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爱

2019-01-26赵善善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德体育课梦想

赵善善

[摘 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对爱的理解决定了教育实践的方向。基于教育实践事例,本文从给学生以梦想和人性的关怀以及矫枉过正等几个角度,诠释一名班主任该用什么样的爱践行真正的教育。

[关键词] 班主任;教育;爱

我不否认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因为爱的方式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尽相同。这样较好,那样欠妥当;这样的爱深沉含蓄,那样的爱直爽热烈等。教育之爱广博而深邃,我无力诠释所有,但是,简短的几个例子,还是能传达怎样的教育才是有爱的教育。

一、有爱的教育要让人人有梦想

场景一:“老师,我读书时很让你头疼,甚至你都不愿意再为我浪费口舌了,可现在的我还好,因为我正一步步走近我的梦”。每一次同学聚会,他们都把老师一并邀请去,你看到的曾经乏善可陈的学生,却有可能带给你很多惊喜。今年的8月13日,许文广同学,一个曾经啥也学不进去的人,却做着大厨、组织能力很好。跟我聊起要到山东开店的梦想;上一届毕业的学生王彩华,已经走上销售的工作岗位,月收入过万,她在QQ上跟我说:“老师,有空我去看您,我知道您要面子,现在这样的我还没给您丢脸吧?”

教育是什么?就是引导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追求。正如全国知名特级教师郑立平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引向优秀和幸福。”你要是能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路上推他一把,就是功德無量;反之,你要是在他实现梦想时,使绊子、说风凉话,那就成了他人生之路上的罪人了。有的人学习是为了追求第一名,那就应该恰当引导,使其成为学霸;有的人学习无欲无求,实在没心,那就帮他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使其不断发扬。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境界,有时候不见得是老师教出来的。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教育家也同样束手无策。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但他的字就是写得比别人好,这种艺术的气质你要助推,不能因其成绩很烂而忽略他其他方面的优点;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可就是能言善辩,你可别把他看成只会说、不会做的废人;一位除了学习什么都愿意做的同学,或许就是社会中最真诚的公民,因为他不需要讨好你而装着在学习……

二、有爱的教育少不了人性的关怀

场景二:“老师,我又没有干扰别人,你怎么又把我拉过来?”面对午睡时在课桌内看书的朱星宇同学的问题,我在“义正言辞”之后也多了一些内疚。因为让不喜欢午睡的人勉强闷着头40分钟,也不是人道的事吧,因为我的孩子也总是给李星老师惹麻烦。

我批评他的正当理由:这是纪律、是集体行为,好好地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但对这个孩子来说,他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他有的是精力,他也没影响学习。虽然睡午觉有利于恢复精力,可人总有不同啊。类似这样的例子每天都有。比如,体育课后的一节课是十分考验老师爱的高度的。本身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两个15分钟,加之上一节体育课的影响,学生能有效学习的时间就又少了很多。这时的你如果盲目发脾气,影响的是自己的心情、耽误的是全班同学、伤害的是师生的感情。因此,对待学生,我们不可将他们作为班级的附属品来看待,一味强调学生必须遵从班级的某项安排,而是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参与进来。

以上案例中,如果老师只抱着规矩不放、抱着条例不放、抱着师道尊严不放,我们的学生可以说还是十分可怜的。上下课时的“起立,老师好”,“老师再见”是规矩,要执行,可你看到歪歪扭扭、慢条斯理的学生喊着“老师好”“老师再见”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心里肯定是一肚子火。这个招呼打的,多闹心。讲吧,骂吧,没几天又来了,因为他又不只面对你一个老师。每天7节课,每节课都来个“老师好”“老师再见”,你无所谓,他们要重复14次呀。这正如我们期末复习时,几乎所有主科老师都感慨过:都是主科了,这帮孩子一天要坐7~8节课,作孽啊。是啊,有了这样的感慨,你的气是不是也顺了呢?所以我平时上课,在他们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的前提下,这个仪式可以适当简化,但每逢公开课什么的,一定要喊的,不能让人说咱没规矩。

三、有爱的教育不是矫枉过正

场景三:因为塑胶跑道有毒,所以暂停了学校的体育课;因为每年都有学生死于溺水,所以学校每学期都三令五申禁止下河游泳;因为有过“范跑跑”,所以教育部随即就有新的师德标准——对学生的安全充分负责……

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乏一些矫枉过正的事:因为某某同学的调皮捣蛋,老师的情绪受到极大影响,所以这节课上不了了之,你们自习吧;老师树威是要的,但不是树敌。有些体育项目危险性大,所以就跳过不教了;所以我们总看到每年运动会上有铅球项目,可很多人根本不懂铅球。

“范跑跑”是老师师德高不高的镜子,但这面镜子如果只折射师德,同时也让我们的另一种教育变得毫无意义:尊敬师长、孝敬长辈、助人为乐等。香九龄能温席,那这父亲就不是东西;融四岁能让梨,那哥哥们的境界在哪里?师德是必须要有的,可一定要切合实际。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学问高深的老师,当灾难来临时,要跑在学生前就是要被口诛笔伐的;而关键时候学生丢弃了恩师,他们真的就愿意?这就相当于是在无形中也剥夺了学生选择的权利。

总之,有爱的教育氛围,不可能教出这样不识大体的学生的。爱让我们的老师知道该怎样对待学生,爱也同样告诉我们的学生,如何爱他人、爱这个社会。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素梅.微笑和真情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法宝[N].鹤壁日报,2017-08-18.

[2]周丹.初中班主任人性化管理思路[J].中学课程辅导,2018(13):133-134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师德体育课梦想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致良知与师德
体育课上的“意外”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梦想
讨厌的理由
梦想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