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发展研究

2019-01-27裴怡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接受者传播者主体

文/裴怡

1.新闻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关系的演变过程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同环节有不同的角色,并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最常见的就是新闻的传播者和新闻的接受者,这两者是新闻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角色。新闻传播主体指的是新闻媒体的所有工作者,其中主要包括新闻的传播者,而新闻的接受主体指的是接受传播主体传播的信息的人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开始出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局面,新媒体的出现降低了媒体的门槛,基本上只要有网络有电子设备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工作者一员。和传统的媒体相比较来看,新媒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兴的传播者,这种变化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新闻的接受者不再仅仅只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不再只能进行单向的新闻传播,更多可以变为双向传播,这样就具有了接受者和传者的双重身份。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划分不再鲜明,两者共存。

从传统的泾渭分明的状态转变为目前两者可以互相转换的状态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演变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还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传受关系模式,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面貌。

1.1 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不分的朦胧关系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从开始出现至今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在新闻职业工作者出现的前期,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之间,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没有一个明显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概念。将新闻传受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没有明确角色区别的关系,这一过程主要是从西方的新闻事业起点时期,人们为了区分新闻的传受双方,对其进行了划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在这一概念的出现,人们将新闻涉及到的人严格区分为两个身份,这两个身份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负责不同的内容,两者之间不会出现互相转换的情况,但是,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后,开始出现了传受不分的现象,也就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传播者可以是接受者,接受者也可以是传播者。

最开始出现传受不分的现象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没有“传”和“受”的角色定义,在当时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传受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人们并没有将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传播活动区分开来,新闻传播处于一种自发的、非自觉的状态。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后,两者又可以相互转换,与最早传受关系不分的原因不同,它主要是由于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起的。

从长远看来,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受主体不分的情况将会是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现象,不会因为进入新的时代而改变。

1.2 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分立的对应关系

在西方文明出现之后,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技术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新闻领域也是如此。新闻媒体从无到有到现在的规模,和西方文明的出现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新闻传播领域的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大众传播方式的诞生,这将新闻传播活动从日常的信息传播中区分出来,成为一个专人从事的职业,新闻职业的诞生使得原来的传播使传受不分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报纸开始出现至今,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开始出现分立对应的现象。

在十七世纪初,印刷报纸的出现标志着新闻行业的诞生。在新闻行业开始出现时,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就被明确划分开来,这也说明印刷报纸的出现代表了传播者和接受者对应关系的开始。随后,新闻行业不断推进发展,预示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是形成了完整的新闻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对应关系,大众传播媒体的介入使得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角色划分,潜在的角色互换的现象出现,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没有被人提出,直到新媒体时代开始显现。

1.3 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和谐的一体化关系

大众传媒阶段具备社会责任感的记者确定了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分立对应的关系,在这个时期,传播主体主导着传受关系,这种主体关系直到新媒体时代也没有被改变。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新闻媒体工作者,新闻的传播活动不再限制于三大传统媒体了,新兴的媒体进入到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变化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传统印象,还加速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随着新媒体程度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无法满足于单向传播模式,在接收到新闻信息之后,人们有了发挥观点的自由,因此,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就新闻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同时,新闻的传播者也希望得到反馈,在这种趋势下,新闻传播活动由原来的单向变为了现在的双向,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彻底发生了改变。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受呈现出一体化的关系,只要可以上网,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

2.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变迁的影响

2.1 对新闻概念重新进行定义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新闻的定义是十分复杂的,而且新闻和信息是严格区分开来的,信息的覆盖范围比新闻要广泛很多,只有小部分的信息可以被说成新闻,发生时间比较短暂的、有价值被传播的才可以被称作新闻。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提供了机会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在这个背景之下,新闻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新闻定义无法适应现在的环境。在互联网上,有些受众在社交软件或者其他软件上发布消息需要包括事件发生的六要素,而新闻在信息六要素的基础上要符合其基本结构。所以,从传统的定义来看,很多用户在社交软件上发布的信息交流的社交平台不能算作新闻的范畴。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对于新闻的定义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发展的需要了,所以对于新闻的定义要进行改革。

随着社交网络的建设,QQ、微信、微博等软件的流行,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与他人双向互动式交流,获得他人对于某一事物的看法辅助自己的选择,在互联网中不再仅仅关注社会信息和公共事件,还会关注自身生活有相关内容,这些零碎的信息无法成为新闻的内容,也不具备大众传播的条件,但是在一些固定的人群中这些信息也可以被称作新闻。

新闻的客观性被弱化。在传统的新闻中,新闻传播者需要经过学习才能胜任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降低了新闻从业者的门槛,也使得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具备社会责任感的记者在新闻报道时追求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是现在很多自媒体传播者,在报道新闻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甚至有些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没有对新闻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握和甄别,导致新闻真实性受到质疑。

2.2 对新闻记者的影响

新闻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是新闻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新闻记者主要的作用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然后将信息发布出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到来后,新闻记者不再是新闻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新闻的接受者,观众不仅仅可以阅读新闻,还可以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而记者身为公民之一,也可以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带领社会公众了解事件的背景和造成的原因以及后续影响。

记者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传统新闻时代,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撰写文稿、搜集新闻信息,对记者来说,写作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现在记者需要有更多的专业技能。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也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而且受众的数目更多,能发掘更多的信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的数量在增多,但是质量却在下降,职业记者成为新媒体的把关人之一。现在,互联网中参与新闻活动的群众越来越多,他们对于新媒体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3 对主流媒体的监督作用

在传统新闻时代,传统媒介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普通群众都可以参与到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来,这就可以让普通群众充当媒体的监督人,可以有效制止不良行为,平衡媒体力量,让新闻更具有真实性。

3.新闻传播主体变迁带来的启示

3.1 受众的个人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受众参与新闻传播过程就是培养媒体素养的过程。纵观我国的新媒体发展现状,各种新闻的参与人群数量正在急剧增加,人人都能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理念诞生,这种理念的诞生也在缓慢地影响着大众的媒介素养。在互联网平台上,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公共事件的参与人也变成了社会大众,任何被报道的新闻事件都要接受大众的检验,增强了社会的参与意识。

3.2 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互联网本质上是信息传播的平台,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无国界性和匿名性使得传统的媒体规制模式被直接复制到互联网领域,由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受众对于网络的利用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传播出的信息却是良莠不齐,因此,要注重网络言论空间设置打击虚假信息和低俗化信息,为大众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交流环境。

新媒体时代的变革不仅仅是媒介领域,还有很多其他领域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所以,这场变革是艰难的,其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在新闻传播主体变迁过程中,却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人都能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但是民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推动这场变革,政府需要做好引导作用,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

结语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产生、发掘和传播过程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打破了传统媒体构建的新闻传递架构,使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表达自己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并且可以充当传播者对新闻事件进行二次发散,这形成了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新闻具有非常强大的包容性,而互联网又涵盖了很多信息,这就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充当把关人,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变化给传统的新闻传播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所以,我们要积极调整策略,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猜你喜欢

接受者传播者主体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当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传播者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