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研究

2019-01-21江丽丽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期
关键词:预防犯罪青少年

摘 要 青少年犯罪问题因其身体、心理、社会等诸多原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家庭功能、亲子关系、社区环境、同伴关系与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影响甚为深远。各部门加强认识、积极参与、有序合同,共同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关键词 青少年 犯罪 预防

作者简介:江丽丽,信阳市人民检察院,研究方向:刑诉法。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071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巨大不幸,是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检察机关需发挥好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中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涉罪青少年的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青少年因其身心特殊,导致了青少年犯罪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根据2015年至2018年信阳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犯罪数据统计可知:

(一)犯罪率居高不下

四年来信阳市检察机关共批捕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322人,占批捕总人数9713人的3.32%,其中2015年共批捕95人,2016年共批捕77人,2017年共批捕46人,2018年共批捕104人。

(二)犯罪类型多元化

三年来,我市共起诉青少年犯罪嫌疑人809人,其中以盗窃罪起诉244人,以寻衅滋事罪起诉186人,以抢劫罪起诉156人,以聚众斗殴罪起诉78人,以故意伤害罪起诉40人,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27人,以强奸罪起诉26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性犯罪上,其次为寻衅滋事和聚众斗殴等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而其他类型的犯罪每年都有,且种类增多。这些说明了青少年犯罪逐渐成人化,不再局限于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破坏社会秩序等方面,而是向着多元化发展。

(三)校园欺凌案件时有发生

通过案件办理发现,校园欺凌案件时有发生,实际情况具有相当程度的严峻性,成为社会治理一大难题。2017年,犯罪嫌疑人杨某、乐某、胡某预谋后,多次翻墙进入某县某中学,到该校男生宿舍204、203、209、210房间以及学校附近的“正强书店”,随意殴打学生,强行索要多名学生70余元。

(四)青少年纠合犯罪多

从近些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趋向增多。这是由青少年的特征所造成的,他们在体力、智力上有所不足,同样缺乏足够的胆量和经验, 因此青少年犯罪很少单打独斗,大多是团伙作案。

(五)违法犯罪突发性强

由于青少年这个时期有着心态不成熟,对世界认知片面,容易冲动、逞强,常常因为一时冲动而犯罪。2016年11月15日夜晚20时10分许,被告人鲁某因夜自习上课说话和纪律委员周某发生争吵。第二节夜自习下课后,周某、徐某找罗某就此事对被告人鲁某进行劝解。劝解过程中,被告人鲁某和周某再次发生争吵后引起厮打。在此过程中,被告人鲁某持刀将罗某的左胳膊划伤,将周某的臀部捅伤,将徐某的右肺下叶捅破。

(六)呈现低龄化趋势

现在的青少年人身体发育普遍提前,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又不知道过滤不良信息,加上很多父母外出务工,无人教导,造成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例如,黄某抢劫以及伙同唐某、张某盗窃案,黄某抢劫作案时刚满15周岁,其邀约的唐某刚14周岁,张某仅有13周岁。

(七)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经统计近四年的青少年犯罪,小学以下学历的有132人,初中学历497人,中专或职高159人。79.8%的都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由于種种原因未能继续学习,早早踏入社会,很多人成为待业者大军中的一部分。由于无所事事,过早的接触了社会不好的一面,对其性格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八)多为失学青少年

经对2015年至2018年信阳市起诉的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大多数为失学青少年,其中学生133人,农民175人,无业为392人。2018年1月19日15时许,犯罪嫌疑人王某某、高某(女)、王某、付某(不满14周岁)四人到潢川县三中学校门口玩,高某因琐事与三中的一名女学生彭某某发生矛盾。随后,王某某、高某、王某、付某四人打出租车将彭某某带到潢川县名都宾馆316房间内进行轮番殴打,之后高某提出让王某某、付某、王某三人与彭某某发生性关系,后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在高某、王某、付某的起哄下与彭某某发生了性关系,彭某某离开宾馆后在家人的陪同下报警。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本中三名犯罪嫌疑人皆为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系辍学闲散人员。

(九)性别上以男性为主

从青少年犯罪案件来看,犯罪嫌疑人大多数是男性。虽然也有一些少女实施的犯罪案件,但是总体而言还是男性犯罪人数较多。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差异,相比于女性青少年,男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和危险性要大,其犯罪的风险性也高。

(十)暴力犯罪比例高,作案手段成人化、残忍化

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大量不良信息为青少年犯罪提供示范,青少年作案手段日渐成人化、残忍化。经统计,四年来我市涉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暴力性犯罪的青少年达235人,占涉嫌犯罪的青少年总数的31.2%。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家庭功能、亲子关系、社区环境、同伴关系与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影响甚为深远。

(一)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教育不当和家庭结构异常影响着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主要的体现:一是家庭的不当教育,只注重满足其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精神教育。二是家庭关系淡漠,父母缺乏与子女的沟通,有些是因为单亲家庭,造成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爱。三是家长不当的示范,有的家长因其本身就有恶习,对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不予纠正,造成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四是教育方法错误,有的家长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简单的以训斥、打骂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甚至使用暴力。五是家长忽视教育,许多家长只在乎自己的工作或事业,疏于管教,如当今许多“寄居型”、“留守型”孩子,性格相对不健康,孤僻、冲动、暴戾,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一是法制教育不到位。许多学校很少教导与青少年自身密切相关的基础法律知识,许多中、小学生根本不懂法,不知道自己实施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这种法律宣传教育的现状是引发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部分青少年有厌学、辍学现象。还有些人或由于成绩跟不上,或由于与同学老师关系不好,或由于学校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等等,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中途辍学,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无法正常地进入学校学习。青少年一旦辍学,如果家庭再无力教育,就会被社会主流排斥,很容易使人格和身心都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人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三)不良文化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模仿期,如果不能过滤社会媒体不良的信息,他们很容易模仿媒体不良内容,久而久之,会造成性格上的强攻击性,做事不知思考、不计后果,容易导致暴力犯罪。如2016年我市检察院辦理的一起未成年聚众斗殴案中的一中学生黄某,酷爱网络对抗游戏,认为游戏角色用刀子把对手捅倒很有成就感。于是在同学召集的打架中随手拿出水果刀模仿网上游戏方式捅向同学胸部,致人重伤。

(四)心理生理的不成熟

青少年身心不成熟,自我控能力差,易冲动,好胜心、虚荣心强,使青少年人较之于成年人,更容易实施犯罪,尤其是一些暴力型犯罪,但是他们实施犯罪后,也往往很容易被侦破发现,这在男性青少年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2016年3月2日下午,廖某、杨某、罗某(均为在校学生,未满16周岁)三人在我市某县育才路二小后门附近和余某(女,16岁,在校学生)、陶某(女,17岁,在校学生)发生打架事件。事后,双方有分别联系找来了其他帮手,于2016年3月4日下午4时许,在育才中学后面发生殴斗。在殴斗过程中,齐某身中数刀,造成重伤。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完善

(一)加大认识力度

青少年处于人格发展成熟期,与成年人犯罪相比,在犯罪动机、手段、主观恶性等方面差异很大,具有犯罪目的单一偶发性。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努力对涉罪的青少年教育、感化、挽救,做到寓教于案、寓教于审,在教育、感化、挽救涉嫌犯罪的青少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探索办案模式

一要挑选政治业务素质高,办案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充实到青少年人犯罪检察办公室(处/科),扩充办案力量。二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把教育贯穿于办案的各个环节,在办案过程中落实好维权帮教的各项措施,倡导人性化办案制度。三要根据青少年刑事案件的特殊性,积极探索新的办案模式。实行集批捕、公诉、预防和监督工作于一体的未检办案模式,由检察官一跟到底,可以有效实现诉前引导、庭审感化、案外帮教的有机衔接。

(三)加强司法衔接

要加强与政法各部门的联系沟通,推进未成年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建设。加强与公安、法院和司法局的日常沟通,制定联合实施意见,建立常态化案件办理工作机制,确保未检工作无缝隙链接。另外要加强与司法部门的链接、合作,联合探索建立涉案青少年法律援助机制,贯彻落实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挽救涉罪青少年。

(四)推进帮教建设

要加强与社会其他力量联动,推进社会化帮教、观护、预防体系建设。加强与综治、共青团、妇联、民政等有关方面的联系与配合,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共筑青少年犯罪的综合防控和教育系统。使法制教育常态化,普遍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救助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社会救助,帮助走出生活困境,并对特定未成年被害人实施救助。

参考文献:

[1]姚常青.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刘彬、鲁满新.当前大学生犯罪特征、诱因分析及学校预防对策探讨.法制与社会.2007(8).

[3]张斌.浅谈我国当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科技视界.2012.

[4]李福芹、孙玉波、饶恩明.未成年犯罪人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1807份调查报告为样本.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

猜你喜欢

预防犯罪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犯罪”种种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