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2019-01-26高仓健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

高仓健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治理体系,提高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委的组织基础,是开展高校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思想政治领导是第一位。高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为高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从根本上巩固和加强了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保障了高校的办学方向。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委与学生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基层组织,通过学生党支部对广大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委的重要职责,也是学生党支部的内在要求,更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之意。

(一)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大局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党委通过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党组织中具有特殊地位,是高校党组织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单元和重要阵地。2017年2月28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要求高校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探索学生党建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扩大党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学生党员哪里就有学生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高校通过不断健全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夯实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扩大了学生党支部在高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党支部成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高校的全体师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可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党支部中的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均为青年大学生;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是从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共青团干部、青年教师以及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产生,包括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内的全部成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教育培养支部成员、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任务。学生党支部通过组织青年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不断推进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保持和加强与广大青年学生的密切联系,努力做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维护学生的正当权利和合法权益,凝聚广大青年学生力量;突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教育,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根基。

(三)党支部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一定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举办的各类活动之中,使之与活动内容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通过收听、观看、参与这些活动,逐步接触、理解、吸收这些活动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受教育者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党支部活动是党支部对支部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支部作用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高校的学生党支部通过组织支部成员开展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党支部活动,组织党支部成员集中进行学习、开展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开展志愿服务等,及时向党支部的同学们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政策,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履行教育好学生党员、管理好学生党员、监督好学生党员和服务广大青年学生、宣传广大青年学生、凝聚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广大青年学生的职责。同时,通过开展学生党支部活动,还可以展现学生党支部在高校的战斗力,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高校党委的全面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加强高校党委的全面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才能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只有加强高校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在全校范围内自上而下、从学校党委到基层党支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多方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加强高校党委的全面领导,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校师生党员头脑,坚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持久学习马克思主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带着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体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马克思主义练就成看家本领,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定党员师生的政治信仰,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正确性、科学性,确保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持续深入的推进,确保高校始终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二)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支部的一项基本任务,对高校的学生党支部来说,更是如此。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 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学生党支部达7.96万个。显然,随着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党支部与青年学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直接,学生党支部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吸收优秀大学生、培养优秀学生党员的重任。同时,广大的在校学生也以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荣,大多数学生大学期间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发展人数一般都比较多,党员流动频率快,特别是本科教育阶段的大学生,许多党员刚刚转正就面临毕业,这就使得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年龄普遍较低,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熟悉,对党的指导思想缺乏全面透彻的理解。因此,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做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于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锤炼学生党员的党性显得尤为重要。还有助于巩固和拓展学生党支部这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使这个阵地成为青年学生政治成熟思想认识更加清醒的摇篮,培养出有专业能力,又有思想道德素质的国家栋梁之才。

(三)加强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训,建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党组织中发挥着“领头雁”和“火车头”的作用。党支部这列“火车”跑得快不快,作为“火车头”的党支部书记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全部党员都是年龄较低、党建经验匮乏的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对于学生党支部的管理和发展作用更加明显。高校要发挥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重视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与培训。

首先,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干部、专兼职辅导员、共青团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力成员,这支队伍的理论基础扎实、政治思想过硬,优先从这支队伍中为学生党支部选拔配备党支部书记;其次,重视培养党支部中优秀的学生党员,从中发掘适合从事党建工作、能够承担支部管理工作、群众基础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党员,并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优秀的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四)加强学生党支部品牌的建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党支部活动是党支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理论、方针、路线和政策,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密切联系广大群众、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途径,也是党支部对支部成员和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必须要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创造力,创新党支部活动的形式,加快推进支部品牌建设。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以鲜明的主题教育人,以特色的制度凝聚人,以品牌的活动吸引人,以响亮的口号影响人,可以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深化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现实的理解。

推进学生党支部的品牌建设,既要遵循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也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既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的学习,也要结合社会实践、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活动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活化;在活动方式上,既要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党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也要结合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文体沙龙等,提高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参与度和号召力,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