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文体意识演绎语用精彩

2019-01-26何少叶

考试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科目,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征。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够磨炼情思,还能练习出如何表达情思的方法,可见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基于“感悟”去探究文本语言形式的表达,从而习得文章表述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进而达到“会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体意识;语用;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称“语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凸显这一核心目标呢?语言能力不可能是讲会、听会的,语文教学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提高语文素养。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基本语言形态有所关注,比如对用词的精准度、语言的精美度、句式的工整度等,都已探究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然而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如何找寻到适宜的“语言训练点”依旧显得较为茫然,笔者认为可尝试从文体的角度着手去寻求“语用”,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 立足文体特点,选择独特语用点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有一个基本要求,即要有文体感。或者说,要对各类文体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确定或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准确地运用表达方式,合乎规范地使用语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文本题材,比如童话、小说、散文、议论文等,有着不同且独特的结构、语言及表现手法。因此,教师要对不同文体的特点充分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语用点”教学时完全就特点而教特点,更不提倡教自身得出的文体特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尤其是不同学段的学生,要选择适宜的教学重点。因此,教师要在立足文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对“语用点”进行合理选择,进而彰显出以“言语实践”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达到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讲解《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该文章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语用”可供选择,如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周瑜的穷追不舍、鲁肃的忠厚老实,或者是对故事的起伏曲折进行层层剖析,还可借助文章中的环境描述去感悟人物形象等。这些都能够作为教学中的“语用点”,但不难看出这些“语用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会显得趣味性偏低。通过对文本的重新审视,我们可发现文章中的对话描写几乎没有任何情感色彩与修饰词,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心理战氛围。因此,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品味对话,感受人物内心”“增添修饰词、比较语言形式之妙”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领悟到这种“白描”式的语言之美,也正因为这一独特的“语用点”,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兴趣激增。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本部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最终实现了语用目标的感知、迁移、运用。

二、 把握文体形态,体现核心语用点

不同的文体有着自带的独特风格,有的文章以理见长,有的则以雅見长,还有的则以绮丽为美。而在当前文化形态日渐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极具个性的作家创作除了不同的文体形态,文体的内涵也因此得到了拓展。比如,小说这一古典文体形态也已进化出了“小小说”“微型小说”,但其中依旧保留着小说的基本要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桥》便是这一案例。因此,教师一定要对现代文体形态有充分的认识与领悟,才不至于让学生对优秀作品产生“误读”。

比如,在讲解梁衡先生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相关内容时,教材教学重点在于“把握核心内容,领悟科学精神,学会用事例讲述道理的写法”,而这一教学目的让许多教师将其划分为议论文行列。而实际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属于以科学为题材的人物散文,并非议论文范畴,只不过其舍去了大多数散文以称赞与奉献为核心的写作手法,重点烘托“美丽”进行切入,向我们讲述了何为真正之美以及永恒之美,尤其是一位女性要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才能受到万人敬仰。这篇文章并无小学语文教材文章中的“事件”描写,重点在于“评论”,通过大量整齐句式对居里夫人进行赞美,可见这一文体的特征在于“因事而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对这类散文的写作手法有所明晰,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 重视教学年段,选取适宜语用点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不仅要自己具备文体意识,还应提高文体教学意识,具体来讲即是结合自身对不同文体的理解与感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文体语言构成方式,进而实现在写作中挥洒自如的目的。当然,这一文体意识一定要基于学生年段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阅历及学习能力相近的“语用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我们以童话这一文体教学为例,在小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有反复性童话结构,具体来讲即是相同或相近故事情节在不同环境之后能够重复进行一次,其中三次反复较多,比如《一次比一次进步》《小熊住山洞》等,故事内容并非完全重复,每次反复都有新元素加入且含有递进意义,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到了小学中年段,《去年的树》《巨人的花园》等童话则有着更强的“情感性”与“幻想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语用要转变为对人物的品味与想象;而高年段的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基于文本赏析的角度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一言以蔽之,若语文课堂只是一味囿于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与思想教育,一味高呼“爱的口号”,学生又会真正学到什么呢?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并非简单地知识灌输。所以,一定要在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时采取针对性的阅读方式,并且要准确把握好学段特点去增强文体意识,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从而让语言实践与文本鉴赏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让语文教学更加高效、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雷天云.文体意识下的语文导学案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陈苗.小学语文科文体知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何少叶,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的觉醒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