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纪要

2019-01-25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技史科学史学术年会

马 玺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2018年10月27—28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百余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四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清华,共襄盛会。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学术年会制度于2017年正式建立,每年召开一次,旨在促进科学技术史学界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并在年会期间召开理事会议安排学会事宜。本届年会期间,除了学术报告之外,还召开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九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和九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多项议题,确定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学术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

本次年会共接收参会论文两百余篇,在两天的会期内设置了四场大会报告、十五个分会场共六十二组分会场报告会。超过两百名专家学者到场宣读了论文,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界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动向。

年会开幕式于27日早晨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胡化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科技史学会前理事长、国际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联合会前主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特聘教授刘钝,中国科技史学会现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本届年会共特邀十三名专家分四场作大会报告,涉及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西方古代科技史及西方近代科技史等多个学科方向。第一场和第二场大会报告于27日开幕式之后举行。在第一场报告会中,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常任秘书埃弗西米奥斯·尼古拉伊戴斯(EfthymiosNicolaidis)教授就20世纪国际科学史机构的变迁作了回顾,讨论了科学史在国际层面的联合与交流,并展望了21世纪的新发展。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思明的报告分析了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及其动因。在紧接着举行的第二场大会报告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石云里探讨了明清学者对阿拉伯天文学的认识,反思了中国古代在引入外来科学时的成就与不足。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扬宗教授厘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科院院属研究所的科研领导体制,探讨了“党委领导”和“所长负责制”对学术生态和学术发展所产生影响。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蒋澈博士介绍了西方古代与现代早期科学史文献学的源流与发展,指出了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前现代与现代早期科学史工作时所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突破方向。

图1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右3)、刘钝教授(右4)和吴国盛教授(右5)在年会开幕式现场(清华大学大礼堂,孙德利摄)

大会第三场和第四场大会报告在28日下午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钮卫星主持了第三场报告会,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JohnHopkinsUniversity)的杰里米·格林(JeremyGreene)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孙小淳教授、中山大学朱一文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博士后姚靓分别作了报告。格林博士的报告回顾了传统的医学史研究对医疗技术和媒体的关注,指出过往研究的缺陷,并提出了新的研究路径。孙小淳围绕北宋时期天文历法与王朝国家治理的关系,探讨了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与科技之间的相互作用。朱一文则用新近研究的儒家经典中的数学文献与李淳风对正史书志的撰写,剖析了初唐时期算家与儒家的两个算学传统与政治的关系。姚靓博士的报告围绕可口可乐在中国早期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消费习惯与科技传播在商业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场大会报告中,北京科技大学讲师晋世翔围绕“自然”与“技艺”的关联自古希腊到近代欧洲的演变,探索了炼金术在自然哲学层面对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研究员吕成冬分析了钱学森的文献和档案资料,考察了钱学森在1935—1955年留美时期的日常生活。山西大学教授杨阳则介绍了清代戏台和钟鼓楼等古建筑中的设腔助声技术,指出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对其进行抢救性研究的必要。最后一个大会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教授张大庆。他反思了过去数十年来的科技史和医学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缺陷,指出当代科技史及医学史研究将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这将迫使科学史和医学史研究者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与路径。

除四场大会报告之外,本届学术年会共设置十五个分会场,主题分别是农学史、天文学史、医学史、数学史、物理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科技人物研究、科技史教学、西方科技史、气象科技史、金属史、地学史、建筑史、力学史和科技与社会经济史等。十五个分会场在两个半天的时间内共设置六十二个报告会,超过两百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由于人数各异,各个分会场依据具体情况安排了不同的报告与讨论形式,与会专家学者充分交流相互学习,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2 大会报告现场(清华大学大礼堂,孙德利摄)

所有分会场报告及大会报告结束之后,本届年会的闭幕式于28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关增建主持了闭幕式。在闭幕式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对本届年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作了回顾;紧接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大庆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罗见今分别作了发言和致辞。孙小淳理事长宣布,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最后,关增建教授作总结发言,并宣布本届年会至此圆满落幕。

本届学术年会自筹备以来得到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学界各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继2017年第一次年会圆满举办之后,此次年会在科学技术史学界规模空前,再次取得了成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与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所报告的内容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当前的整体研究水平。鉴于年会已经成为学界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学会应当保持这个传统,将年会继续举办下去,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科技史科学史学术年会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中国写作学会召开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
“细胞呼吸”科学史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例谈科学史策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经济心理学首届全国学术年会
2018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HPC CHINA 2018)征文通知(第三轮)
例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一)
第十次中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科技史引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可行性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