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化工技术的新进展

2019-01-27潘晓捷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甘油生产研究

潘晓捷

(淮安市淮安医院,江苏 淮安223003)

1 引言

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技术主要是指以实验研究为载体的工程、理论并重技术形式,囊括细胞工程、综合遗传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细胞工程、过程设计、工程研究、操作优化与控制等内容,旨在得到目标产物,落实生物化工产业发展目标。然而,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化工技术研究与发展相对滞后,这也为本次研究创造了条件。基于此,为推动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稳健发展,探究生物化工技术新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2 生物化工新型催化技术

生物化工产品制造需在高压、高温等特定催化环境中剧烈进行,生物体复杂反应则在常温下受酶催化展开相关反应活动,反应在常规、温和状态下进行。酶的来源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其中微生物是酶的主要来源,主要源于微生物种类多、培养容易、酶源丰富,在人工控制下可以大规模应用在生物化工产业中。然而酶存在回收困难、纯化烦琐、稳定性差等应用困难,为解决相关困难在特定环境下将酶与孔隙载体材料,如纤维素、琼脂、海藻盐、聚丙烯酰胺凝脂等材料,通过化学键结合、物理吸附、生物结合等途径结合在一起,加之固定转化技术,实现酶连续催化反应目标,为生物合成产品工业化制造提供催化条件。为规避纯化、提取、固定化过程对酶催化活性带来的不良影响,可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细胞固定化等技术,在细胞或微生物与酶不分离的前提下,将微生物或细胞整体固定起来,使生物体可通过微生物一步完成反应任务,削减反应流程,体现生物化工新型催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3 生物化工新型生产技术

利用生物化工新型生产技术颠覆传统化学转化模式,拓宽生物化工发展思路,得到全新生产工艺及产品。例如,甘油发酵生产法,在化学原料生产成本不断追加的情况下,可以取代原有提取法、化解法,使甘油生产更加经济高效,相较于传统生产技术,发酵生产法原料来源渠道较为广泛,对设备的要求不高,为此在行业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经研究发现,可以用于甘油生产的原料有耐高渗压酵母、酿酒酵母等,在技术应用进程中受菌株影响得到不同合成结果。淀粉是发酵法主要原料,技术应用环境有一定优势。我国甘油发酵技术应用水平较高,能生产食品级及药用甘油,然而化学法甘油与发酵法甘油竞争仍然激烈,二者经济性与石油价格呈正相关,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稳健发展的新常态下,发酵工业将与各类微生物融合,加大甘油发酵代谢研究力度,尤其在基因工程应用、开发高产菌的前提下,将助力生物法甘油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

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1,3-丙二醇不仅是优质抗冻剂、溶剂、保护剂,还可进行各类化学合成反应,生成聚醚、聚酯、聚氨酯等物质,当前1,3-丙二醇均利用化学法生产,这不仅消耗过多有限资源,还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污染,为此,应用生物转化法可以在生产1,3-丙二醇基础上,体现“绿色化学”技术优势,将葡萄糖或甘油及相关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实现高效生产目标,推动生物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在菌种改造过程中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拓展生物化工技术应用领域,通过转基因研究微生物,运用廉价底物应用一步发酵法,还可进行两步发酵或微生物混合发酵。

4 生物化工新型材料技术

生物化工技术在探索全新生化工艺的同时,还能制造传统化学制备不能得到的化工材料,通常情况下,生物化工技术加持下的材料生产成本较低,合成率高,显现出传统化工技术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例如纯旋光异构单体材料,运用4,4'-二羟基联苯以及纯对映体顺-4,5-二羟羧酸内脂等材料进行制造,拓展生物化工新型材料应用广度。在手性药物领域,激素、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数量较大,运用传统拆分方式无法合成全新手性化合物,为此,在生物化工新型材料技术加持下,可以拓展手性化合物研究领域,实现L-乳酸、L-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L-苹果酸、D-对羟基甘氨酸、D-苯甘氨酸等拆分目标[2]。纤维素降解有生物降解、氧化降解、热降解、酸水解降解、机械降解等途径,酶法水解是较为可行的纤维素降解手段之一,在生物化工技术稳健发展的新常态下,纤维素酶生产与基因工程的融合将日益紧密,在40多种真菌、细胞中通过克隆得到纤维素酶基因,同时可在基因工程加持下构建纤维素酶工程菌,提高纤维素酶活力,为微生物发酵技术、固定化酶等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尤其纤维素水蒸气裂解技术在新能源及化工产业中的应用,将推动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稳健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推动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稳健发展,其需加大新技术研究力度,从催化方法、生产技术、材料等角度出发,拓宽生物化工研究领域,多渠道颠覆传统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模式,运用新技术助力企业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推动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继而发挥生物化工技术的应用能效。

猜你喜欢

甘油生产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低聚甘油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聚甘油的提纯及其对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性质的影响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