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钾血症背后的思考

2019-01-22邵金萍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病因分析思考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57例低钾血癥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低钾血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9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出院第一诊断为低钾血症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低钾血症患者病因中轻度和中度低钾血症中利尿剂、腹泻等所致排出过多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0.8%和23.8%,其次是不明原因,分别为15.4%和14.2%,再次是糖尿病、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结论:低钾血症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应注意合理使用利尿剂,监测血钾,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告知病因治疗的重要性。

【关键词】低钾血症;病因分析;思考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3.5mmol/L,是临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全身各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及代谢受损,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主要病因包括钾摄入不足、排泄过多和分布异常等。单纯补钾仅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并不能彻底根除缺钾情况,只有综合分析病因才能有效治疗低钾血症[1]。为进一步总结本院低钾血症的病因,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7例诊断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9月在本院诊断为低钾血症的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人,女性18人;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2.57±9.94);患者血钾水平在1.2-3.4mmol/L,平均水平(2.47±0.72)mmol/L;57例患者中13例轻度低钾血症(3.0≤血钾浓度<3.5mmol/L)、21例中度低血钾症(2.5mmol/L≤血钾浓度<3.0mmol/L)、23例为重度低血钾症(血钾浓度<2.5mmol/L)。

1.2 临床症状

57例患者中2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四肢酸软、肌肉无力的症状,多开始于下肢,逐渐累及上肢;10例有明显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劳累、饱食和剧烈运动;7例有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的症状;其余患者以原发病的症状为主。

1.3 研究方法

积极分析及查找病因是治疗低钾血症的关键。入院后完善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心电图、24h尿钾及同步血钾、肾上腺CT、肾素及醛固酮测定及胸部X线等检查。

1.4 病因诊断

低钾血症患者原发病情况见表1。13例轻度低钾血症患者中,利尿剂、腹泻等所致排出过多所占比例最多,共4例(30.8%),糖尿病、入量不足、不明原因各占2例(分别占15.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小管酸中毒、皮质醇增多症各占1例(分别占7.7%)。21例中度低钾血症患者中,腹泻、利尿剂等所致排出过多所占比例最多,共5例(23.8%),不明原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各3例(各占14.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入量不足各占2例(各占9.5%),周期性麻痹、Gitelman、皮质醇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各占1例(4.8%)。23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中,周期性麻痹所占比例最多,共6例(26.1%),不明原因4例(17.4%),糖尿病3例(13.0%),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入量不足、排出过多各2例(分别占8.7%),Gitelman、肾小管酸中毒各1例(分别占4.3%)。

1.5 治疗

57例患者中除1例因肺癌晚期死亡外,其余56例经过补钾治疗及原发病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改善。

2 讨论

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发生在不到1%的健康个体中,但在多达20%的住院患者,40%的利尿剂患者和17%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存在[2]。低钾血症更容易发生在老年患者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中,一项纳入了36361例65岁以上患者的回顾性研究[3],在65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现低钾血症的流行率为3.24%,≥2种合并症,住院费用均显示更高,利尿剂,β激动剂,口服摄入不足和女性都是老年患者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钾血症的病因包括长时间禁食、胃肠道疾病所致摄入不足,消化道、肾脏等多种途径排泄过多以及钾分布异常等。临床症状轻者表现为双下肢乃至四肢骨骼肌的无力与瘫痪,重者出现低血钾危象,可因严重的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以及外周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4]。本研究轻度和中度低钾血症中利尿剂、腹泻等所致排出过多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不明原因,再次是糖尿病、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利尿剂所致低钾血症比例较高,这与Sung CC研究[5]是一致的,该研究纳入208例的低钾血症,其中58例低钾性非周期性麻痹患者,在尿钾低的患者中慢性酒精中毒,利尿剂使用和神经性厌食/贪食症是最常见的原因。当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时,应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排钾性利尿剂比较普遍,利尿剂能够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在大剂量应用时),表现为低钠、钾、镁血症和高钙血症,12.5 ~ 25mg 的噻嗪型利尿剂多被用于长期口服降压治疗,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5% 和 10%[6];另外有研究[7]表明利尿剂类降压药可对老年患者血钾水平产生影响,易导致患者并发低血钾症,故在临床诊疗中应注意合理应用利尿剂,注意应用保钾药物,提高日常膳食中钾的摄入量以及腹泻、呕吐时及时补钾治疗。本研究中不明原因低钾血症比例较高(15.8%),分析原因为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血钾上升至正常疾病即治愈,拒绝进一步查找病因,以后我们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告知患者查找低钾血症病因的重要性,避免延误病情及反复发作。另外糖尿病占内分泌科住院比例较高,应用胰岛素比较普遍,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过程中静脉胰岛素降糖治疗易发生低钾血症,原因是胰岛素可促进钾转移至细胞内,一项78例低钾血症患者有30例糖尿病(占38.5%)[8],故胰岛素尤其是静脉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尤其注意补钾治疗,监测血钾水平;一项35例非酮症糖尿病伴低钾血症的研究表明[9],糖尿病非酮症患者发生低钾血症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种与离子通道异常有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好发于青壮年,本研究中有7例,在重度低钾血症中所占比例最高(26.1%),低血钾常出现于麻痹之前且纠正低钾血症可阻止肢体软瘫发作,及时识别并给予补钾十分重要。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在本研究中占据一定比例(10.5%),在中度低钾血症中占14.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导致轻中度低钾血症的主要内分泌疾病之一,机制为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促进细胞膜上钠泵活性,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并增加β受体数量,促进胰岛素、醛固酮等分泌,组织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均可使血清中钾离子减少,导致低钾血症的发生[10],有研究[11]指出,中青年患者出现低钾麻痹时,不管是否有甲状腺毒症表现,应警惕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避免误诊。

综上所述,低钾血症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利尿剂导致及不明原因所占比例较高。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低钾血症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果单一补钾而不治疗原发病,则可能延误病情,使低血钾反复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合理使用利尿剂,监测血钾,尽量避免低血钾发生;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告知患者查找低钾血症病因的重要性,避免反复入院,减少疾病痛苦及经济损失。本研究样本量小,以出院第一诊断为纳入标准,部分低钾血症患者有明确低钾原因而以原发病作为诊断,所以未被纳入其中,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可纳入更多的低钾血症患者进一步分析病因。

参考文献

[1]黄妙玲,黄莹,邹佳霖,等.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51-52.

[2]Elliott TL, Braun M.Electrolytes: Potassium Disorders[J].FP Essent. 2017 Aug;459:21-28.

[3]Bardak S, Turgutalp K, Koyuncu MB,et al. Community-acquired hypokal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related fa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J]. Int UrolNephrol. 2017 Mar;49(3):483-489.

[4]段丽君,江霞.低钾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1(23):16-19.

[5]Sung CC, Cheng CJ, Chiang WF,et al. Etiologic and therapeutic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hypokalemic nonperiodic paralysis[J]. Am J Med. 2015 Mar;128(3):289-96.e1.

[6]刘越,赵月,陈文佳.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回顾与展望[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38(5):581-585.

[7]庄玉荣.含利尿剂的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钾和尿酸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7):123-124.

[8]邢万佳,顾欣,曲卫,等.78例住院低钾血症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6):71-72.

[9]葛雪莺,许舒婷,肖维琼,等.非酮症糖尿病伴低钾血症35例分析[J].上海医药,2015,(14):32-33,36.

[10]鄒晓昭,赵铁夫.低钾血症77例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m2017,36(5):369-372.

[11]刘轶群,靖颖霞,熊选政,等.急诊以周期性麻痹为首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3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123-123,124.

作者简介

邵金萍,现任职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内分泌科。研究方向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猜你喜欢

病因分析思考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母兔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