选与自动化流程能够将纷杂的信息有效梳理,用户能够利用软件快速接触到信息,为此提供了技术保障。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够建立用户图谱,对用户的个人情况作出准确分析,这也为用户信息分析提供了有效保证。目前,新华社已经开始全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黑马校对、简繁体转化、语义分析等都有效推动了媒体技术创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渗透于新闻媒体的方方面面,技术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有效手段,新闻媒体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程度与利用程度将不断提升,进而保持媒体的优势地位。[3]

4.2 人工智能算法价值日益凸显

人工智能建立于大数据及算法基础之上,通过大量关键信息的整合与梳理能够形成不同条目与聚合内容。网络时代,新闻信息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每天都会产生海量信息,而且这些内容存在巨大差异,如何筛选和梳理这些内容对人工而言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迅速做出筛选,只要设定分类标准及区划条件就能够解决这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筛选与智能聚类功能能够有效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但也很容易导致内容呈现重复化和同质化现象,这也是新闻媒体应该关注的重点。例如:今日头条在新闻发布的同时利用智能聚类算法分发寻人启事,精准定位,大大提升了定位效率与平台影响力。在新闻审核方面,人工智能同样具备效率优势与准确度优势,它也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审核。

4.3 人工智能市场快速拓展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已经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构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规范,通过多重布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针对人工智能制定的发展标准为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效涵盖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产业,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提供了保障。2017年,新华社在成都发布了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基础进行新闻生产。《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今日头条等媒体纷纷设立了专门的写稿机器人,这些都为新闻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5.人工智能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思考

5.1 利用实时机器人进行采访

2017年两会召开期间《人民日报》应用实体机器人和虚拟机器人共同完成采访与互动工作,新华社同样应用机器人采访并在网上播放内容,《光明日报》《广州日报》、河南广电的机器人也在两会采访舞台亮相。[4]人工智能机器人有效整合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合成、机器翻译等技术,机器人不仅仅能够完成基本的采访和发布任务,同时还能够对自己发布的新闻进行监控,并且根据监控结果对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实时机器人将在新闻采访领域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特殊环境下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5.2 智能采写定制化新闻

2018年初,新华社发布了我国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该平台仅仅用时十秒钟就生产了一条两分钟的视频新闻,智能平台通过摄像头、传感器获取视频与图片信息,继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利用大数据与算法将这些信息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通过信息重新检索和排序形成最终的智能新闻。智能新闻的信息采集与编辑更加精准。智能化生产与智能化传播为新闻生成提供了有效保障,智能化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情况制定定制化新闻,通过个性信息推荐满足用户多样需求。智能新闻以用户为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感知环境并采集信息,最大限度地进行可开放性创作,这也给新闻记者与编辑提供了更多信息反馈渠道,新闻媒体的新闻编辑模式也将因此而做出彻底性变革。

5.3 分布式新闻推动资源聚合

分布式新闻的产生是基于分布式计算引擎和分布式系统,分布式计算引擎和运行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分布式计算引擎通过处理和分析数据, 能够提供对数据的多方位理解, 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信息和价值, 为决策者提供支持。分布式存储技术并不是将数据存储在某个或多个特定的节点上,而是通过网络使用企业中的每台机器上的磁盘空间,并将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设备,实现新闻资源的有效聚合。

总结

人工智能的融入彻底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传播形式单一的格局,用户参与、跨平台联动成为新特征,未来的媒体机构将既是人,也是机器。这种以机器增强人类智力的变化对媒体行业的未来至关重要。为了保持它们的诚信和可信赖性,媒体组织本身需要能够确定他们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如何建立和使用的,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媒体机构不断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也能够为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机器人人工智能
雪中放牧新风景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