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及成效

2019-01-26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绵阳中西部战略

杨 艳

(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四川 绵阳 62100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之前的均衡发展战略阶段

(一)实施均衡发展战略的原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地区经济失衡。正是基于当时的国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9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国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均衡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是指:在我国国内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调整工业布局,使我国的工业逐步由沿海向内地扩展,从而缩小沿海和内地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生产力的均衡布局。对中西部地区来说,这一时期也是当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时期。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三线建设”在绵阳的布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防工业方面,有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金属制品厂、第五机械工业部生产工艺自动化研究所等;二是在原材料工业方面,有朝阳机械厂、江油冶金矿山机械厂、粮食部绵阳粮食机械厂、东方绝缘材料厂等;三是在电子工业方面,有长虹机器厂、磁性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等;四是在能源工业方面,有江油发电厂等。同时,中央相关部委还在建工、地质、民航和教育等方面设立了项目。

由此可见,无论是出于平衡发展的需要还是政治上的公平考虑,施行侧重内地的均衡发展战略都是必要的。况且,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活动,客观上存在着爆发战争的危险,中央做出了建立战略后方的决策,将重要工业设施布局在内陆,不仅可以在作战时期,增强我国的生存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国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效

通过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这一时期国家把50%以上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内地,使我国沿海与内地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变,极大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生产力均衡布局的区域政策目标,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基本框架体系,在较短的时间里为中西部地区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和人才储备。这不仅符合当时国内外复杂形势的需要,也为之后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西部边疆多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

(一)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原因

1978年以来,我国对于前期均衡发展战略实施后,由于违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追求均衡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效率,导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受限等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决定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这是由于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的均衡发展战略在实施后期出现效率低下、速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外部环境逐渐好转,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降低,并且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具备了可以承接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和产业的条件。

(二)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效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强调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人才、资本和区位优势,率先实现东部地区的发展,其后再带动内地发展。这种理念体现在随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沿海地区获得了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凭借经济全球化的东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二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伴随产业聚集所带来的人口聚集,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三是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发展,通过示范效应、扩散效应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繁荣;四是产业结构失衡状况得以扭转,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建立,使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和不同的特色。

三、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既要保持国民经济高效运转和适度增长,又要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于80年代的新趋势:一是国家区域政策既强调效率目标,同时也开始注意区域公平的目标取向;二是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重点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建立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使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扩大到了中西部地区,为当地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直辖市,1998年西部大开发启动;四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鼓励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一)“4+4+4”战略

“4+4+4”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国土。第一个“4”指的是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域板块,战略重点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第二个“4”指的是“老少边穷地区”,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四类国家重点援助的区域;第三个“4”指的是四类国家主体功能区。

(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新目标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从中央到地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全方位、系统化视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着力提升各层面区域战略的联动性和全局性,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必将进一步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绵阳市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核”:实际上就是绵阳中心城区的位置。西拓:就是加快建设集中发展区和推动安州加快融入主城区。将来绵阳整个城市的格局就从一个“一”字型变成“Y”字型。西向发展既是绵阳市委市政府的重点,也是目前热点之一。南延:从松垭沿江向南,包括三台的永明、芦溪、花园、建设。绵阳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面和南面。北优:从绵阳城区向北,青义、龙门、九岭、青莲到江油城区沿线发展已比较成型,随着方特项目建成,这条线的交通压力也会更大,因此绵阳也在加快推进S205 改线工程。东控:主要涉及到国防科研院所和控制开发区。

猜你喜欢

绵阳中西部战略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四川绵阳卷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四川绵阳卷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