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林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策略

2019-01-25李士美杨金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课程设置生态文明

李士美 杨金明

摘要: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主体与基础作用,而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则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本文总结并提出了生态文明背景下的7项林学专业课程改革策略,分别为强化森林计测与林业3S课程、增加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开设城市林业方向课程、增加林业政策法规课程、优化整合交叉课程内容、强化综合实验实习、拓展湿地相关课程。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120-02

一、强化森林计测与林业3S课程

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长、消亡的动态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制订和调整林业政策、编制林业计划和鉴定森林经营效果服务,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按照调查的地域范围和目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以全国为对象的森林资源调查,简称一类调查;为编制规划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为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目前,在林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有森林计测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然而,课程的学时相对较少,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更新较慢。例如,2012年的山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一类调查、2014年的山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2017年的山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一类调查,采用了结合GPS的平板电脑和移动端调查软件。然而,目前的林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仍以传统的罗盘仪和手工记录为主。下一步的教学过程,应及时根据林业调查实际,更新和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另外,在综合实习课程中,应该让学生接触和实践林业调查软件的应用。

结合山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山东省林地变更调查项目、第九次一类调查,青岛农业大学林学学科积极与青岛林业部门对接,协助开展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并依托调查项目连续组织开展了三届森林资源调查技能竞赛。通过产学结合和专业技能竞赛,实现了赛教融合,以赛促学,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深化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增加规划设计基础课程

受传统课程体系的影响,林业规划设计的相关教学内容分散在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等课程教学内容中。但是,在多数学校的林业专业中,围绕林业规划设计和开设的基础课程少,课程教学内容分散。例如,CAD、Photoshop、SketchUp等课程在多数院校林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未列为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相关的规划设计将是一项重要的林业工作,如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因而今后在林学专业的课程中应在大学一、二年级增加CAD等规划设计基础课程。

三、开设城市林业方向课程

人才是推进行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必然带动对具有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人才需求。森林城市建设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城市森林建设并不是城市中分布有森林,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城市园林,而是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目前,在林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尽管设置有城市林业课程,但是课程单一、学时较少,难以形成对城市林业方向的有效支撑。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可以考虑增设城市树木栽植养护、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施工管理等课程。

四、增加林业政策法规课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提升。继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党的十九大提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等资源的保护,守住生态红线,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促进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必须推进林业法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2018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职责归口国家自然资源部,新组建的国家自然资源部担负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等。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培养学生了解、熟悉和应用林业政策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护林、依法治林、依法兴林,更好地服务林业、振兴林业,这对我国的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设置有《林业政策法规》课程,但是在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却尚未对《林业政策法规》课程予以重视。

五、优化整合交叉课程内容

目前,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部分的学科交叉与重叠,对于这一部分应该按照课程群或模块实现整合。例如,对于森林立地这部分内容,在《森林计测学》、《森林培育学》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课程均有所涉及,建议将这部分重叠交叉内容进行整合,集中到一门课程中讲授。此外,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多数院校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有两门或者以上的生态学课程,如北京林业大学开设《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课程,青岛农业大学设有《基础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部分交叉和重叠,下一步的课程体系调整中可以考虑将生态学组合并成一门大课程,按照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尺度依次展开相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生态学的整体和系统认知。

六、强化综合实验实习

林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青岛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在第4学期安排的林学综合实习I,涵蓋了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森林计测学和土壤学的野外综合实习。在第6学期安排了林学综合实验II,涵盖种苗学、森林培育学、林木育种学、林业生态工程学的野外综合实习。实践证明,开展林学专业综合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验证、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來,青岛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主动对接青岛林业部门,根据林业生产实际,安排具体实习项目,让学生参与了2017年的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林地变更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种质资源普查、大沽河造林绿化与森林抚育等项目。通过这些工作,学生掌握了当前林业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

七、拓展湿地相关课程

湿地是“地球之肾”,在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主体与基础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林业做出战略性结构调整。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则是林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作为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是课程体系。本文在深入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背景下的7项林学专业课程改革策略,分别为强化森林计测与林业3S课程,增加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开设城市林业方向课程,增加林业政策法规课程,优化整合交叉课程内容,强化综合实验实习,拓展湿地相关课程。

参考文献:

[1]曾应江.对《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的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3,(1):43-45.

[2]黄璞祎,于洪贤.湿地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6):65-66.

Abstract:Forestry is an essential and leading par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s the first resource,human talents resource plays lea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in promoting forest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while talent cultivating in these field is urgen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7 reform strategies for forestry specialty curricula,are strengthening the courses on forest planning and 3S(GPS,GIS,RS),increasing the basic courses on planning and design,setting up the course on urban forestry,increasing the courses of forestry policy and regulation,optimi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repeatable courses,strengthening the courses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and practice,expanding the courses on wetland.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forestry specialty;curriculum setting;reform strategy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课程设置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