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坊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9-01-22陈玉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工作坊团体教学模式

陈玉

[摘           要]  从工作坊的概念、起源及理论依据出发,比较工作坊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了解工作坊的优势,分析其在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坊的独特作用,为丰富高校教学形式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  工作坊;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106-02

一、工作坊的概念、起源及理论依据

(一)工作坊的概念及起源

工作坊(workshop)是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

工作坊起源于欧洲的包豪斯学院,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先驱格拉皮乌斯倡导“技术与艺术并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学习过程如“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在教学过程中,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负责教授理论课程,并引领专业发展;而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负责辅导实践教学。由于实践环节需要特定的场所,而学生日常实践空间——工作坊逐渐成为实践环节的核心,因此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称为“工作坊”。

工作坊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透过公众参与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逐渐被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学所借鉴,正悄悄替换传统的课堂形式。

(二)工作坊的理论依据

1.团体动力学

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借以表明他要对团体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去作一种本质性探索。

动力心理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机制”,二是“驱力”;其中机制涉及我们如何做一件事,而驱力涉及诱导我们做这件事的是什么。那么,工作坊正好创造了团体这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团体成员必须遵守一定的团体规范,建立起新的团体价值标准,这就解决了“机制”问题;此外,团体成员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探讨,从而找到活动的动因和源泉,也就是“驱力”,促使個体行为改变。

2.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心理学中的一种新思潮和革新运动。它假定每个人的内部都存在一种成长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促使人们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心理学家的目标和责任就是关注这种内部潜能,并寻求各种方法帮助人们实现这种潜能。

工作坊强调把个人的成长和他人的关系、与团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结合起来,重视满足个人需要、发掘个人的成长潜能和价值,承认个体的独特性和本真的自我性;并且非常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结,重视学习过程中相互理解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集体讨论的作用等,无时无刻不强调“以人为本”。

3.认知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学习理论提出,在同伴间开展协作学习,效果要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协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别人沟通,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建立。

工作坊正是将协作学习这种模式引入课堂,创设一定的社会情境,小组通过协作学习先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共有的困惑,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小组学习成果与经验。

4.建构主义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的能动行为,是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构建;并且由于学习者的个体独特性,他们是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来建构知识结构的。

工作坊模式提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积极探索、主动开发和整合、利用多种资源,不断提升自己参与、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传输者,而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促动、催化等作用。对于传统的知识观和学习观而言,工作坊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革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也给出了前进的方向。

二、工作坊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优势

(一)从学生的角度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工作坊

1.学生共同参与

工作坊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了工作坊组建、选题、目标制定、实施、评价的整个过程,通过学习实践变被动为主动,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对自己和他人能进行有效的鼓励和激发。

2.学生共同经历和真实体验

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以观察、行动等方式进行体验。通过模拟场景和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更好地学习,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3.学生与学生之间同时进行大范围的深度对话

体验结束之后,学生要分享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结果,分享可以给学生带来共鸣,形成一种支持性力量。交流则是在分享的基础上探讨,它有利于学生之间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碰撞。由于背景、生活经历的不同,相互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看待问题。

4.学生一起实现从无到有或从有到优的演进

工作坊模式关注所有具有发展性需求的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潜能,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这是一个强调发展性、普及型,着眼全体学生发展性需求的过程,实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演进。

(二)从教师的角度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工作坊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坊的带领者也就是教师,既要带领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也要传递教学内容或教授技能或方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必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场景,让所有学生都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

工作坊的教师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工作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我。

2.作为一名工作坊带领者,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同时又能足够机智地应对现场发生的所有可能。

教学方式由单一、封闭转向多样、开放,给学生提供了更大舞台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百个学生就带来一百个可能,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搜集学生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更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思考,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

3.工作坊教学中,教师还应成为一名陪伴者、支持者,让学生成为工作坊的学习者和推进者。

工作坊教学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工作坊中的“本”就是学生,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寻求答案,从而真正做到与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支持,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一定的价值中立,同时能在恰当时机给予正确引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才是工作坊的推进者。

(三)工作坊的教学优势

1.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共同化和具体化

在工作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有意愿达成共同的目标,因此也必须共同商讨、制定教学内容,而这一点在高校的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课前,教师可根據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提高学生在目标达成中的投入度和贡献度。

2.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多样化

工作坊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深刻的观察、体验和认知。在教学中还可运用小组讨论、游戏互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等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与多样化。

3.教学效果的显著化

在共同意愿的驱使下,教师和学生会自觉、主动地整合各方资源,更加有创造性地去发挥自身的作用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一定会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显著。共同的意愿加上好的资源再加上创造性的过程,必定会促成好的结果。

三、小结

工作坊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在高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需求不断开发工作坊主题,对这种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但在工作坊教学中,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是极其严峻的考验;同时,作为保障工作坊质量的教学评估也应更全面和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董建红,肖琼,赵晶,等.支架式工作坊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l):69-71.

[2]杨韶刚.人性的彰显:人本主义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12.

[3]郑碧波.工作坊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8):13.

[4]高文,徐斌艳,吴刚.构建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0.

[5]狄英杰,彭美玉,赖吉红.基于自助应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模式探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9):56.

[6]李翠萍,杨晓星,丁之光.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新模式[J].亚太教育,2016(4):8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工作坊团体教学模式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