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语在汉语零起点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21周正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方位词零起点体态语

周正红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语言是指对外汉语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课堂上有意识使用的一种汉语自然语言的行业变体,包括课堂用语、教学内容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

教师课堂语言在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教师施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对外汉语教学零起点班,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初级的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此阶段的课堂语言由于受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在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都会受到制约。从语言结构和词语的使用来看,应该是简化的语言;从辅助手段来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使用有声语言,还应该借助体态语、实物、图片、多媒体、板书等形式。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特别是零起点班教学的特殊性,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态语言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体态语是一种无声语言。心理学家爱伯特·梅瑞宾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无声(人体)语言。体态语在视觉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对学生大脑产生一种新异的外在刺激,引起和保持大脑的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态语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在零起点班由于师生双方受语言的限制,无论在下达指令环节,还是在讲授环节,大量使用体态语会使说明讲解变得简单明了生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因此,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零起点班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一、体态语在汉语零起点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手势语教数字

零起点班的学生从发音学起,对于数字的认读和翻译比较困难。而10以内的数字,是数字认读的基础。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练习发音,笔者用手势法展示十个数字,学生很感兴趣,并很快记住。

在学习第一课《你好》时,出现了五个数字,笔者借此机会教会了学生用手指从一数到十,然后每节课作为游戏来复习巩固。一到十的手势语如下:伸出拇指和食指弯曲成圆,代表“0”;伸直食指,其他手指并拢,代表“1”;伸出食指和中指,其他手指并拢,代表“2”;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其他手指并拢,代表“3”;收起拇指,伸出其他四指,代表“4”;伸出一只手的五只手指,代表“5”;伸出小指和拇指,中间三只收缩,代表“6”;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并拢,无名指和小拇指收缩,代表“7”;伸直拇指和食指,做打枪状,代表“8”;伸出食指并弯曲上面两个关节,其他手指并拢,代表“9”;一只手握拳,代表“10”。

(二)利用手势语教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是日常交际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类代词,包括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在教学时,我们本着尽量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中介语的原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称代词,笔者借助体态语来表达。例如:在第一节课自我介绍环节,笔者用手指向自己,说“我叫……。我是中国人。”指向一个学生“你呢?”这样学生就区分开了“我”和“你”,能迅速做出正确回答。又如笔者伸出手分别向几个学生问“你好”,然后手面向大家划一个圈说“你们好”,学生们也很快理解了“你”和“你们”的区别。讲解“他”时笔者指向男同学,问“他叫什么名字?”讲解“她”时,笔者指向女同学,问“她是哪国人?”

在学习指示代词“这”和“那”时,笔者手指身边的物品问学生“这是什么?”手指远处的物品问学生“那是什么”,经过几次重复问答,学生明白了“这”是近指,“那”是远指。

通过手势来教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简单易懂,非常适合零起点班。

(三)利用体态语讲解一些行为动词或词组

在讲“起床、洗澡、吃饭、看电视、看书、跑步、画画儿”等行为动词或词组时,笔者用身体语言来示范动作,使学生很快理解。例如在讲“吃饭”时,笔者一只手做拿碗状,另一只手做舀饭或者夹菜状;在讲“看书”时,笔者拿出一本书做看书状;讲“跑步”时,笔者在教室里做跑步状;讲“画画儿”时,笔者在黑板上画画儿。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体态语言的辅助,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记忆生词的效率。

二、体态语在汉语零起点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方位词、把字句、趋向补语等既是语法难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因而无法回避。在讲述这些语法现象时,除了讲清语序、语法规则外,用具体动作将留学生认为较抽象的思维转化成直观的感受,体态语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恰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体态语讲解方位词及用法

第七课《中国银行在哪儿》的语法是学习方位词,并用方位词进行对话练习。笔者首先把方位词配对组合,分为前后、左右、上下、里外、中间、两边、旁边、对面;然后笔者站在教室前边,以笔者为参照物,举起手向学生展示笔者的“前后、左右、上下”;把手放进书桌里,展示“里边”,拿出来就是“外边”;站在两个学生中间,展示“中间”“两边”;站在学生旁边,展示“旁边”;站在学生对面来解释“对面”。在学生理解这些方位词后利用实物进行方位词的操练。如拿一把椅子放在教室前边,老师分别站在椅子的前后左右,向学生提问“老师在哪儿”,预期回答“老师在椅子前边/后边/左边/右边”。拿一本汉语书放在桌子上边、下边、里边、外边,向学生提问“汉语书在哪儿”,预期回答“汉语书在桌子上边/下边/里边/外边”。

以此类推,“汉语书”可以用本子、手机、笔、苹果等其他物品替换;表示位置的“桌子”也可以用书包、笔等其他位置替换。

在学生们记住这些方位词,理解这个句型后,请学生利用实物提问,学生回答。通过几轮练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方位词及其应用。

(二)利用体态语讲解“把”字句

零起点班学习了表示位置转移的“把”字句,其基本结构是:主语+把+宾语+动词+在+处所+其他,例如:

(1)我把词典放在桌子上了。

(2)我把衣服放在旁边的椅子上了。

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这个“把”字句的含义,表示物体位置的移动,手里拿着词典,然后放在桌子上,请学生造句,学生一般会说“老师放词典在桌子上”,告诉学生词典从老师手里到桌子上,汉语中可以用“把”字句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把”字句:老师把词典放在桌子上了。然后老师做动作,让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请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说出正确的“把”字句。例如,把笔放在汉语书旁边;把手机放在桌子上;把钱包放在书包里边。

通过动作演示,学生能很快理解“把”字句的含义,并说出正确的“把”字句,这样做不但能化难为易,而且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利用体态语讲解趋向补语

第二十四课《妈妈给我寄来了礼物》语法中出现了“V+来/去”这里的“来”表示动作朝说话人的方向进行,“去”表示相反的意思。

首先选择“进来/去”这组进行演示,请一名学生站在门外,老师说“进来”,学生走进教室。老师和一名学生都站在门外,对学生说“进去”,学生自己先走进教室。多次和学生一起用走路的动作、手的动作反复练习“进来/去、出来/去、上来/去、下来/去、过来/去……”等趋向补语,学生们能很快理解并应用。

通过师生彼此的互动,运用体态语讲解语法,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体态语在汉语零起点班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到汉语中最难学的部分,留学生首推汉字,特别是对欧美等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汉字更是难上加难。但全面掌握一门语言,对其文字书写系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要学好汉语必须过汉字关。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如果只学听说,不学汉字,越到高级阶段,在学习中遇到的阻碍就会越大。汉字看起来难学难记难写,其实它不是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掌握汉字的特点、书写规律等,汉字就不那么难学了。

汉字是表意文字,在造字之初,古人通过汉字的形体直接表示意义,这使汉字在形体上具有具象性。因此,很多汉字的意义可以根据形体状态推断出来。比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教师在教授此类汉字时,可以借助体态语讲解以增加学习汉字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

(一)利用体态语学习象形字、会意字、合体字

在学习象形字时,笔者除了通过画画向学生展示外,还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例如第二课学习“人”,笔者先做一个人弯腰向前倾的动作,告诉学生这就是“人”字最初造字的形象。由“人”这个字根再引出相关汉字,两人一前一后是“从”,两人并排是“比”,三人一起则是“众”。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四个汉字。教授会意字“休”字时,笔者借助教室里木制的事物,比如门框、桌子等,把身体靠在上面,表现出休息的状态,告诉学生,一人靠木就是“休”。学习合体字时,笔者把汉字分解为部件,分给学生,再让学生把部件组合成汉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部件,把握汉字的结构。例如学习“谢”字,笔者把它分成三个部件,言字旁、身、寸,当笔者说“谢”的时候三个同学跑到一起组成“谢”。

(二)利用体态语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规定,初级阶段汉字的教学要求是学习汉字等级大纲规定的甲级字和乙级字,讲授汉字笔画、笔顺、部件和书写规则,分析常见汉字的基本组成要素。汉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学是书写汉字的基础,必须学好。笔者展示完笔画笔顺后带着学生在空中用手指书写“横、竖、撇、捺、点、横钩、竖钩……”每天反复练习这些笔画、笔顺,直到听写时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写出。笔者还带领学生用手指在空中书写汉字,例如学习第二课生词“是”: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这样练习既节省了资源,也增加了留学生学习的兴趣。

零起点班的汉字教学是整个汉字教学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中高级阶段汉字的学习、书写和记忆。因此,作为零起点班的汉语教师必须对此阶段的汉字教学充分重视。

四、在汉语零起点班使用体态语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体态语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懂得跨文化交际。由于文化的差异,同样的体态语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在中国点头是肯定,摇头是否定,但在保加利亚等国家,意思却正好相反。又如竖起大拇指,在中国、欧美一些国家都表示“很好”,而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很粗鲁。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所教学生所在国的一些体态语的含义,避免动作的无意冒犯及理解偏差。

(二)注意体态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汉语零起点班的学生只能说少量甚至不会说汉语。而体态语具有多义性,如“摇头”既可以表示不知道,也有不需要的含义。同样的有声语言又可以通过多种体态语来表达,例如想睡觉的时候可以打哈欠,也可以揉眼睛;开心的时候,可以大笑,也可以跳跃尖叫。因此,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坚持体态语使用的一致性、规范性,不能随便更改变化,否则会造成学生的困惑,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

(三)注意体态语的适度性和得体性

教师在使用体态语时要掌握分寸,注意适度性和得体性。体态语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需要恰当使用。要避免频繁花哨的体态语,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体态语始终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还要尽量避免使用不文明的体态语,如拨头发、背手。

五、结语

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价值,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认识和感性体验,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到达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成效。汉语零起点班的学生没有汉语基础,汉语学习从零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度使用体态语有助于学生的汉语学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特别是在零起点班教学中,体态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有声语言必要的补充,使有声语言得以延伸。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体态语在初级汉语零起点班词汇、语法、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方位词零起点体态语
3~5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方位词理解能力比较研究
有讲究的方位词
动物们的聚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实现“零起点”教学意义重大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对多媒体辅助零起点日语专业教学的再思索
女大学生体态语优化课程建构与训练技巧研究
汉语方位词研究