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农村融合产业经营体的经营性与决定因素分析

2019-01-21李香美高钟泰杜昕桐金龙勋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位数中位成果

李香美, 高钟泰, 杜昕桐, 金龙勋*

(1.韩国农渔村公社农渔村研究院,京畿道 安山市,15634 韩国;2.韩国江原大学农业资源经济学科,春川市 200-701 韩国;3.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近5年,韩国人口增长率不足0.5%,人口中位年龄由2007年的36.1岁持续增长至2016年9月的41.1岁。过去10年经济活动参与率也由48.8%下降到45.7%。这种休闲人口的增长将引发失业和失职所带来的收入减少和丧失自尊心等一些列问题,其结果与社会活力相关。因此,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和中位年龄的增加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老龄化的发展和出生率的下降,会导致农业人口不足、优质劳动力减少和农业生产性下降。另外,与实际农业收入持续减少相反,实际副业收入上升,这大大缓解了农户收入的减少趋势。由于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持续减少,副业收入比重在增加,因此政府为了在农村地区增加就业和发掘新的收入源把生产、加工、流通、观光等融合在一起的“农村融合产业(以下称为六次产业)发展”作为国家课题加以选定和促进[1]。农村融合产业是农民或居住在农村的非农人利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自然、文化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把食品加工等制造业以及流通、观光等服务业以及与此相关的财货和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以定义的产业[2]。

李香美(2016)[3]实证研究认为,农民参与六次产业雇佣劳动力的概率比不雇佣外部劳动力的概率要高,参与六次产业将创造就业效果,对于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是一个较好的对策。六次产业在雇佣、增加收入等方面比单一产业活动在农村地区的经济波及效果更大。通过个别经营的农户组织进行六次产业经营将比单纯作物栽培的经济效果更大。这种六次产业经济效果是今后农户参加六次产业的动机。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具有多种经验的归村、归农家庭显著增加。归农家庭中具有40~50岁优质劳动力的家庭占总数的62%,这比原来农户占32.9%还高2倍。这些预备农户从事农业经营,他们不是单纯的农业劳动者而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即作为未来农业的经营者。

但是为了使营农经验不足的预备农民持续从事农业,就必须学习系统的营农经验,同时减免购置农地、农机等费用。还应考虑把具有多种社会文化经验的预备农民培养成农业人力,以六次产业为主把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农业融合起来[4]。政府也应考虑把归村、归农人士作为六次产业的核心人力资源,在政策上进行大力支援。比如在全国9个现有的“六次产业支援中心”的专家团队中优先选拔具有专门技能的归农归村人士,在技术、经营、流通、设计、市场广告等方面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机会。急剧的市场开放以后,作为改善越来越差的农户收支问题,社会对六次产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对于六次产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六次产业经营体的优秀经营成果分析的研究都非常稀缺[5]。截止目前为止,对六次产业的研究仅仅局限在对概念的定义,以及对相关产业政策改进的研究。

为了使韩国返乡人员积极参加六次产业活动,有必要探索六次产业经营体的经营要素。因此,本文以2015年8月为止进行的“六次产业基础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各经营体销售额的决定因素,摸索出提高各经营体经济效益的对接性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变量设定

政府2015年开始进行了六次产业现状调查,为今后六次产业化的政策目标设定及新的事业发掘等方面收集资料,并剖析了参与六次产业企业的经营成果带来的影响因素。变量所测定的项目见表1。

1) 经营成果的指标有很多种,为了有效地评价经营成果必须选定合适的评价指标。为此,本文选定六次产业认证企业的销售额为经营成果指标。同时,把没有雇佣劳动力的情况设为虚拟变量,分析外部劳动力雇佣经营成果的影响。

2) 业主的一般特征也可以对经营成果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本文所用的资料没有公开业主的年龄,性别,学历等资料,为此本文选用六次产业运营经历作为业主的特征变量。

3) 大部分参与六次产业的企业位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优先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因此,本文也对这些企业的所在地和自己生产比重对六次产业经营成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4) 今后政府应考虑到个别农户通过组织化扩大参与到六次产业化当中,为此,本文把个别经营作为基准变量,分析了组织经营对经营成果的正面影响。

5) 六次产业参与主体的经营能力和资产、区域的环境条件、支援政策等不同,有着各种各样的六次产业类型。本文把一次和二次产业融合类型作为对照组,分析六次产业类型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6) 为了考察经营战略相关变量对经营成果的影响,本文把销售处和与之相关变量选定为经营战略变量。

表1 变量定义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1.2 分析方法

把六次产业中所有认证的企业统一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六次产业经营体规模与经营成果间的依存关系,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最小二乘法相比,分位数回归具有如下的优点[6]:1) 能够更加全面的描述被解释变量条件分布的全貌,而不是仅仅分析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均值),也可以分析解释变量如何影响被解释变量的中位数、分位数等;不同分位数下的回归系数估计量常常不同,即解释变量对不同水平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同;2) 中位数回归的估计方法与最小二乘法相比,估计结果对离群值则表现的更加稳健,而且,分位数回归对误差项并不要求很强的假设条件,因此,对于非正态分布而言,分位数回归系数估计量则更加稳健。故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

分位数回归最早由Koenker·Bassett(1978)提出[7],是估计一组回归变量X与被解释变量Y的分位数之间线性关系的建模方法。本论文利用Buchinsky(1998)的研究结论,为分析六次产业认证企业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因素,假定2015年六次产业认证企业n个观测值的概率矩阵为xi=(i=1,…,n)设定回归模型为:

Yi=xiβτ+μτi,Qτ(yi|xi)=xiβτ,i=1,…,n

(1)

式中,Qτ(yi|x1)是第τ分位数,对于所有i假设Qτ(yi|x1)=0,此时为了测定βτ利用给定的分位数,利用公式(2)求出加权绝对偏差之和最小化的条件分位函数

(2)

2 结果与分析

2.1 企业一般现状分析

本文使用《2015年度六次产业基础现状调查》中选定六次产业认证企业622个,并对这些企业进行销售额分布及决定要素的实证分析。这些企业中按1+2次类型,1+3次类型,1+2+3次类型所占比例分别是46个(7.42%),49个(7.90%)和525个(84.68%)。企业运营不满5年的占257个(41.32%),5~10年219个(35.21%),11~20年120个(19.29%),21年以上26个(4.18%)。所有企业平均运营年限8.16年。

把销售额分布按农林畜产食品,并将六次产业支援对象划分为创业保护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销售额不足5亿韩币的企业427个,由此看出本文所研究对象企业有68.76%属于创业保护阶段,销售额10亿韩币以上属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仅113个,占18.20%。

2.2 分析结果

本文考虑到六次产业参与主体规模的差异而发生样本的异质性,对样本没有做人为的分类,而是采用全部样本对六次产业参与主体的经营成果销售额进行了分析(表2)。

表2 分析结果Table 2 Analysis results

注:***,**,*表示系数分别在0.01,0.05,0.1上显著。

首先是最小二乘法测算结果,随着六次产业化在统计上对销售额有意义的影响因素没有出现。但是考虑到样本异质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各销售额间由于其他因素而使经营成果受到影响。以统计上有意义的变量为中心对六次产业经营主体经营成果的决定要素进行说明。

1) 相比个别经营,有组织的经营活动在所有分位中经营成果值高,因此,可以知道组织经营是提高六次产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另外,作为人力资本的运营经验对六次产业经营主体产生的影响随着分位越高值越大,说明六次产业运营经验蓄积越多的主体,其经营业绩也越好。

2) 自体生产比重越高在中位阶层以上部分销售额有所减少,但是在自体生产比重临界值以上部分反而有增大的趋势。这是由于六次产业参与主体在进行自体生产时伴随成本导致经营成果降低,但是达到一定规模时经营成果将增大。

3) 下位10%,25%,50%分位中雇用劳动力的主体比不雇用劳动力的主体经营成果高。这是因为农户参与六次产业,劳动力被雇佣的几率较高,这种劳动力雇佣成为六次产业经营主体,提高经营成果的要因。

4) 在中位阶层中出口经验成为参与六次产业经营体,提高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为此,中小规模六次产业经营体未来提高销售额要积极探索扩大六次产业制品(或服务)的扩大出口方案。另外,在下位阶层(分位10%)中在折扣店销售其经营成果较高。反观中位阶层在地方食品卖场销售和自己销售的变量测定值为负,使得中位阶层经营体有必要确保除了地方食品卖场和自己销售以外的销售渠道。对于上位10%来说,通过电商销售反而降低其经营成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积极在打折店或地方食品卖场销售。

3 讨论及结论

六次产业经营体从飞跃阶段步入成熟阶段将会面临资金、人力以及开拓销售渠道等问题。当前社会上对六次产业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果的提高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为了提高六次产业经营体的经营成果有必要摸索改善方案。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对六次产业经营体经营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六次产业运营经验对经营成果产生了正面效果。因此,对六次产业运营经验丰富经营体的成功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菜单化,对刚开始的经营体建立面对面关系传授经验,这是提高六次产业经营体经营成果的好的方案。

2) 相比个体经营,组织化经营的经营成果较高,因此,六次产业的支援政策以诱导组织化的激励机制进行,使个别农户自发地向团体中心的组织化方向靠拢。

3) 下位10%,中位50%,上位10%具有经营成果的六次产业经营体中,销售处的不同其经营成果也有差异。下位10%是打折店,中位50%是除了地方食品卖场和自家销售以外的其它销售处,上位10%是除了电商以外的其它销售处,经营成果较高。因此,根据经营成果确保战略性的销售处也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各经营体分别选择销售处并确保它也是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六次产业经营体共同确保销售处,各经营体根据自己的经营现状选择合适的销售处。即构筑《农村融复合产业服务平台》探索在大型超市或电商等建立销售平台。

4) 自己生产比重越高经营成果越低,但是超过临界值以上又相反,自己生产比重越高经营成果也越高。但是参与六次产业的经营体提高自己生产比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雇佣外部劳动力越多,经营成果越高,但是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务农人力的不足很难确保农业劳动力。因此,有必要考虑六次产业经营体共同利用农业劳动力的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农村融复合产业为农村地区创造新的附加值,首先是农村融复合产业经营体的经营成果要提高,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村融复合产业经营成果与规模进行分类并对影响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所取资料不足以对整个六次产业做出系统的结论,有待于作者通过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对不足部分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位数中位成果
连续自然数及其乘积的位数分析
验收成果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比大小有窍门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