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2019-01-27张虹霞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榜样道德

张虹霞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方法得当,思想政治教育会事半功倍;但是如果方法选择不当,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又一次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重申了青年在我国发展道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各种经济信息多样化条件的影响下,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所以以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借鉴,结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提出适合对当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显得更为紧迫。

一、创新榜样法——帮助青年确立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邓小平同志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时讲到:“以后中央委员会的成员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是我们的后辈。我们的态度正确,对推动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的工作,很有好处。如果搞得不适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就向老干部提出了要求,老干部要给年轻干部做榜样。这也为当代青年教育过程中采取榜样教育的方法提供了借鉴。

榜样教育法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是非常普遍的方法,也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好胜心比较强、模仿欲望比较浓重以及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渴望变成优秀的人,所以在这一阶段帮助青年寻找榜样,对他们开展榜样教育,有利于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

(一)榜样选取的标准与过程

榜样教育法的中心环节是选择有说服力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大多数人信服,让大多数人向其学习,并且真正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所以,在选取榜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榜样的选取要接地气,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接地气首先是指在小范围内,榜样要从相对应的青年群体中选出来,例如文艺工作领域的青年榜样选出来之后难以让农民领域的青年信服,因为工作性质不一样,要向他们学习有很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青年对其“榜样”的不认可。接地气其次是指榜样的选取一定要真实,有些地方群体为了塑造完美的榜样形象,对榜样进行包装,使榜样成为“高大全”,其实这样的榜样反倒不会让青年群体信服,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相比“高大全”的榜样,青年可能更喜欢有“瑕疵”的榜样。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如果对青年进行虚假的榜样宣传,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二是榜样的选取要符合时代要求。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加之青年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化,青年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所以选取的榜样要符合青年的视域特点。榜样的选取一定要与时代接轨,与青年视域一致,这样才能加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二)以“偶像崇拜”促榜样教育

“偶像崇拜”是指个体或群体对自我认同的形象化的人格符号所表现出来的极度尊敬、钦佩、欣赏、喜欢和向往的心理和行为。由于新生代偶像的不断兴起,加上媒体的大肆渲染,所以现在的青年偶像即“小鲜肉”居多,也同样引起了广泛青年群体的关注,但是纵观周围,“偶像崇拜”产生的正能量要大于其负面影响。例如,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有一个高中生因为喜欢TFboys成员易烊千玺,所以因为其说过的一句话“想上北大”而努力学习要考北大;以及最近高考过后爆出很多小鲜肉的高考分数,可以说是非常正能量的。这些事例都足以说明偶像崇拜一定程度上以发挥榜样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有一些青年由于追星不当而使自己的生活一片乱,甚至影响自己的正常发展,我认为这就要对青年加以正面引导,将偶像崇拜与榜样示范相耦合,以偶像崇拜促进榜样示范,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应该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二、循循善诱法——推进青年内心接受认可思想政治教育

1957年,邓小平同志在整风反右派问题的讨论中提出,绝对不能采用简单口号的办法,要说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年轻干部、学生进行管理也不能霸王硬上弓,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即指青年掌握并接受一定的理论进而将理论自觉的应用于实践的过程。由此观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需要“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那么如何接受、接受程度怎么样就成为比较重要的话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学生对教师的言谈只能默默的“接受”,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被动性,进而导致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强制”“呆板”“没意思”的不良印象。结合当下青年现状,“00后”迈入青年行列,他们从小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中,思想比较前卫,天生叛逆,对越是强迫接受的东西他们越是“排斥”,所以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使用“软办法”,“霸王硬上弓”是行不通的。

(一)引导青年了解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新时代青年的特点是目的性比较强,所以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让他们清楚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学习它有什么用处,进而让青年从意识和行为上都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激起青年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如果不对其进行相关引导,则“思政无用论”会在青年思想中蔓延开来,所以思政课老师要发挥好“启蒙作用”。

(二)帮助青年接受并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青年能够接受并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取决于教育者是否能与接受者“沟得通”,“讲得好”不意味着“沟通得好”,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中要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以及接受心理。正如孙迎光老师所讲:“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不是线性的,不能把传播模式变成发射者/接收者的模式,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甚至要从教育对象心理需要的角度研究传播。”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接受者保持“平等对话”的状态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认可其传播的理论。

(三)促使青年自觉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青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接受和认可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结,只有将理论自觉的应用于实践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达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多多策划并且开展相关活动,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督促青年不要忘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回归实践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三、扩大民主法——尊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福柯曾经讲过:话语即权力,他指出任何话语都是一种权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青年思想变化的特点,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继续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青年的思想政治话语权亟待引起重视。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适当让位”

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堂是“你教我听”“你说我做”的保守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者,虽然学生有时候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其自主性是建立在老师的“安排”之下。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话语权不能得到尊重和重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片倒”,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懂得适当的“角色转变”,不要把思政课堂当作自己的“天下”,要与学生平等共享课堂。现代青年在新媒体的助推之下,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很大的意愿将其想法在课堂上与老师讨论或者是与其他同学分享,所以教育者要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对他们予以相对应的思想教育,不致使其内容过于滞后或是过于超前,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喜欢思政课堂,从而有一定的收获。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正确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学生思想前进路上的引路人,所以要关注青年,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者“适当让位”,给予教育对象表达的机会,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之中,很多内容是正能量的,但是也不乏一些敌对势力或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潮试图通过网络对我国青年传播他们的价值观,所以教育者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发言或是行事方式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他们的言语和行为给予正向的引导和规范。

(三)要尊重教育对象话语形式和内容

现阶段青年主要是“95后”,“00”后将很快成为青年大军中的一员,他们从小在网络环境中长大,对新媒体的应用熟练自如,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很快,甚至有时候会用网络热词来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可能囿于年龄较大或者是思想比较保守,对“95后”的喜好不能认同,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尊重青年表达的方式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体系,如果被小青年加入一些新潮的词汇,更可以增加其“趣味性”和“新颖性”。

四、道德评价法——帮助青年自省与他省相结合

邓小平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多次告诫青年要注意“三省”,要经常反思自己,也要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而这也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讲的道德评价。简单来说,道德评价就是对人的行为做出评价的行为。在青年群体中,道德评价可以包括:社会群体和他人对青年的评价、青年对社会群体和他人的评价以及青年的自我评价和互评,道德评价有利于对学生的道德养成进行阶段性成果的评价,进而对学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成果检验;青年之间相互评价有利于实现“正向攀比”进而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引导青年正确进行道德评价

荀子曾经在《礼论》中说过:“绳墨诚陈矣,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恳矣,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成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其意思便是评价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如果标准不统一,那么评价将会无意义。所以,引导青年进行道德评价,首先要有统一的标准,这样青年才会产生对道德的敬畏感,也会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其次,要注意青年道德情感的培养,青年正处于道德形成的过程中,不管对他人或是自己在进行道德评价时都特别容易过分的情感带入,导致道德评价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本的意义。第三,引导青年在道德评价时要注意将评价对象的动机与结果结合起来看,要注意“效果论”和“动机论”的相互配合,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方式方法的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一些“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从而影响了道德判断。

(二)性质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对青年道德评价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性质评价和量化评价。性质评价指对青年的行为只做“善”和“恶”的区分;量化评价则是指要对青年在道德上的行为以及观念进行进一步的定位,要看其“好到什么程度”或是“坏到什么程度”。性质评价只能对青年道德行为进行积极或者是消极意义上的区分,一定程度上来说对青年的约束力不够;量化评价可以说是具体到青年的每个行为和观念都进行评判,有利于青年对症下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性质评价是量化评价的基础;量化评价是性质评价的深化。所以,在对青年进行道德评价时,要注意性质评价和量化评价的结合,这样才有利于青年向更高的道德准则看齐,将自己培养成为有更高道德修养的青年。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是道德评价体系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两种互相依赖的评价模式,这两种评价都有各自的优势以及弊端,任何一种评价的单独存在都不能做出中肯的道德判断,所以在对青年进行道德评价时应该注意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相互配合。自我评价是被评价主体通过自己的言行、动机和结果等参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给予一定的道德判断的过程,是“一对一”的评价模式;他人评价是指除自己之外的他人包括社会和同辈群体等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的评价,是“多对一”的评价模式。由于这两种模式中,评价主体不一样,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一样,最终的道德判断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最终评判时要注意两种评价模式相结合。

五、利益推动法——兼顾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

邓小平曾说:“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战争年代,通过实行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相互配合以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事例很多。这种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今天更加适用,对于求胜心强的青年也是非常适用,利益推动法的恰当使用能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益推动法实施的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唯物论,认为离开实际谈思想就会陷入唯心论的怪圈。思想政治教育是要通过传授教育对象一定的思想价值观,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如果忽视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一味的要求其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能会陷入“唯心论”的恶性循环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利益驱动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上的满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倡导,使得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群体开始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他们更加注重公众形象的塑造,更加期待自己的道德得到认可,由此也出现了后来兴起的“慈善事业”。所以,实施兼顾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利益推动法是可行的。

(二)利益推动法实施策略

利益推动法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用,但是应该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激励法本身是一种鼓励教育对象继续努力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当今社会太过“逐利”的观念,使得一些奖励方法被“异化”,奖励不再是促进其进步的手段,而是成为市场经济的附属品。青年正处于接受社会事物和观念的过程中,如果受这种观念影响较多,很容易对青年价值观的确立造成一定的不良引导,所以要摆正其方法的定位,也要注意其使用的频率,不给青年造成不良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予以不同的奖励,并且要注重以精神利益为主,物质利益为辅。不同的青年群体有其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制定其奖励政策时要根据青年的特点进行,只有有针对性的奖励,才能对其青年群体产生一定的“诱导性”,才能保证其方法的有效性,进而真正发挥起作用。

猜你喜欢

教育者榜样道德
品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