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华明示范工业园区规划与实施后的思考

2019-01-23

智能城市 2019年9期
关键词:华明支路工业园区

汪 洋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00)

华明新市镇是天津市探索适合近郊农村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实施宅基地换房的成功实践。这是天津市推动“三农”工作的成功实践,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成功探索,是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使农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让农民在同样的一块土地上享受到不一样的生活。农村工业园区作为“三区”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区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为区县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积蓄后劲。

目前,天津将再次启动工业园区的建设,因此文章针对华明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做以总结,并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能为将要开展的园区规划提供一些帮助。

1 项目简介

华明工业园区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东侧与华明示范镇相接,南侧临近天津国际机场。京津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在用地周边通过,交通便利,周边产业发达。总占地面积733公顷。建筑总量控制在408.2 万m2以内,可容纳居住人口1.47万人,就业人口2.85万人。目前,华明工业区已基本建设完成。

2 规划中的理念与实施的效果

2.1 “寓教于工”的园区核心理念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强国之基,农民在城市中的就业往往选择面窄、层次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文化水平较低。华明镇共迁入4.5万村民,其中有2.8万人处于劳动年龄,通过调查统计,在这2.8万人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比例高达66%,严重限制了农民的再就业,因此,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除了为其设置充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提高其文化素质。

因此,在规划中提出“寓教于工”的园区核心理念,目标在于通过建设工业园,达到解决就业和提升素质的双丰收。根据农民难以接受长期全日制教育的现实情况,在为农民提供工作前的短期培训之外,还特别为正在工作的农民提供业余时间的再教育服务。使农民在工业园区中不仅得到就业岗位,还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城市生活。为此,园区在“一带两区”的规划结构中,教育培训区布置在工业区与安置区之间,特别在上下班交通干道的两侧,布置了业余时间的再教育机构,以引导农民主动接受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区在规划中结合科研办公点状布置。

2.2 核心理念与现实的偏差

在实施建设后根据实地走访发现园区内的教育培训机构并没有按照规划的设想去落实,仅仅结合一些办公建筑的一层或一间屋子来设置,没有固定的机构负责,导致能够到园区就业的农民也很少,规划设想与现实存在着偏差。经反思后其原因主要是规划编制上的漏洞,在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考虑到园区的可操作性并不需要大面积的培训用地,因此将教育培训区大部分规划为科研办公,教育培训作为配套设施设置其中,并没有形成单独的教育用地,导致了教育培训配套不足等现象。

2.3 规划的反思

在以后的规划中,应明确的规划出教育培训用地范围及相关指标。规划建设一处集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市场招聘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

2.4 “促优补缺”的园区发展定位

华明工业园不仅要为农民解决就业,而且还是完善地区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园区紧邻航空城、北车产业区、高新区、开发区西区等多个大型高科技园区,整个地区呈现出“中小型企业少、配套服务企业少”的特点,不利于核心产业衍生发展,没有发挥产业链的优势,因此,华明工业园针对这“两个少”的特点制定发展定位,促进地区优势产业衍生发展,补充中小型企业类型,达到对地区“促优补缺”的发展目标。结合以上两点,园区定位为向农民提供教育培训、解决农民就业,服务于周边大型高科技园区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基地。

2.5 弹性路网

2.5.1 园区发展具有模糊性

华明产业园区不同于城市建成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建设投资主体的市场化比例高,园区建设受市场影响大,特别是在目前世界经济关联度日益增加的条件下更趋明显,制造业分工全球性、扁平化且金融资本与制造业相互渗透,制造业的全球性转移可以快速造就一个巨大产业制造园区,同样也可以很快使一个成熟的产业区空心化,园区发展受市场影响程度高,不确定性增加。规划的预测依靠规划师的知识经验,通过对当时社会发展条件、技术基础的分析,结合地区发展意愿,编制发展计划。产业园区相对其他类型地区,发展环境的变化更加剧烈,前景更加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5.2 产业的配置需要多样化的选择

产业园区发展的优势之一是产业的聚集效益,也即由于同类或相似产业的集中、成组群布局有利于生产工艺的组织、资源的循环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信息的流通、员工的培训教育和节省交通费用等,且由于经济的前向后向效益,建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全面激发市场潜力,完成突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的发展机会稍纵即逝,选址建厂只是繁杂事务的一部分,所以场地规划须对其选择提供灵活性。

鉴于此,针对华明产业园区的规划,试图从规划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为使道路网络可以调节,形成不同的用地规模,适应不同企业的用地需求,规划依据道路的交通重要性、可变更程度及建设时序将园区道路网络分成三级,第一等级包括城市主干道和对形成特定功能区及城市空间具有重要影响的道路,原则上不得变更。第二等级的道路包括园区的次级道路,可以根据建设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在生活区中,可在详细规划层面依据塑造环境的需要而调整;在园区里根据中小型企业布局受用地划分影响较大的特点,规划在园区主次干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网络状的弹性支路,将用地细分为多个地块,适应布置小型企业的要求,也可以合并为更大的地块以适应中型企业的布局要求,以弹性布局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 第三等级道路为园区内建议性道路。包括生活区内的支路和产业区内的建议性道路,这类道路仅仅具有参考价值。

2.5.3 弹性路网的反思

弹性布局的理念在园区初期建设中为园区建设带来了很大优势。但是在当前情况下,还是企业选择园区的阶段,导致园区遇到了以下问题,由于园区划分用地时考虑企业需求过多,导致先来的小企业随意占地,当中型企业来时没有完整的用地容纳,经过协商这家企业将分两块地建设,但一条规划的支路从企业内穿过,导致园区需要取消这条支路来保证这家企业正常建设。

2.5.4 应对策略

第一,总体规划阶段对城市的支路可以进行弹性规划。通过研究各类性质的城市用地与路网密度的关系,确定各类用地需要的支路网密度,从而确定园区中不同地段的不同支路网密度,这些密度指标可以有一定浮动范围。这样,业主进行开发和改造某地段时,在不改变交通规划的刚性内容的前提下,使地段内支路网密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第二,限定支路的出入口方向。控制不准支路向主要道路开口的地段,但为支路的线路设计留有灵活性。第三,力求支路形成系统,承担起非机动交通的负荷,减轻主次干道的交通干扰和压力。

2.6 构建生态园区

首先,实现水循环利用。在整个工业区内综合设置一处雨污水厂和一处污水再生水厂,通过收集工业区内的雨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净化处理后,一部分用于园区的绿化浇灌,另一部分用于补充工业用水,园区整体节水15%。

其次,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工业建筑的屋顶大且平整,是最适合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屋顶形式,园区建设中按照规划提出的要求,在80%的厂房和办公楼的屋顶处安装了太阳能板,不仅可满足园区道路和工厂的照明用电,而且多余的电能还输送给园区的电动车充电站以分利用。

最后,构建宜人的绿化系统。工业区与华明示范镇的绿化系统紧密结合,延续了华明示范镇的绿化体系。绿化设计力求经济美观,道路两侧形成火炬、国槐和毛白杨组成的梯次升高的绿化景观墙。特别以抗污染性能最佳的国槐为主要树种,有效地吸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丰富园区绿化景观层次。

3 结语

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需要的是一种系统方法,涉及建筑、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等诸多方面。文章只是阐述了华明工业园区在建设中所反映出的规划问题。还应该认识到,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运行的模式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应当,因地制宜,灵活应用。真正的结合项目特点加强规划到落实的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华明支路工业园区
一种新的生成树组随机求取算法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一碗鱼头面的江湖自由
磐安工业园区
空降兵突击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程序员之死
支路不对称发电机故障下定子电磁力仿真分析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抽水蓄能机组定子支路数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