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土文化的城市道路园林化设计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2019-01-23张亚苹李红利汤子怡马正阳李华勇

智能城市 2019年9期
关键词:安阳市安阳城市道路

张亚苹 李红利 汤子怡 马正阳 李华勇*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道路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承担着保证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任务。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除却交通功能外,依托城市道路的街心和街边公园日益兴起,使城市道路逐步具备了休闲休憩功能,而且使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因此很多城市都进行了道路园林化,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安阳市来讲,基于本土文化的道路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展现安阳文化内涵,拓展安阳文化的现实价值。

1 安阳地域文化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点处。西部系太行山东麓,东部属黄淮海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周易的发源地,自然、人文、历史文化丰富。

自然文化:安阳西临南太行山,壁立千仞、山峦重叠、奇峰突兀、青山流水、悬崖栈道,景色“雄、险、奇、秀”,东部为广阔的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形成安阳独特的自然文化特点。

历史文化:安阳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史可考的最早都城。考古研究表明,早在2.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远古时期相传的颛顼、帝喾二帝也先后在帝丘和亳州建都,最终葬于今安阳市内黄县梁庄乡。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即现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并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5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人文文化:从古至今,安阳涌现出丰富的人文事迹:古有女将军妇好请缨、文王拘而演周易、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今有安阳林州人民艰苦奋斗修成“人工天河”红旗渠,时至今日“红旗渠精神”已经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真实写照。

2 城市道路园林化的内涵与价值

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道路是城市意象构成元素中的主导元素,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来源[1]。同时,道路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承担着保证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任务。城市道路园林化并非单纯意义上的道路绿化,其兼备城市生态廊道、交通、游憩等基本特性,并随功能及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2]。

3 安阳城市道路园林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园林植物种类少,品种不丰富

在安阳市绿化植物中,月季、紫薇、栾树、合欢、悬铃木、松柏、火炬树、苦楝等植物较多,约占安阳市园林植物总量的70%以上,乡土树种所占比例较小。而且垂直绿化的藤本植物及花架、立体花坛、模纹花坛、雕塑花坛等在绿化中的应用很少,因此造成市区绿化单调,景观不丰富。

3.2 绿化缺少地域文化特色

安阳市的行道树多用悬铃木,悬铃木有行道树之王的美称,郑州、南京、无锡等地均是以悬铃木作为行道树,安阳市在行道树绿化方面,也以悬铃木为主,还有少量白蜡、国槐等,丰富度指数低。

3.3 季相变化明显,但花卉所占比例较小

安阳市园林绿化布局中以落叶木本植物为主,季相变化明显。春天主要有姹紫嫣红, 娇艳妩媚的观花植物迎春花、连翘、紫荆等;夏天主要有紫薇、月季、石榴等;秋天主要有菊花、月季、栾树等各类花木;冬天以常绿植物雪松、圆柏、冬青卫矛为主。但在安阳市的各大公园、企事业单位、街心广场尤其是主干道以及各种花台、花池等绿化中,花卉所占比例较小,色彩不够丰富。

3.4 人造景观总体布局较少,缺乏文化内涵

仅在黄河大道两旁立有名人雕塑,其他主干道以及周边道路缺乏人造景观。人造景观应充分利用安阳地域文化,例如安阳历史名人、甲骨文文化、周易文化以及红旗渠精神文化等,不可一味照搬,造成千城一貌的现象。

3.5 造景手法僵硬,缺乏传统园林意境

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不追求轴线对称,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而安阳市老城区的绿化景观单一化,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和谐布局尚未形成。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对本地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不够,如“市花”紫薇的形象不够突出。园林道路的设计要因地制宜、合乎自然,帮助园林在整体上体现自然意趣、依山随势,随地形就地势是园林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4 基于安阳本土文化的城市道路园林化设计

4.1 案例道路概况

文章选取东风路文明大道至灯塔路段作为研究案例,全长约1.7 km,是安阳市老城区代表性主干道。限于立地条件,规划仅在非机动车道以西留出约宽3.5 m的道路园林用地(含人行道)。全线共划分两段。

文峰大道—紫薇大道路段:该路段为安阳市主干道之一,人流量多,历史悠久。道路两侧绿化为悬铃木,道路东侧皆为沿街商铺,无绿化;西侧有约16 m绿化带,路边自下至上为沿阶草、冬青卫矛、迎春花、榆叶梅、红叶李、有小路可供人行,路东黄杨、石楠交叉种植、路西雪松、南天竹、玉兰高低掩映交错。小路有石凳可供休憩,以植物围合出一处相对独立的活动区,构筑活跃的林荫广场氛围,绿化带西侧为约4.5 m宽的老护城河,护城河因年代久远,缺乏治理,水质差,水面有垃圾漂浮,影响市容。

紫薇大道—灯塔路路段:该路段西侧与东侧绿化相辅相成。西段沿东风路段以点阵式栽植的悬铃木与掩映其中的冬青卫矛构筑一派北方植物空间。东段结合自由式花坛布局,以黄杨、雪松、齿叶冬青等色块栽植的植物景观结合岩石属性座凳,石凳设计以中国古老的放牛娃、比翼鸟为主,展现简洁、古典的文化风格,以截然不同的植物景观营造出各异的园林空间意境,铭刻安阳旧城改造的历史与文化。

4.2 景观与文化功能的统一——以植物造景为特色的城市道路园林化设计

4.2.1 赋予道路景观与文化功能的统一

该路段天台年代久远,围栏早已铁锈,可以在天台台阶上加入甲骨文,每一台阶分别用汉字的演化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顺序来录入,将天桥赋予文化功能。东风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处的天桥缺乏特色,显得大众化,与老城区设计的道路园林不匹配。天桥除去围栏无他物,缺失遮阳挡雨的功能,这使得行人无法长时间在桥上逗留、休憩;天桥为典型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未反映出安阳市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

安阳为七朝古都,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天桥设计应带有安阳市的地域文化古典风格。在天梯两侧设计木质扶手,天桥上部为古代楼宇式房顶,房檐下部古代网格式窗户,窗户表面贴上甲骨文及生肖画像;在天桥上部的走廊设置仿古风座椅以供游人休憩,在座椅的对面或两侧放置板面,板面上的内容为介绍安阳市的历史及甲骨文的演化,这样游人在休憩的同时也能适当的了解安阳市的历史。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既能发挥天桥应有的功能,又能增加城市园林道路的美观性[3]。

4.2.2 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的垂直绿化建设与宣传

安阳市道路可充分利用空间地位,采用藤蔓植物具有向上攀升或向下披垂的特征,绿化道路两旁的天桥、隔离带、行道树树干、分车带上的栏杆等,加强垂直绿化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街道环境,并且能增加城市街道的绿化面积,使城市道路绿化层次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大大削减安阳市的“热岛效应”“降尘、杀菌效应”“减音效应”等[4]。

在安阳老城区可供进行道路绿化的空间较少,道路也较为拥堵,人口密集、建筑密度高的问题较为严重,可采取垂直绿化来提高绿化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对垂直绿化提出合理的规划目标、实施方案及向民众宣传其利用价值的优越性,才能逐步落实安阳垂直绿化的有效实施。

5 结语

城市道路园林化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植物为主的道路园林布局,组织调配道路交通与景观空间,提升道路绿化覆盖率,构筑一条融功能、景观及城市文脉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绿廊,营造出人性化的绿色交通空间[4]。更为重要的是,道路园林化在满足交通与环境功能的基础上,更开拓了周边居民的休憩活动空间,对改善城区生态、美化城市景观、提升道路周边整体环境品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达到了生态、功能、可持续性发展等兼容的预期目标。

安阳市城市道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园林植物种类少、品种不丰富、绿化缺少地域文化特色、人造景观缺乏文化内涵、造景手法未赋予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等,尤其作为老城区主干道的东风路中段,问题尤为突出。道路园林和道路景观在互相融洽配合下,将会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审美享受。作为设计者,应深刻认识到道路园林化设计应将人工、自然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突出乡土特色,重视植物色彩的运用,营造出具有城市区域特色的道路园林化景观。

猜你喜欢

安阳市安阳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安阳之旅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美 丽 的 天 鹅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安阳市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