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中外高校纺织服装专业教育合作的战略地图与推进策略

2019-01-24陈李红严新锋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国际化纺织

陈李红,严新锋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服装学院,上海 201620; 2.东华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51)

2016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旨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该文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共建,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这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带来了契机,也将影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教育合作将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力,也是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民心”工程。“一带一路”高校合作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文化融合、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合作的实现方式要落实到高校具体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中去,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和教学实践安排中。因此,“一带一路”高校国际合作的实现要落实到具体的专业教育中,就要从国际合作的战略高度推进专业建设。

一、 “一带一路”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合作的目标定位

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便赋予了高等教育职能更广泛的内容,即国际化人才培养、全球科学研究、人类社会服务、世界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与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的民意基础[1]。从专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角度来看,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专业教育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国际化专业人才标准的统一、专业建设共同体的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国际化布局的对接。

1. 专业教育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事业,要获得沿线国家的长久支持,关键是要“联通民心”,而教育的国际合作是建立联结最有效的方式。将不同文化环境下的高校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是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实践。

2. 国际化专业人才标准的统一

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多元化,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有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来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国际化人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迫切需要不同国家高校加强合作和交流,在专业培养的环节形成共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为全球化企业培养符合标准的专业人才。

3. 专业建设共同体的建立

高校专业建设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与社会和企业深入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全球化环境中,则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化文化背景、前沿性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这就需要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国际行业组织一起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共同体,从培养体系、师资团队、实践系统、认证考评等全方位打造国际化专业培养系统。

4. 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国际化布局的对接

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根据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布局,对接高校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深入了解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实际,定期调整阶段性培养目标。例如我国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结合所在行业国际化布局,与目的国高校建立专业合作关系,同时结合产业需求,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

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专业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1. 合作意愿较为强烈,但具体合作不够深入

我国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之间的往来日益增多,我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文莱、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分别签署了教育交流协议[3],建立了合作的基础,但还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实力、融合度及人才储备,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教育先行,促进优势互补,加强协同发展,培养各类急需人才[4]。

2. 师生交流不够充分、自由

我国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合作办学方面快速发展,但在教师交流、课程开发、科研合作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数据也非常缺乏[5]。学生的交流也只是停留在参观、体验等较浅的层面,没有深度的文化、学术、思想的碰撞。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体制和机制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

3. 没有形成专业比较优势的互补交流

专业的国际合作建设是培养“一带一路”专业人才的基础,沿线国家的总体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但是不同国家高校在不同领域都存在着专业的比较优势,这是专业国际合作的前提。而我国目前高校的合作并没有强调从专业的互补交流中去寻求合作,泛泛的合作对高校专业建设本身并不能带来较大的效益,也不能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这是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之间合作内容上需要加强的方面。

4. 专业人才培养没有形成共同区域标准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推进政策、渠道、语言、民心与学历的相通与互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服务和文化理解。目前,我国已经与泰国、马来西亚等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定[6],但还远没有形成共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这为专业人才的就业和流动带来较大的障碍。

三、 “一带一路”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合作战略地图的构建

“一带一路”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合作发展目标;其次要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最后还要有完备的支持和保障体系。因此,从“一带一路”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合作的价值提升、操作流程和支持保障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合作的战略地图(如图1所示),能够为我国高校开展“一带一路”专业国际化合作提供指导。

1. 价值提升层面

高校的价值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学校的价值和学生的价值。学校价值的提升包括学校品牌价值提升和专业价值提升。品牌是一种综合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体现。通过国际合作能够激活学校现有资源,发挥资源协同效应;通过师生交流和传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校在本国与合作国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国际化本身就是专业价值的考量指标之一。通过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比较优势的互补性合作,能够增强专业的师资力量,完善培养方案体系,丰富专业课程内容,真正提升专业价值。

图1 “一带一路”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战略地图

学生的价值可以用学生获得感来衡量。学生专业学习的获得感包括专业学习的内容质量、学习成本、学习体验和就业去向四个方面。

2. 操作流程层面

战略合作框架是“一带一路”中外高校进行专业教育合作的顶层设计,内容包括学校及专业品牌价值融合共创、学校专业比较优势互补合作方案等。互派师生交流是指促进教师和学生深入交流的操作方案,具体包括:通过一流师资引智,促进优秀教师资源的校际流动,为学校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免费校际交换,让学生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留学梦,同时开阔眼界,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专业共同建设不仅仅包括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共同建设,还需要有政府、产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如通过建立学分互认制度,让校际合作更加深入和充分;通过开展暑期国际学校、专业国际学术论坛等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丰富专业国际合作的学习形式和内容,增加专业学习的体验价值。产业实践体验就是将专业的合作培养与产业的发展和需求结合起来,通过诸如增加企业实践内容以及企业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实体验产业需求并能接受企业导师的指导。共谋就业去向是指合作专业学生毕业后该如何规划,比如合作院校提供奖学金,目的是支持该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继续攻读更高学位;推荐学生到参与专业共建的产业组织中去就业。

3. 支持保障层面

“一带一路”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合作不仅仅要拥有清晰的战略愿景和具体的操作项目,还需要有一个完备的支持保障体系,包括政策制度上的保障、产业合作和发展的保障以及充裕的经费支持保障等方面。政策制度方面首要的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最大的政策支持。首先,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其次,借助友好城市关系和优惠政策,可以进一步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再次,结合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制定高校国际化的具体政策,推进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深度开展。产业支持方面要结合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产业国际化路径开展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来寻找高校专业合作的对象,这样能更好地借助产业平台资源来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为培养的人才找到合适的就业去向。经费支持方面要借助国家、学校和企业力量,获取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合作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体可以利用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的流动,学校方面可以提供减免学费、食宿费用等来促进学生校际交流,企业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基金及奖学金的方式,对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对优秀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给予支持。

四、 “一带一路”中外高校纺织服装专业教育国际合作推进策略

以高校的品牌价值和专业价值提升为目标,结合纺织服装专业培养的需求和特点,从支持保障层面和操作流程层面的实际需要,制定“一带一路”中外高校纺织服装专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具体推进策略。

1. 政策支持方面的推进策略

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和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指南,制定高校的支持性政策。首先,设立专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细化指标,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考评体系;其次,牵头成立或加入“一带一路”纺织服装大学联盟,建立“一带一路”纺织服装类高校资源平台;再次,整合纺织服装行业国际化资源,成立中外高校、中外企业共同组建的纺织服装专业教育国际化建设共同体。

2. 产业对接方面的推进策略

我国是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的纺织服装大型企业全方位开始了世界范围的布局。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对本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应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具体可以成立由中外高校和知名企业组建的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建立世界范围的纺织服装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设立纺织服装企业定向人才培养的专项奖学金。

3. 经费支持方面的推进策略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一带一路”中外高校纺织服装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来源可以从四个方面筹集:一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专项经费,包括引智计划经费、政府奖学金专项经费等;二是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项目的支持经费;三是学校“一带一路”建设、“双一流”建设的专项预算经费;四是纺织服装企业设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等。

4. 师生交流方面的推进策略

“一带一路”中外高校纺织服装专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有国际化师资,因此,需要促进“一带一路”中外高校纺织服装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要加强学生间的校际交流,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具体的形式可以是通过教师互换计划,走进对方高校课堂;定期举办国际会议,探讨学生培养、学术交流等问题;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生机制,深入合作方高校课堂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

5. 专业共建方面的推进策略

专业共建是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合作中最具实质性内容的部分,是在高校的主导下,合作高校、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一带一路”中外高校纺织服装专业的国际化共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如建立学校之间纺织服装专业课程的学分互认机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学校的专业课程;定期组织名师讲座、国际论坛、企业讲坛等活动,交流专业前沿知识和市场最新情况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举办暑期学校,短期集中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交流;建立学术联合研究平台,如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联合培训基地等。

6. 就业去向方面的推进策略

就业去向主要是指毕业后学生的去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就业,二是继续深造。对于“一带一路”中外高校合作培养的纺织服装专业学生,首先可以推荐到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或者我国投资在目的国的子公司工作,这能带来直接的人才效应。其次,学生可以到合作方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并给予奖学金支持,这能够加强双方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五、 结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需要通过专业合作共建寻找具体的落脚点,真正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中外高校专业教育合作的战略目标,结合现状基础,构建“一带一路”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战略地图,既要体现最高层面的价值提升,又要体现操作流程层面和支持保障层面的具体方案。在具体的策略层面,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以我国高校纺织服装专业为例,具体可从政策支持、产业对接、经费支持、师生交流、专业共建、就业去向六个方面着手,推进“一带一路”中外高校纺织服装专业教育国际化合作,为培养“一带一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国际化纺织
聚焦港口国际化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